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福州这里上新!

旅行   2024-07-12 10:05   福建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

在马尾

有一座因航海而闻名世界的“中国塔”

那就是罗星塔






11日,罗星塔重建400周年专题展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以“罗星胜迹 溯古及今”为主题,首次系统梳理、展示罗星塔及其所在地的发展变迁,首次公开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展品,全面介绍罗星塔的历史和人文风采



本次展览由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办,福州市罗星塔公园管理所、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承办,福州日报社福州晚报团队设计布展,将持续至9月初。








融合古韵与科技

首次全面展示罗星塔历史文化





今年是罗星塔重建400周年

罗星塔初建于宋代

明万历年间倾毁

后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

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航标、闽江门户标识

它在中国海洋文化的画卷上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专题展以罗星塔及其所在地的发展变迁为脉络,分罗星塔的地理历史、五口通商后的中外往来、罗星塔与社会生活的交融以及反映罗星塔价值的艺术作品四个部分展出。



罗星塔见证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程,亲历了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世界茶港”的繁华,展览通过讲述海丝茶港的故事、罗零基准点的确定、船政创办、罗星塔邮局的发展等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罗星塔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在本次展览中

创新将专题展和老物件展

书画展、科技体验等进行串联

实现了古韵与科技的融合

展览通过大比例尺实物模型和VR技术

让公众沉浸式感受

罗星塔建筑之美和人文之美




“塔影意未穷”展区展示清末至今世界各地摄影师、画家所创作的关于罗星塔的画作、摄影作品。“罗星塔迹忆”展区展示了非遗传承人董雅萍、檀俊灶创作的罗星塔剪纸、版画作品。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专题展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向公众讲述罗星塔的历史文化,展览融合我们多年的历史研究成果,呈现的历史脉络更清晰。我们希望借此展览为宝塔贺寿,为文化增辉。”福州市罗星塔公园管理所所长于翠云说。





多个罕见展品集中亮相

讲述鲜为人知的罗星塔故事





“罗星”之名有何含义?

为何要重建罗星塔?

罗星塔下发生过什么故事?

本次专题展揭示了

许多人不知道的罗星塔故事




“‘罗星’二字在中国古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指的是水口外凸起的一块巨石,从堪舆学的角度来说有‘一个罗星抵万山’的说法。”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明代学者以罗星塔倒后福州文运不昌为由,申请重建罗星塔。所以在当时,人们更多将罗星塔作为祈求文运昌盛的文峰塔。



展览创新视角,透过舆图、钱币、罗星塔邮戳等,多角度、全方位还原罗星塔及其所在地的发展变迁。



罗星塔作为闽江门户标志

在清代的舆图中曾被大量载入



展览集中展示清代所绘制的福建沿海舆图,通过舆图解读罗星塔的自然人文地理样貌。其中,长约5米的《福建省海岸全图》被等比例“搬”到现场,该图是研究明末清初福建沿海地貌、军事防卫及海丝信息的珍贵史料。



闽关铜元、福建官局造贰毫银币、总理纪念币、1901年盖有罗星塔八卦戳的实寄封复制件等多个罕见展品集中亮相,生动讲述船政铸币史和福州邮政史,让公众大开眼界。



也许有人不知道

罗星塔不仅是塔名

还是世界邮政地名

写作“Pagoda Anchorage”




1897年2月20日,罗星塔邮局设立,是福建省最早的3个邮局之一。存立的54年间,罗星塔邮戳几经变化,展览通过实物及图片展示了从八卦戳、英汉大圆戳、中英文小圆戳到腰框戳、干支戳、三格实线英汉日戳等罗星塔邮戳样式的演变,吸引了一大波集邮爱好者。






老物件勾起

福州人满满回忆





罗星塔是福州重要的

城市地标、文化坐标

塔下有独属于福州人的乡愁记忆

去年10月

福州市罗星塔公园管理所

发起“罗星塔记忆”物品征集活动

活动征集而来的部分老物件、老照片

首次亮相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采集等一件件发生在罗星塔下的盛事,通过老照片一一再现;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福建省福州茶厂、福州市味精厂等生产的“罗星塔牌”产品,不同时期罗星塔公园的旧门票,印有罗星塔的铜制奖牌、结婚贺牌等一大批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勾起福州人满满回忆。



开展仪式现场,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马尾区分公司共同发布《罗星塔重建四百周年邮票珍藏册暨纪念封》。马尾邮政分公司还将邮局“搬”到现场,并设置罗星塔风景戳和活动纪念戳。“跨越四百年 引航向未来”研学活动同步举办。








点击下方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抖音号用抖音扫码识别)



来源:福州晚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福建船政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