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杨。前段时间一直在忙一个在江西南昌的展览(在这里看展览介绍),最后没展出,连作品都落在画廊里了。这篇文章会有点长,我会先列时间线。
· 5.27 认识。
· 5.30 第一次线上沟通,确定展期为:7月22日-8月31日。
· 6.05 开始筹备展览,并协商双方分工,画廊方承诺提供2000元支持,会负责海报、推文等基本物料且完成布展。钱没有收到;我提出我也可以做海报和推文内容,画廊方表示她这边可以承担制作,但到最后未见任何内容,甚至草稿也没见到。
· 6.15 画廊方由于其它展览原因来协调时间,希望能6月底开展,由于需要做全新的作品,时间来不及,我们拒绝了这个提议。她建议放到明年做。
· 7.24 画廊方觉得还是今年做吧,协调八月底开展的时间。
· 7.25 画廊方提议展期可以定为8月22日-10月12日,我当下回复需要推晚一周开始,她回复,那推晚一周就这么定了,别变了。后开幕时间定为30日。
· 8.09 来约录播客,说可以聊聊艺术圈里好玩的事儿,就展览、创作聊聊植南门市部的内容。
· 8.11 画廊方因为临时饭局取消播客录制。
· 8.13 来约当天开会沟通展览方案,我因其它方案汇报提出要改时间到第二天。
· 8.14 画廊方因为临时饭局提出要改时间到第二天。
· 8.15 第1次正式启动会,在会后我们提供了相关的研究资料,资料主要讨论隧道和流动性,并以几个片段故事进行串联。
· 8.16 电话沟通成员背景,包括研究和展览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分工。
· 8.18 第2次方案碰面会,我们提供了展品草案、选用材料等,再次讲述了研究材料和展览之间的联系。画廊方提出对展览标题“再见了,家乡(fernweh)”不满意,并且可以放资料在ipad里,我的回复是:“我们考虑一下。”最后我们将中文展览名换成了“对远方的渴望”,是fernweh的直译,画廊方表示好多了,很像一个需要陪标方案才能够做出选择的甲方。
· 8.20 我到达南昌,晚上和她在画廊碰面。
· 8.21 我去往抚州荣山购买展览材料灯芯草,并现场学习了草编。
· 8.23 晚上录制播客。在我的要求下才看到播客大纲主要是关于艺术市场。录制时发现和大纲也没什么关系,意识到前面提的“好玩的事儿”主要是互联网上的藏家撕逼,内容和这次展览没有关系,聊得也是莫名其妙,最后前后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我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讲了一堆废话。画廊方表示周六会加紧时间剪辑播客,周日会来画廊现场看进度。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什么,不太懂为什么要先去做播客,甚至这个播客还没有创号。
· 8.25 画廊方到达画廊,全程打电话回微信,只留下半个小时和我沟通。工作的动作很大,都可以打十辆出租车。我问询关于展览预告推文和海报的消息,画廊方表示,对展览作品不是很了解,需要看到所有资料、现场之后才能制作,并且再次对我们提出的展览标题不满意,希望可以换词。最后商量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给到展览文本,交由画廊方最后编辑,实际上最后给了推文需要的所有文字,只需要画廊方放进公众号排版。并且现场拍摄展品图片作为海报底图素材。我最后怕时间来不及还直接选了图,做了海报。我也是第一次明确表达,离开展只有五天的情况下才提出这些需求是不负责任的。
· 8.27 我们将展览相关文字资料提交,包括展览与植南门市部之间的关系、研究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现场作品如何编排、可用的主题和概念、作品名称和简单介绍、小组与个人简介、海报底图素材。
· 8.28 画廊方到达画廊,继续打电话回微信,又抽出了十几分钟和我沟通,表示仍然不太理解作品和研究之间的逻辑。连发了好多天语音表示重视和焦虑,但十天了也写不出个屁。我现场进行了一次完整作品导览,画廊方表示清晰多了,再次提出口述史资料可以放ipad,我回答由于参与田野研究的是一组人,没有完整资料,画廊方认为可以摘取一部分,我回复:“我晚上写写看。”我询问海报的相关事宜,画廊方表示需要我现场全部拍摄完毕之后,给到选择。而拍摄需要一整个下午,我现场提出了海报底图的想法,可以先拍部分,然后当我提交海报之后,画廊方表示要全部的图。关于展墙文字,画廊方希望可以由我自己布展,我表示了拒绝。
