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 | 八上电子课本 | 九上电子课本 |
七下电子课本 | 八下电子课本 | 九下电子课本 |
学生习作 | 初中名著 | 同步训练 |
单元作文辅导 | 中考作文 | 2023初中作文 |
七上教学视频 | 八上教学视频 | 九上教学视频 |
七下教学视频 | 八下教学视频 | 九下教学视频 |
2023中考 | 中考古诗词 | 初中文言文 |
七上朗读材料 | 八上朗读材料 | 九上朗读材料 |
七下朗读材料 | 八下朗读材料 | 九下朗读材料 |
七上图文解读 | 八上图文解读 | 九上图文解读 |
七下图文解读 | 八下图文解读 | 九下图文解读 |
往期链接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班级开展“童心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一、积累·运用(22分 )
【纯真童年】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2分)
(1)酝(niànɡ) (2)(dǎo) 告
2.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攒(A. zǎn B. cuán)成 (2)载(A. zài B. zǎi)满
3.仿写语段中划波浪线的语句。(3分)
童年,是 , , 。
(提示:可参考学过的课文,也可根据自己阅读积累仿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指的是事隔多年,印象不清晰、不肯定,“确凿”指的是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留下了快乐的回忆,是肯定的;表达了作者怀念百草园。)
B.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两个词写出“我”和妻子行走的艰难。)
C.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些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儿可爱、调皮的形态和竞相开放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形象生动。)
D.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两个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朗读时语气要轻轻地,读出母亲对“我”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没有文字的种群也有童谣。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 , 。 , 。但进入21世纪,由于电子文化的挤占,童谣变得越来越少,大多数数孩子只能在照片里寻找自己的童年。
①所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一点也不为过
②这也是其在儿童间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③童谣音韵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
④每一段童谣都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很多经典成语源自古诗文,如“温故知新”“博学笃志”“三人行,必有我师”都出自《论语》。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男子,“尊君”是尊称对方父亲。
D.古人常以“弱冠”“不惑”“而立”“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7.孩童的想象天马行空,饱含诗味和趣味。请根据下表,填写诗句。(共6分)
简笔画 | 联想 | 诗词 | 诗句 |
高挂在天空的太阳或月亮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 | |
② | 《观沧海》 | ③ ,若出其中。 | |
《天净沙秋思》 | 夕阳西下,④ 。 | ||
《次北固山下》 | ⑤ ,江春入旧年。 | ||
晴空万里凌云鹤 | 《秋词》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
时光如流逝的河水 | 《论语》 | 子在川上曰:⑥ ,不舍昼夜。 |
二、阅读∙感悟( 36分 )
【悦读童年】
(一)名著阅读(9分)
8.为号召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你班拟开展以“悦读童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小金同学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做了读书笔记,请你将他的批注补充完整。(3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父亲的病》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批注1】所给语段中,“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指的是 ① 。(2分) |
《五猖会》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批注2】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封建教育对 ② 的扼杀。(1分) |
(2)小金批注了对阿长这个人物的认识,“我发现长妈妈是一个▀▄▀▄的人”,但批注内容被墨水弄脏了,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情节,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4分)
(3)小金同学找到两副关于《朝花夕拾》的对联,请你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成( )。(2分)
①上联:朝花夕拾忆 ; 下联:狂人日记书深刻反思。 |
②上联:故事新编述世道百态; 下联:朝花夕拾赏 。 |
A.亲朋好友 人间千姿
B.年少往事 人间千姿
C.亲朋好友 忏悔意识
D.年少往事 忏悔意识
(二)叙事散文(12分)
那年母亲打月饼
赵振华
①时间总是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
②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战,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
③小时候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四人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来,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④小时候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⑤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
⑥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
⑦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⑧父亲每次送月饼,只住一晚,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
⑨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在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已。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
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我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娘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⑪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成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比温暖!
