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管你信不信,忠诚永远比能力更重要

文摘   2024-12-29 22:30   河南  

我是骆驼。


曾仕强在演讲中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人忠诚永远列为第一,历代都是比较没有能力的人反而他的职位就比较高。


为什么这么说?


对绝大多数领导而言,判断下属好坏的关键,往往在于其能够循规蹈矩,彻底奉行领导的意志,至于能力,倒是在其次。


不违背自己的意志、完全忠于自己的人,才不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对他们来说,忠心才是第一,能力不是问题。


反过来说,从某种程度上,那些能力高而自由意志太强的下属,正是领导们的大忌。


在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刘彧因为从侄儿刘子业手上抢来江山,得位不正,难以服众,所以一登基就为应付各地造反被搞得焦头烂额。


处于这样的危急关头,自然需要大量的年事人才。昊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送自荐,而且一出马就为朱明帝立下了大功。


昊喜本是文人,曾任河东太守。他性情宽厚,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广施仁政,因此很受百姓爱戴,人们都称其为“昊河东”。


由于吴喜深受百姓拥护,所以早年的流民造反,都被他打败。


在平叛藩王率领的三千大军时,吴喜只带了数十人,经过—番诚悬的劝说,就让叛军自动归附。从这一点来看,昊喜的才能丝毫不亚于古代那些著名的文臣武将。


而这次吴喜向刘彧自荐平叛,刘彧也只给他区区不足 300 兵马。可没想到,吴喜一进人敌人的地盘,当地百姓一听吴河东来了,竟望风归顺。


这样,吴喜不但轻易平定了叛乱,而且还生擒了76个士兵和叛将,除了当场斩首了17 个首恶外,“其实全部被吴喜给赦免了”。


但是,吴喜并没有因为建立了大功而得明帝的宠爱,反而为自己埋下了杀机。吴喜出征时曾对刘彧说:抓到版将,不论首从,他都将就地正法,以正纲纪。不料最后,吴喜却违背了他的意志,未经他的同意就私自赦免战俘。


刘彧认为,吴喜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取人情、笼络人心罢了,这种人,势必以后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威胁,岂能容他?!果然,在泰始七年(471年),宋明帝刘彧病重,为身后事之虑,以吴喜素得人情,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将之秘密赐死,吴喜时年四十五岁。


刘彧在赐死吴喜后,还下诏书编造吴喜的罪状,这展现了帝王不仅在行动上消除潜在威胁,还试图在舆论上掌控局面。通过批评吴喜的人格和行为,他向其他大臣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不论功劳多大,只要威胁到皇权或者不符合帝王心意,就会受到严惩。这也是帝王驾驭臣子的一种手段,用威吓和控制舆论来确保朝廷大臣的绝对忠诚和服从。


古人早就说过: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必杀之


职场中领导者们正是处于这样的两难之中:太能干的不属不敢用,用了又不敢充分授权。经过对利害关系的仔细斟酌,他们一般都会把真正的权力下放给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却绝对忠于自己的下属。


因此,对于一个下属来说,如果你想得到领导的欢心,赢得他的信任,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无论你才能有多高,千万要让领导知道你对其的忠心


文章最后我想说:忠诚是一种人品,一种财富,但忠诚前提是要建立在老板的人品之上,一个品德高尚、公正仁义、有担当且懂得尊重和珍惜下属的老板,更容易赢得员工发自内心的忠诚。



谢谢点亮【赞和在看】点个【关注】的朋友,愿您行好运!  发大财!🙏


倘若有一天,你的情绪不能用语言表达,不妨多看看书,多和朋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多事,不必非要追求一个答案,别活的太复杂,开心就笑,累了就睡觉,好好爱自己,把期待降低,把依赖变少,关注骆驼,持续更新!

反向的骆驼
大道至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