· 8.29 我在拍摄完展览现场照片之后将全部文件上传。画廊方再再次表示想要把口述史的内容放在ipad。虽然我觉得和展览没什么联系,但我再次考虑配合,后面想到如果要放的话,需要和研究组的朋友们沟通,而据开展时间只有一天,我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提出如果真的需要,后面可以做一个线上分享,当作公教活动。画廊方未回复。
· 8.30 我提交了可供现场导览的平面图、作品材料说明。由于我31号一早的火车离开南昌,表示晚上需要的话可以碰一下。画廊方表示不碰了要赶推文和海报,然后在晚上10点之后开始追要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在之前沟通好的共享文档中整理好了,这个时候说格式不对,需要重发,就感觉是离职时碰到了不灵光的HR。我考虑到也快开展了,就当作是向下兼容,把资料都给了吧。朋友们千万不要这么想,就像坏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坏人,傻子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傻子一样。反复沟通后无果之后,我提出要中止合作,因为我对这样的合作实在没有信心。
以深夜收到画廊方发来的一段小作文来大火收汁:
在整个过程中,我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你们进行发挥,作为画廊的初衷想尽力支持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也尽力配合你们的工作习惯,尽力理解你们的工作方式。(实在看不出尽力在哪,只看出爱用排比句。)在第一次的线上会议之后,也很迅速的反馈对于展览没有理解清楚的部分,也及时沟通了我需要资料帮助我去理解,出发点也多次说明是为了观众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家的工作,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部分,也是作为我们画廊存在的使命和价值。(熟悉的上价值环节。)同样在第一次会议中提到,会分享给我可编辑的研究文本,我可以提取使用,但最后给到我的是在会议中你们作为展览的构思,而不是研究的材料。(你听听你自己说的是人话吗?)包括在会议中提到su模型,根据空间做出作品示意,最终也没有得到反馈。(su模型是因为之前说艺术家不到场的情况下,画廊方协助布展。我都来现场了要什么su?)
到现场之后,提到的编制草绳作为展览的组成部分,以及那张玻璃纸类似的带有花案的现成品,最后没有在展览中呈现。(这两个部分都是我在抚州找到的材料,想说现场如果需要安置可以放。)之后在现场沟通的口述史以及作品说明的卡片,在达成一致后,最终也没有呈现。(达成什么一致了?关于口述史其实是我们提到在展览之前,我们有跟一个田野项目,在那边做了口述史,但它只是展览的背景,和作品并没有直接联系。我多次婉拒,还在前期展览沟通的文本中解释了我们做的不是研究型展览,我们只是有研究经验的创作者。)这些没有呈现的部分,是在我发现没有得到反馈的情况下,主动问才得到的答复。(问就问还主动问,难道还有被动问的说法……)之前多次说明,我需要了解展览的组成部分、展览主旨、背后的研究和构思,才能推进我的工作。(你也没工作呢。而且跟展览更相关的稿件,你也说了你看不懂,关于植南之前工作的研究小报,我带过去了你也没看。)
当我提出需要资料的时候,已经表明我的迫切,不是我没有promote。(很急切感受到了,但是确实也没有做什么推广。)
同样也是在现场沟通过,我对于海报对于展览文字的需求,需要现场图片、需要作品说明,这些内容昨天我才收到我才能展开工作。也在现场说明需要高清图片便于印刷和宣传,而给到我的资料是我不能第一时间可用的,pdf下载后无法打开。(这么晚收到首先不是你之前没做么?照片因为太大我给了下载链接,pdf我在微信也发了备份。)
28号基本呈现出展览现场,也是在28号才从现场和作品中了解作品和展览的关系和空间的关系,我才开始准备推进下一步工作,展览的文字的完善和海报的构思。我们每一次的海报和文字都是有巧思的,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尽全力表达艺术家的作品和特质。如果了解过我们往期的展览,应该可以发现。(我没发现。)
作为双方的合作,首先我很高兴也很珍惜,在展览筹备之初就开始思考怎么让展览的效果做到最大化,包括之前提到的线上开幕、23号晚邀请朋友一起录的播客,包括调配员工配合拍摄布展视频图片。(线上开幕你说的是让我小红书直播兜一圈展览带着介绍,学生毕设都不这么做了吧。这播客也跟这个项目没关系啊,连怎么录怎么剪也没搞清楚,现场如果不是我cue流程,你连自我介绍都录不明白。最后展览现场照片也都是我自己拍的。你说的员工是一个实习生,说不会拍,你当时说的是要我现场教她。我要是有个想法别人都帮我做了,我也高兴。)
