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须信百年俱是梦,天地阔,且徜徉。
——邵亨贞《江城子·疏云过雨漏斜阳》(元代)
释义:
要相信人生百年不过是一场梦,天地如此广阔,何不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
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与虚幻,才会减少对物质追求和世俗名利的执着。
“天地阔,且徜徉”,当一个人认识到宇宙的广阔无垠,才能促使他跳出自我局限,认识到生活其实有无限可能。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在有限的人生中,诗人提倡放下执念,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自由。这是一种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平和。
面对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不妨偶尔放慢脚步,以一种更加豁达和超然的态度去体验生活,享受当下。它鼓励我们不要被物质和名利所束缚,而是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满足。
释义:
北海虽然遥远,但凭借扶摇直上的风力仍然可以到达;早晨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但珍惜黄昏的时光也为时不晚。
上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大鹏鸟的高飞比喻人的志向和抱负,即使目标遥远,只要有决心和勇气,依然可以达到。下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则用《汉书·冯异传》中的成语,表明即使早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只要珍惜现在,努力不懈,晚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
许多人焦虑、内耗,往往缘于他们心中所想的目标遥不可及,或者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由自主地被“为时已晚”的心态框定。
不要因为年龄或时间的流逝而放弃追求和努力。无论处于生活的哪个阶段,都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珍惜当下,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黎明之前,总是夜色最为深沉的时候,可正是极少数人,能够穿越人生幽暗的低谷,最终迎来大鹏展翅、乘风翱翔于广阔明亮天际的未来。
正如丹比萨·莫约在《援助的死亡》中所写,“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释义:
我和自己反复较量、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宁愿做真实的我自己。
东晋时期,桓温身为朝中名将,出身贵族,自幼就展露非凡的才华与抱负。他性格豪爽,做事果敢,有着强烈的进取和竞争意识。
殷浩同样是朝中的知名人物,他为人高雅,淡泊名利。
桓温与殷浩年少时就声名相当,两人常常存有竞争之心,相互比较。
《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桓温曾问殷浩:“卿何如我?”(你与我相比,谁更厉害?)
殷浩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殷浩看似未正面回应两人谁更优秀,却体现出他对自己的自信与坚持。他觉得自己与自己相处许久,更懂自己,也更乐意坚持做自己,而非模仿或成为他人。
自我认知的深度探寻以及对本真的坚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意义非凡。那时的社会风气繁杂,人们往往承受着诸多外界的影响与压力,像迎合他人期望、遵循某种社会规范等情况屡见不鲜。
不过,此表述的核心在于,即便内心有挣扎与纠结,也要牢牢守护最本真的自己,不为外界轻易所动。一个内核稳定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他人的优秀,而否定自己。
我们应坚守自我,不被外界的比较和评价干扰。这激励着我们在面临挑战与竞争时,坚守自我认同,秉持个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
04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唐代)
——李商隐《北青萝》(唐代)
06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老了就不能再变年轻了呢?(你看)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流淌。
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中,一般河流大多是向东流的,而这里说流水向西,是一种违背常理的现象,用以引发后面关于人生也可以打破常规、老当益壮的感慨。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乐观态度。他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年龄多大,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能够让生命之树常青,让人生之路充满无限可能。
——杨万里《闷歌行十二首·其一》(宋代)
杨万里一生为官,在南宋朝廷面临诸多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任职。南宋政权面临着来自北方政权的压力,内部又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纷争等诸多复杂的情况。
在这样的官场环境中,杨万里必然会遇到各种政治上的不如意,如可能遭受同僚的排挤、政治主张得不到有效实施等情况。
这首诗便是他在经历了官场中的种种风波后的一种心境写照,虽然仕途如同置身于狂风巨浪之中,但他选择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
——辛弃疾《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南宋)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北宋)
10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释义:
人生是有命运安排的。怎么能老是边走边叹息,又坐着忧愁呢?
一方面承认命运对人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超越因命运带来的愁苦情绪,在无奈的人生境遇中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或者积极的应对方式。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鲍照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改变,而不是被消极情绪所吞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