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
预防小知识
健康入秋,预防先行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雨水繁多气候湿热,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红眼病等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高发期,很容易在抵抗力差的幼儿间传播蔓延,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秋季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提前做好预防,用心呵护孩子健康安全与幼儿园携手做好预以下防措施,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每天入园前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及时就诊暂缓入园并居家休息至痊愈。
请家长配合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确诊传染病幼儿一定达到隔离期限后,前往医院开具返园证明后返园。
常见幼儿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临床症状以手足、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会感染。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清洗、晾晒、消毒。
3、家里要定期开窗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在秋冬尤为常见。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醒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运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2、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孩子的自身免疫力。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督促孩子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3、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结膜炎致病菌常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也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手部清洁。
2、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
3、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避免共用、混用毛巾和脸盆。
有条件可以对毛巾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健之素、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温馨提示
家园配合,培养良好卫生生活习惯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地擦拭鼻涕的方法,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公共财产,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图文:刘薇
审核:李老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