直至今天晚上我才收到所有我可用的素材,但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工作也需要时间来完成。(我在原定开展时间来询问时,才了解到开展推迟了。)
每一次展览我都做了紧密的排期,下半年直至明年的6个展览时间也基本敲定,最初的展期为08.22-10.12,共51天的展期,展览顺延开始顺延结束是基于展览天数的计算。(这道理谁说的?女娲都不敢说展期就是51天。)
画廊是开放的空间,和艺术家寻找共通点,和观众产生共鸣,与艺术家的合作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我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们提出取消这次合作,在我的空间成本和运营成本上造成了损失。但最终由你们的决定即可。(神金。)
在我提出我需要画廊方撤展打包,我叫物流来拉货时,她表示可以配合。而物流工作人员来的当天,跟我视频电话说,东西完全没有打包,没有办法送。物流和我对接了一个下午,试图寻找一些可以运输的小件,最后只赚了31块。截止目前,作品或许还在画廊,在南昌的朋友们有空可以找找看。或者,它被扔进了工地的垃圾桶里,当作我和南昌的告别。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呢,我该骂就骂,该维权就维权,健身房我都能退卡成功,画廊算得了什么呢。只是在跟文化行业内的朋友聊的时候呢,大家虽然表示支持,但总倾向于沟通、体面,担心我和对方长期扯皮,最后在小红书公开对骂。我一向的态度是遇到一个垃圾要做回收,遇到垃圾堆我拿铲车推。特别是我这段时间忙得连多邻国的186天连胜都断了,我必须得说。朋友大概是想了一会,给我回说:“你说吧,这个好笑。”
也别叫画廊了,就叫“云社”,因为挺缺德的,很像我之前遇到的一个德国室友。怎么说呢,那个室友特别爱干净,喜欢组织所有人每周打扫,我问能不能轮班,她说不行,因为她一个人做不了。然后只要我有一周有事说我下周补上,她就给我发吼叫信,大意为:你答应过我的,你怎么做不到!
云社倒没那么爱干净,空间里墙面发霉,地面漆了一块,等我到了之后跟我说,你要是觉得不行,储藏室里有罐油漆,把地面涂一下。我想着现在也挺流行战损风的,破就破了,就说我自己看着办吧。但是她也确实从一开始就表露出执着的一面,跟我说:我喜欢了解艺术家所有的工作,包括你们之前的研究啊,过程中的讨论啊,都可以跟我说。说完之后就消失了,我在南昌10天,除了第1天带着看空间,总共见过3次,每次来基本躲在储藏室抽烟打电话发微信,然后抽出10分钟说:你这个东西我不是很了解,你能不能再讲一遍。后面我都放弃了,想说这姑娘看来是讲不明白了,然后就来了:你答应过我的,你怎么做不到!
这一款合作对象属于什么呢,她也不花时间来研究展出的东西,但是希望能懂。我们的核心矛盾也经历了几次变化,以至于我到后面都有点恍惚,她怎么能不占理也这么理直气壮。过了几天我想明白了,其实核心矛盾一直没变,就是画廊方把自己当甲方了,这么一代入就好理解多了。
但是我要声明的是,在这次合作中,我们并不是甲乙方关系。一方提供场地和补贴(后面没给),另一方进行创作和布展,从做生意角度来说,双方投入,属于合作关系。要是真量化双方的劳动价值,我还亏了。当然了,艺术行业总有一些要付费做展览的,那可能是看中了画廊背后的资源,性质不一样,那还有的说顾客是上帝的呢,付费的艺术家也确实没见着什么阳间的待遇。画廊方虽然总爱跟我强调她原先的拍卖行、美术馆诸如此类的工作背景,但我确实听走神了,因为一个没看到专业,另一个也没看到这些工作背景对这个项目有多益处。我也明白这是众多行业的一个特性,有些人连约会的时候都会说自己高考成绩多少分。总之,一个愿打,我不愿挨了。
这也是我在回顾的时候发现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我梳理完时间线之后,我看到的是画廊方一直试图建立自己权力的形象,而我被江西菜辣到一直在努力控制另一件事,就不再自我反省了。
艺术圈八卦看了那么多,没想到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跟画廊起纠纷的桥段,听起来像是我们入圈的证明,但可惜这个画廊不太知名,我不太清楚它到底算什么圈的,所以这个冲突可能只能算得上是泛青年文化矛盾。
艺术空间应该是艺术家的同伴,而不是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