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解锁,健身人的健身动力

美体   体育   2024-07-25 21:11   上海  


健身人的训练动力到底来自哪里?深度健身爱好者们的答案往往是:动作解锁。


力量爱好者追求深蹲-硬拉-卧推三大项数字的突破,展现极致力量;有人更喜欢CrossFit的“花活儿”,专攻倒立、双摇、双力臂,一眼看上去运动能力极佳;也有人转向静态瑜伽,从头倒立到肘倒立再到手倒立,加上轮式和横叉,挑战力量和柔韧的完美结合。


对健身人来说,或许解锁新技能的初衷来自于「很酷”」,发到朋友圈可以收获不少点赞,这是一种健身人之间的社交货币。


但除了视觉上的吸引力,这种点赞也暗含了健身人才懂的默契。训练过的人,更懂新手完成一个引体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能完成一倍体重或更大重量的蹲推拉,可能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动作打磨,而对于柔韧性不佳的多数人,解锁横叉,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将自己重养一遍”。


比起训练带来的漂亮身材,新动作的解锁更像是一种能力证明和信心的建立,成为健身人的内在动力。不断向上攀登,完成新的挑战。

健身人
沉迷解锁新技能

在小红书上输入“解锁“,即使是兴趣标签完全不同的用户,关联词“引体向上”“倒立”的排名依然遥遥领先,仅【引体向上】一词,浏览量就超2亿,不健身的人很难想象,健身人到底有多爱引体向上。


解锁引体向上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走进健身房的初衷,可能是好看的身材。同时,也有好身材背后的身体能力,一种是好看的动作,比如标准的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另一种则是更大的重量,比如三大项——深蹲、硬拉、卧推,以及负重的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等。


从什么都不会,到逐渐感受到力量增强,再到能靠双手将自己“拉”离地面,做一个标准引体,或是能蹲起二倍体重,这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对于主攻运动表现的CrossFit选手来说,倒立、双摇和双力臂三项,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新手的心病。北京佐佑CrossFit综合训练馆教练左浩分享了多次超30人参与的新手公开课的课前调研情况,在“最想体验的课堂内容”一栏,近半数参与者勾选了“倒立”。



以倒立为例,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肩背和核心的力量,以及倒立的技巧,还需要有头朝下的勇气,当训练者克服恐惧完成倒立,其实也在自己的内心完成了一次登顶。


而象征着身体极致柔韧和力量的瑜伽项目,不少参与者也将倒立和横叉作为入门的里程碑事件。


不同于CrossFit的爆发式倒立,瑜伽的倒立需要身体具备极强的深层稳定性,缓慢让双脚离开地面并保持稳定。据瑜伽爱好者说,完美的倒立,应该和站立时保持同样的体态。而横叉,则象征着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度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做的人成就感拉满,看到的人只会一边幻痛,一边佩服地点个赞。


比起社交媒体上晒图获得的认可,促使健身人不断解锁新动作和新重量的,是完成挑战后带来的内心成就感。通过不断努力终于达成结果的延迟满足,成为继续努力的源动力,也就是健身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内啡肽。


健身成就感
不断完成新挑战


“震惊!”这可能是很多人完成自己目标挑战时的心情,意料之外,但也期待已久。


力量举选手@珍妮 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伤后深蹲的心理变化,很久没有蹲起过160kg了,尝试过,也失败了很多次,一度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我的训练是否就这样了。”


事实上,不论是增肌还是增力,健身的进步往往以非线形的形式发生,完成一个训练周期后,才会迎来一次小的突破。尽管延迟的满足大概率会来,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这种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会促使健身人像赌徒一样上瘾,等待挑战完成时刻的奖赏——对自我的认可。


在@珍妮 的视频中,她终于迎来了新的突破,再次蹲起160kg,“等了很久很久了,为自己感到非常的骄傲。”


健身与否,可能都会被这种努力和突破所打动,对于训练者而言,这种解锁也是能力证明后的信心建立:从“不能”到“能”,证明自己真的可以。


力量举爱好者@智翔 提到,最初走进健身房,追求的是刺激和力量感,但当自己从健身小白到站上健美比赛舞台,这种变化带给了他信心: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只要找对方法,真的可以实现。如今转向力量举达成三大项600kg的成绩,也是因为持续的奖赏,才有了继续突破重量的动力。