⑫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
⑬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羿。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⑭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选自《阳光的味道》,有删改)
9.下面是小君归纳的《那年母亲打月饼》默读策略,请选择正确的选项。(3分)
默读策略 | 《那年母亲打月饼》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先用① 在较短时间把握文章大意;再用② ,在圈点勾画中梳理“我”对父母的情感变化;最后用③ 关注最后一段,体会“我”的感悟。 |
A.重点突破型默读 B.梳理文意型默读 C.思考型默读
10.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2分)
11.小君和同学小峰对文章结尾段画线句子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4分)
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个句子最合适的语调吧。
小峰:好的。我认为应该是(1) 。(A.慷慨激昂B.轻快愉悦C.舒缓伤感) (1分)
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
小峰:是的。这句话中(2) 应该重读,因为这样能够表现出(3)
12.第⑥段写:“……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3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3分)
远方的娘想:
(三)写景散文(15分)
终南山的秋天
贾平凹
①最近我先后两次走进终南山赏秋。一次是二郎山,一次是温家山。这两处山都在终南山腹地,都算不上什么名山。二郎山得名于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而温家山则大约是源于附近山民的姓氏。因为不出名,所以这两座山至今是“野山”,声名不彰,人迹罕至,反倒落了个清净。
②登二郎山是一个秋日的上午,天高云淡。那天的心情可借用古人的一句诗来形容——“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当然,我们“还”的是大自然这个永恒的故乡。居山野羡慕闹市,住闹市向往山野。一旦置身田间山野,整个人也就变得格外的多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将车停在山间的一块空地上,然后我们踩着布满青苔的石块,小心翼翼地蜿蜒前行。路旁山花烂漫,身边蝶绕蜂飞。一眼苍翠,满山青绿。行至半山腰,见屋舍俨然、草木森然,禁不住心旷神怡。
③当地人说来二郎山一定要看“二郎庙”。入乡随俗。“二郎庙”建在山崖的最高处,山势险峻,悬崖峭壁,壁立千仞,直插云霄。一尺来宽的石阶路,凸凹不平,两边是铁锁链,摇摇晃晃。战战兢兢地爬到顶,心跳快得仿佛要从胸腔里涌出来,两条腿也酸得不停地打颤,以至于站都站不稳。于是一屁股坐在二郎神前。这才发现,所谓的“二郎庙”只不过是在山坳间凿出的一个洞。一尊泥塑的二郎神,旁边蹲的是同样用泥塑成的哮天犬。坐在石阶上,看着山间飞来飞去的流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乱云飞渡仍从容”了。举目四望,青山绿黛,恍如世外。这时想起古人的一首诗:“三十三重天外天,白云深处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今生注定是凡人。下山回城的路上,车里放着钢琴曲《秋日私语》,但我始终眼望窗外,若有所思,一声不吭。
④几天后我们再次进山,天降秋雨,时近黄昏。潇潇中我们来到温家山。原本是要看“二龙塔”的,据说那与唐王李世民有关,结果却因雨天路滑,不得不“望塔兴叹”。塔是没有看成,但却意外地遇到了一片芦苇地。面对那一泓惹眼、直挺的绿,我实在爱得不行。遂不顾劝阻,踩着湿泥,拽着草丛,硬是走到跟前,直愣愣地看了半天。朋友喜欢上了山间的一棵柿子树,像小孩一样爬了上去,站在一根枝干上,“哧哧”地笑。朋友是一位商界精英,身家不菲。平日里我们来往不多,只有彼此心灵需要的时候才一起出来喝茶或是走走,真正的君子之交。他问我要不要也爬一回树。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要!”于是,我也爬上了柿子树,和他一样站在一根树枝上。我伸手从树上摘下两个尚未熟透的红柿子,心里欢喜得不得了。那一刻有风吹过,那一刻有雨飘过,那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棵树。
⑤秋天是有颜色的。谁持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秋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底色仍是金黄。
⑥秋天是有表情的。春之轻佻、夏之奔放,到了秋终于变得沉稳端庄了。春天过于鲜艳、过于扎眼,夏天过于热烈、过于火辣,冬天过于凄冷、过于暮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⑦秋天是有气味的。泥士味,花香味,草根味,粮食味,五味陈杂。
⑧秋天正好,不浓不淡,天高地阔、风轻云淡,如人之中年。走过了春之鲜花铺就,经过了夏之荣光普照,到了秋天,终于变得安详刚毅、成熟内敛。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人之中年——天高云淡。
(摘自《当代》,有删改)
13.你和小语运用表格来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5分)
登二郎山 | 秋高气爽的上午 | 山间前行 | ③ | “二郎庙”外石阶 | ⑤ |
登温家山 | ① | ② | 爱得不行 | ④ | 欢喜得不得了 |
14.第④段中作者“心里欢喜得不得了”的原因不包括( )(3分)
A.亲手采摘到两个大自然的红柿子。B.爬上柿子树,找回儿时自由自在的感觉。
C.我也能和朋友一样爬树。 D.置身大自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15.请你学着小语对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批注,给第④段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写批注。(3分)
【小语的批注】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战战兢兢”“心跳极快”写出了“我”内心的害怕;“腿酸得打颤”写出“我”爬台阶的紧张和艰苦。侧面衬托出二郎神的高和险峻。 |
【你的批注】 。 |
16.本文的作者是贾平凹,我们还学习过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你能否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阐述本文与《秋天的怀念》的不同之处。(4分)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甲]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谢仁祖①年八岁,谢豫章②将③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④。诸人咸⑤共叹之,曰:“年少,一坐⑥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⑦,焉别颜回!”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有删改)
【注释】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豫章的儿子。②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③将:带领。④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⑤咸:全,都。⑥一坐:所有在座的人。一,全,都;坐,通“座”。⑦尼父:孔子,字仲尼,被尊称为尼父。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日三省吾身(日子) B.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C.必有我师焉(语气词,啊) D.一坐之颜回(动词,到,往)
18.同桌总想借你的答案一用,你跟他说:“(1) ,思而不学则殆。’先自己做,不会我再教你。”结果他听不懂,你得用现代汉语跟他说一遍:(2) ,(3) 。一回头发现语文老师站在你俩身后,意味深长地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 。学习是需要兴趣的,兴趣可以培养,只想抄点作业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旁的班长接过话头:“是啊,就像子夏说的,广泛地学习并且(5) ,(6) ,(7) ,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7分)
19.结合甲文,说说孔子为何赏识颜回。(3分)
20.八岁的谢仁祖一句“坐无尼父,焉别颜回”语惊四座,请结合“助读资料”分析此篇选入“言语篇”的理由。(4分)
【助读资料】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却说得很得体、巧妙。 |
三、写作·表达(45分)
【书写童年】
21.小作文(5分)
张开臂膀迎接秋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秋天,用文字记录秋天的景象。请描写一段秋天的景色,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22.大作文(40分)
在本次“童心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怀揣一颗童心告别童年,体悟成长,畅想未来……请以“童年”为话题,书写你的心灵。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字。
参考答案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