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迷投稿】山歌聚四海,世人汇洪流

文化   2024-09-17 10:44   广东  

山歌聚四海,世人汇洪流

——恭祝刀郎老师线下巡回演唱会圆满成功!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借助着这个机会,我向敬爱的刀郎老师和亲爱的稻米们说一句中秋快乐!

      前段时间,刀郎老师的山歌响起的地方线上演唱会结束了,但是许多稻米仍然沉浸在演唱会的喜悦与激动当中,包括我也一样。我认为本次演唱会最经典的还得是《虞美人·故乡》了。那段屈原的吟诵使这首乐曲画龙点睛,仿佛真的就在长江边看到了屈原吟诗一样。真的感动啊!

      就在刀郎老师的线下巡回演唱会到来之际,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天,和大家聊聊刀郎老师,聊聊山歌。

      山歌是植根于中国土地上最古老,最具特色,受众面最广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它起于民间,传于民间,始终离不开百姓之中。‌

      采风‌是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隋朝王通所著的《中说·问易》中,其中提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这里的“采风”即指搜集民间歌谣。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风活动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特别是在周代,出现了中国第一部通过采风得来的诗集《诗经》。古代的采风活动被称为“采诗”,而“采风”一词的出现稍晚,但两者含义大体相同,都强调从民间收集文化素材的重要性。

      实际上中国古代不管是律学,乐学,都有了不懈的探索和极大的发展。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是最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

      但一直到近代,山歌,民歌,雅乐等类有些传承了下来,有些没有流传,甚至有些古乐谱被侵略者抢夺烧毁。不过整体来讲,中国古代对于音乐的研究是非常之深的,这里不一一展开了。感兴趣的稻米可以自己了解。

      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鲁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今天的刀郎老师着实在民歌文学方面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就!从民众间走出,又顺着山歌回归于百姓,十多年前,刀郎老师在新疆一直采风,演绎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近些年,在苏州的时候更是学习苏州话,聆听评弹昆曲,学习琵琶,骑电动车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之后,才有了《弹词话本》、《山歌寥哉》、《世间的每个人》等一张又一张令人叹为观止的专辑。这些专辑里的歌均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激活文化血脉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们的欣赏水平。同时,这种力量也让我们的心连接到一起,使不同地方,不同环境的我们,因为刀郎,因为山歌,因为传统文化聚到了一起。

      这就是应验了毛主席说的“文艺作品要为工农兵服务。”刀歌不也正是吗?就是通过了这种艺术形式,汇聚成一股洪流,推动传统文化复兴。这就是刀歌的伟大力量。我们何其有幸生在了刀郎时代!何其有幸可以见证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也许这次线下的演唱会,就是刀郎老师歌曲人民性的一个体现。

      就像黄玫瑰中的歌词一样,他说“别问自己对不对,心中有爱就很美”。他还在视频里说:“这是一首当初写给女儿的歌,也想把歌里的祝福送给每个女孩儿们:即使告别了春天阳光,你依然要开放。”刀郎老师共情世人悲苦,是有大爱的人!同时他把这份大爱也给了稻米们,为稻米写歌,关心稻米。各位稻米们也深深地喜爱着赞美着刀郎老师。

      作为一位00后稻米,刀郎老师歌中的韵味,歌里的意象等等,我还要再多去了解,多去研究,但是不管年龄怎样,和大家的心都是在一起的。都是因为爱刀而相遇。最后恭祝刀郎老师线下演唱会成功举办!我们爱您!



-------------------------


文/长启

组稿:欢迎来稿

排版:夏飞

刀迷杂志
刀迷们源于老刀【音乐人刀郎】的所有风花雪月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