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浅表性胃炎
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红斑,粘膜粗糙不平及出血点/斑。红斑即在橘红色的粘膜上有红色斑块存在,呈点状、片状或条状分布,可局限存在,也可呈弥漫性分布。
粗糙不平是粘膜变得粗糙或呈磨砂纸状而失去原有的平整、光滑外观。粘膜出血是粘膜下血管的完整性发生破坏,出血可呈点状或片状,单发偶见,常为多发或密集成片,依出血时间长短不同,出血可呈黑红色、褐红色或鲜红色,若粘膜发生破损,出血可渗出而居粘
膜表面、色鲜红。
粘膜出血 胃实小弯侧少许散在点状出血,深褐红色(左)
粘膜出血 胃窦部粘膜广泛出血、点状或小片状,并密集融合成片、色鲜红(右)
粘膜出血 胃窦及胃体交界处粘膜广泛出血,片状、色暗红(左)
粘膜出血 胃底粘膜大片出血,多发,鲜红(右)
粘膜出血 胃底下部粘膜条状出血,和黏膜皱襞方向一致,色鲜红(左)
粘膜出血 胃底粘膜广泛出血,渗出的血液附于粘膜表面,色鲜红(右)
2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粘膜血管显露及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粘膜颗粒状表现为在原来平整光滑的粘膜上有大小不一的颗粒存在,一般为多发且呈弥漫性分布,但颗粒表面尚光滑。
正常时仅在胃底及胃体上部粘膜可见血管纹理,若其他部位见到血管影,即为粘膜血管显露,由于粘膜变薄,显露的血管或呈网状排列、或时断时续并连接成线,明显时可呈树枝状。
粘膜色泽灰暗、皱襞细小时,粘膜失去原有明亮的桔红色而变得暗淡无光,且色泽星灰暗红色或灰黄色,有时可伴皱襞细小或消失。
粘膜颗粒状 胃窦前壁粘膜不平,细颗粒状,但颗粒表面光滑(左)
粘膜颗粒状 胃窦粘膜有密集的大小相似的丘状颗粒(右)
粘膜颗粒状 胃角及胃窦粘膜粗颗粒状隆起、表面光滑(左)
粘膜血管显露 胃窦部粘膜显露的血管时断时续,部分密集呈团状(右)
3慢性胃芙内镜下其他表现
不论是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有时尚可有其他某些内镜下表现,如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
平坦糜烂表现为粘膜上有浅表破损,多呈片状,面积一般不超过1cm,可单发,但常为多发,糜烂面上可有薄白或薄黄色坏死物覆盖,周边常伴红晕。
若糜烂发生在隆起的粘膜上则为隆起糜烂,隆起多呈小丘状,单发少见,常为多发且呈散在分布,虽胃体和胃窦均可发生,但以胃窦为多,此时的糜烂多发生在小丘状隆起的顶端,上可有薄苔、或有充血水肿而呈红色,或有渗血附着,顶端糜烂的存在使小丘状隆起的顶端变为平坦或稍向下凹陷,其形状似痘疹样或肚脐样,故又称脐样隆起。
胆汁反流时,胃内有较多的黄色胆汁存留或粘膜上有黄色斑附着,此多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黄色胆汁大量而持续地反流并潴留于胃内,尤其是幽门前区,有时因胆汁大量、持续地粘附于粘膜上而形成胆汁斑,且不易被水冲掉,若用力使之部分冲掉,其下方的粘膜可因明显充血而呈鲜红色。反流的胆汁虽多居窦部,但有时也可累及胃角或胃体,或在粘液湖中有大量黄色胆汁存留。
粘膜平坦糜烂 胃窦后壁粘膜平坦糜烂,散发,表面黄色坏死物伴少许陈旧性血痂(左)
粘膜平坦糜烂 胃窦前壁多发平坦糜烂、多呈红色,其上方糜烂面上有少许坏死物覆盖(右)
粘膜平坦糜烂 糜烂平坦呈条状,居胃角正中,色红(左)
粘膜平坦糜烂 胃角多发性条状平坦糜烂,其上伴少许渗血(右)
粘膜隆起糜烂 胃窦四壁广泛小丘样隆起,顶端糜烂面下陷、色红(左)
胆汁反流 大量黄色胆汁反流入胃窦部、反流的胆汁泡沫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