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家里兄弟姐妹不和睦,关系紧张,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究其原因并不是亲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父母偏心、分配不公。
是啊,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往往受到父母态度的影响,一旦父母表现出偏心,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不平等的种子,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疏远。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偏爱,被重视。
在本该平等对待时,父母对一个好,对另一个差一些,时间久了,嫌隙也会慢慢产生,也是人性所导。
当一个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时,作为家长是否能够端得平呢?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故事,他是家里的老二,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
但是他跟母亲的关系很一般,在他印象中,母亲是个性格冷淡的人,在出生的头两年中,对他宠爱有加,但是在弟弟出生后,母亲对他的关注就少了很多。
这让阿德勒内心产生了不安全感,于是只好寻求父亲的庇护。
虽然后面他对母亲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但是小时候的那一份不平等、不公平的感觉,就像一根针一样,深深的扎入了他的心中。
正如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经历的那些东西,不会被遗忘,更不会消失,因为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一旦触碰到与过去相类似的场景,就可能会记起。
无独有偶,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曾受过这种对待。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因弟弟朱国华自幼体弱多病,偏爱有加,朱鸿钧对他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和资源。
而对于朱自清呢,只有非常严格的教育,从小就让他学习古文和诗词,甚至在朱自清的作文没有达到要求时,会愤怒地烧掉他的作业本。
后面在家庭财产分配时,朱鸿钧也表现出明显的偏心。他将更多的家产留给了体弱多病的朱国华,对朱自清的分配则相对较少。
这一决定进一步加剧了朱自清对父亲的不满和怨恨,使他感到极度的不公平和愤怒。以至于,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老死不相往来。
由此可见,父母偏心、分配不公,会出现的局面要多糟糕,有多糟糕,本来好好的父子俩,就因为一个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但这也正常,毕竟每个人都渴望公平,渴望被平等对待,若是无血缘关系,或是关系稍差些,倒也没什么。
但本就是亲身的,你对两个人采取了不同态度,自然在孩子心中,是会心寒的。
这并不是一句“大号练废了,好好练小号”就能糊弄过去的,他们是一个个生命。
你既然把他们都带到了这个世上,就应该给予大致相同的生活条件,不至于因为偏心,让原本是兄弟姐妹的几人不和睦,产生了矛盾。
一碗水要端平,不是一句场面话,而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做人的哲理,值得深思。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希望你右下角点“赞和在看”,是对我的大大鼓励哦~
后台回复“书籍”,免费领取100本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