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活动型单髁置换手术植入量逐年上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术后问题也越发引起关注。
有研究纳入55例终末期关节炎膝关节,行骨水泥固定活动型单间室膝关节置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3.4个月(范围为12至38个月),置换后38.5%的膝均出现骨水泥残留。
该研究认为,游离骨水泥残留及假体表面固定状态存在的残留骨水泥是活动单髁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病例显示游离的骨水泥移动到膝关节外侧间室,导致膝关节外侧疼痛,并在骨水泥活动单髁置换术后2年时活动范围减少(图1)。该病例最终通过关节镜取出游离骨水泥,使得外侧疼痛立即消失,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图1 AB.术后单间室X线片及CT影像显示胫骨内侧假体中残留骨水泥(箭头)。CD.术后2年出现症状时,X线片及CT影像显示外侧间室的异物(箭头)与先前的内侧骨水泥残留相同
如何减少骨水泥残留是目前的比较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有研究认为对于骨水泥型假体,可以通过分别固定胫骨假体和股骨假体来增加骨水泥移除的时间窗,但这会增加成本以及骨水泥凝固的时间,同时会延长止血带的应用持续时间,从而会导致血栓形成和术后止血带相关大腿疼痛的发生率增加。
曹光磊教授团队提出三次去除骨水泥法,经验证可减少游离骨水泥残留及假体表面固定状态存在的残留骨水泥。
▶ 第一次去除多余的骨水泥是在植入胫骨假体后通过使用神经钩去除胫骨假体周围溢出的骨水泥。插入股骨试模,膝关节屈曲40°至45°,插入屈伸间隙测量器加压骨水泥。
▶ 第二次骨水泥去除,取出股骨试模和屈伸间隙测量器后,通过抬高股骨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关节间隙,采用5mm宽的骨刀支撑后关节囊,用神经钩小心地从部件的背侧和内侧去除多余的骨水泥。
▶ 第三次骨水泥去除是在股骨假体就位后,插入适当厚度的间隙测量器,膝关节屈曲45°,骨水泥固定。一旦骨水泥凝固后,移除间隙测量器,仔细检查膝关节,清除任何骨水泥残留。最后采用脉冲灌洗以确保所有可见的多余骨水泥被小心清除。
▶ 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认为混合型固定单髁置换其结合了骨水泥胫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优点,被认为是单髁较好的固定方式。
具有即刻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混合型活动单髁产品解决方案。
有研究分析骨水泥型及混合型单髁置换后的骨水泥挤出率发现,整体残留骨水泥挤出率方面,混合组低于骨水泥组(OR=3.38;p=0.014)。单纯胫骨后残留骨水泥挤出率方面,混合组明显低于骨水泥组(OR=4.20;p=0.005)。
研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认为当使用一包骨水泥同时固定胫骨和股骨假体时,更容易发生挤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开始混合骨水泥后3-4分钟内进行股骨侧固定,以确保足够的防松动强度。为满足这种时间限制,就需要在胫骨侧使用良好的骨水泥技术。而对于混合型固定的假体来说,上述股骨手术时间限制不存在,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胫骨侧骨水泥固定手术,从而确保骨水泥完全渗透和多余的骨水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