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框架是基于 两个国家, 两个商品的,很难用于解释实际观测到的国家间贸易。
而如果要把基本的2*2模型拓展到多个国家多个行业,那么很快就会陷入茫茫多的corner solution中。专业化生产将会复杂到很难求解。
Dornbusch, Fischer, and Samuelson (1977)使用了连续行业,把这个基本框架拓展到了两个国家,多个行业的情况。
模型设置
两个国家 H,F,外国变量用*标记 完全竞争市场 连续统商品
生产: CRS生产函数,只使用劳动力,生产单位 z 商品需要的劳动力为 和 . 定义 ,并且将商品种类进行排序使得 随着 z 递减。
贸易: 假设没有贸易成本,贸易后的世界价格为 ,那么由完全竞争有利润小于等于0:
其中当本国生产商品 z 时取等号。同理对于外国也是一样(2式应该是a*)
Proposition: 存在 使得本国生产所有 的商品,而外国生产所有 的商品。
通过反证法。假设存在 使得 在本国生产而 在国外生产。条件 (1) 和 (2) 意味着:
联立得到
即
这与 严格递减性矛盾。QED.
以上Proposition并不依赖连续性商品的假设。根据商品的连续性以及假设 A 的连续性,可以进一步得到
不过 3 式中工资依然还是内生变量。为了求解出相对工资,还需要消费端以及市场出清条件。
消费: 两个国家相同的CD效用函数,消费所有种类商品。用 表示在商品 上的支出份额:
其中 和 分别是本国和外国的消费量。 根据定义,支出份额满足:
令 表示(在两个国家)用于本国产品的收入份额。
Trade balance: 总出口等于总进口
左侧代表本国出口;右侧代表本国进口。
即
注意到 : 的增加导致本国贸易顺差,这必须通过本国相对工资 的增加来补偿。
均衡: 3 和 4 式联立可以求解出均衡工资以及两国产品生产。可以表示为下图
讨论
Gains from trade: 这个设定下可以得到一定存在GFT,通过进口更低价格的商品。
设 。 那么效用只取决于商品价格 。 对于在本国生产的商品 ,在自由贸易下与autarky相比没有变化,都是 。 对于在国外生产的商品 ,在自由贸易下有: 由于至少有一部分商品价格下降,其他价格不变,且工资不变,效用必然上升。
假设外国人口上升: 此时4式会发生变化,本国生产种类减少,福利增加;外国生产种类增加,福利减小。因为随着人口增多,国家会专业化生产更多不那么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因此使得terms-of-trade变差,减低人均GDP。
上升, 下降。 在初始工资下, 的增加会在国外产生贸易逆差,这必须通过 的上升来补偿。
福利效应可以和之前一样来判断:
在 变化之前和之后,设 。
对于生产仍在本国的商品 : 没有变化。
对于生产仍在国外的商品 :
对于生产转移到国外的商品 :
因此对于本国来讲,至少有一部分商品价格下降,其他价格不变,且工资不变,效用必然上升。同样的道理可得外国效用下降。
A 越平,福利影响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