除了心理激励带来的动力,健身人也在新技能解锁的过程中重新找回了掌控感。


一方面,健身训练强调神经募集,需要高度专注中感受肌肉发力,瑜伽类的静态训练,则需要训练者体会呼吸的流动,和身体对话,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一次训练就是一次难得的专注时刻——隔绝外界打扰,独属于训练者自我掌控的时刻。


健身教练@yan 喜欢用不平衡工具如波速球、瑜伽球让学员进行静态支撑,“既可以激活深层稳定肌肉,也能让学员保持意识专注,感受身体。”


另一方面,当身体状态逐渐变好,健身人能轻松做完过去感到困难的项目,这也会让人夺回对自我的掌控。


健身新手@菲菲 提到健身4个月后的身体变化,某天上团课时发现,“一直连续地跑、跳、蹲都不累,稳稳地做完了全程,这很让我兴奋。”而一旦在运动中得到了正反馈,坚持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对瑜伽练习者@June 来说,比起高难度体式,她更喜欢在基础体式中感受自己的变化,曾经因为看到别人做下犬式是休息,而自己做下犬式是强撑,一度让她感到很痛苦,“突然有一天,感觉自己可以体验到舒展地做下犬式了。”改变在缓慢地发生,让健身人找到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

另一种掌控也体现在对训练内容的把握上,健身3年的@宋 说,掌控感意味着“就算工作和生活有再多不可控事件,当我走进健身房,我清楚知道,我能举起这个重量的杠铃杆。”


解锁新动作,除了不断完成挑战所带来的动力,还会给健身人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比如站得更高,或是倒过来。


所以健身人沉迷于用引体将自己拉离地面,甚至是双力臂,让自己可以处于更高的位置,又或者,用倒立的方式看看镜像的世界。


如果平面已经无法满足,整活儿的健身人选择用不平衡面,如波速球、瑜伽球和平衡板,摇晃起来,获得更有趣的感受。


当然,更独特的视角,对训练者的身体能力也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应的身体素质。如果只是为了某个动作或某个重量“看起来很酷”,可能常常会因为正反馈的迟到而感到沮丧。


新技能虽好
但也要循序渐进

新手健身,最重要的建议,或许不是如何安排动作和计划,而是“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追求重量,也不盲目追求解锁某一个动作。


社交网络上不乏训练者们的新目标达成记录视频,“深蹲一倍了,硬拉二倍了”,但看起来很快就进医院了。完成“小红书人均水平”固然很爽,但踏实学习打磨动作才是进步的根基。不论是ACE的IFT模型,还是NASM opt模型,都强调最底层的功能训练,只有具备一定的关节稳定性和肌肉耐力,才能完成力量和运动表现上的突破。


以叶问蹲为例,从双腿深蹲到单腿深蹲,接触面积更小,下蹲幅度更低,对足底支撑、足背屈、大腿力量、髋关节活动度和核心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盲目挑战可能只有“试试就逝世”。


对于倒立而言,从双脚支撑到双手支撑,需要调整手腕、手肘和肩膀活动度,加强肩背支撑力量和核心力量,无法倒立的日子,反而需要针对倒立所需的能力进行专项的训练,换句话说,“你要练倒立,就不能只练倒立。”


除此之外,健身人想在技能解锁过程中获得更多稳定的正反馈,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训练目的。比如,引体向上,是肩背和握力同步发展后得到的结果,而不是最终目标。同理,硬拉二倍体重,也是建立在良好动作模式和力量上的结果,而并非目标。


享受挑战的过程,好的结果总会等到。■ GYMSQUARE



精练GYMSQUARE正在招募:
市场经理/内容实习生等岗位
点击加入精练」,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精练GymSquare
精练GYMSQUARE是中国领先的健身和运动生活方式产业服务品牌。通过深度和前沿的行业洞察,服务中国健身和健康新经济,持续聚焦大健身产业、教练职业和用户运动趋势。我们强调原创与价值创造:与精益练习者,建造自由运动广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