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总要遇到点睡眠问题。”
邻居们发现,这位平日里总是精神抖擞的退休老教授,最近走路时脚步虚浮、眼神恍惚、反应慢半拍。有人问起,胡大爷苦笑着摇摇头:“睡觉老反复醒啊,一夜光花在睁眼闭眼上了。”
胡大爷的儿子胡小伟是一名中医师。观察到胡大爷的失眠情况并不简单,而是出现了“睡眠碎片化”(SF)——“能清楚知道自己醒了,但是醒来后再次入睡很费力,一个晚上反复好多次,极为痛苦。哪怕睡足了8个小时,睡眠质量还不如一晚只睡4小时的人!”
大量研究发现,“睡眠碎片化”会导致身体处于“缺觉状态”,哈欠连天、头晕目眩、提不起精神、容易发胖……跟熬夜的伤害一模一样!但是,比起熬夜,睡眠碎片化伤害更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最新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碎片化睡眠状态,会进一步诱发代谢和思维认知的“垮台”。论文成果发表在《Cell》子刊上。
“碎片化睡眠”到底有多危险?
川大华西的研究团队建立了慢性睡眠碎片化(SF)小鼠模型。与“一觉到天亮”的小鼠比较,持续2周“睡眠碎片化”的SF小鼠出现血糖异常,具体在血糖水平升高、葡萄糖不耐受以及胰岛素抵抗。
图注:SF小鼠葡萄糖代谢下降和认知障碍
不仅如此,在一项水迷宫测试中,SF小鼠行进距离更短、花费时间更少、穿过目标象限的次数减少,以及识别新物体的能力下降,这些都是“认知能力变差”的表现。
今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结束了对一群30至40岁的成人长达11年的睡眠跟踪观察,发现其中睡眠更加碎片化的175人里,有44人在11年后“认知能力变差”了,而睡眠质量较好的176人里,仅有10个人出现了类似问题。
据胡小伟的深入探究,原来大脑中藏着一位“夜间清洁工”——脑脊液,会在睡着后清除日间积累的“思维垃圾”。但如果睡眠时断时续,“清洗任务”会被频繁打断,导致“思维垃圾”肆意横行,包括老年痴呆的“元凶”β淀粉样蛋白。长此以往,脑子就会越来越不灵光。
图注: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发表在神经领域的权威期刊《Neurology》
“爸,千万别不把睡眠碎片化当回事儿!”胡小伟着急说,决定帮助父亲找出解决的办法。
出现睡眠碎片化?该怎么办?
胡小伟翻阅过往科研资料发现,西安交通大学的王强教授研究团队,向睡眠剥夺小鼠投喂Akkermansia muciniphila(简称AKK菌),这种人体天然存在的肠道细菌能大量释放短链脂肪酸(乙酸盐和丁酸盐),经由“肠-脑轴”机制与大脑“沟通”,有效逆转小鼠注意力缺失、记忆衰退及认知能力下降。
看来,AKK菌是解锁代谢失衡与认知障碍的神奇钥匙。同时,胡小伟进一步从川大华西的最新科研成果中看到,研究员通过提升SF小鼠体内乙酸水平,也观察到了代谢和认知障碍的缓解。
为提升睡眠质量、改善认知能力及代谢健康,研究团队提议可直接补充益生菌,以增加代谢物乙酸的水平。
图注: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
从儿子那儿了解到这些信息,胡大爷决定尝试一下,上网搜索发现,一款标有“日服2粒补充300亿AKK”的益生菌产品“肠倍轻”较受欢迎,他看到京东电商平台有一千多人打出好评。
咨询客服得知,“肠倍轻”是由诺贝尔奖科学家坐镇的香港新锐品牌TimeShop研发,从国内首个专利AKK菌株供应商时光派购入原料,基于自研AI生物云计算平台打造10万+华人体质数据库落地成品,面向所有需要补充AKK菌的人群。
资料显示,去年12月8日,时光派TIMECURE综合抗衰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现了AKK菌从实验室样本研究到量产的突破。为了进一步了解AKK菌,10月中旬,时光派研究团队还走进被誉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的地区——江苏如皋。从当地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着手,开展人体临床研究。
一个公式教你判断睡眠碎片化程度。
睡觉看似是件小事,其实是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大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睡眠碎片化?
首先,夜间时不时会醒来≠睡眠碎片化。真正的“睡眠碎片化”需要评估“睡眠效率”——去掉半夜醒来的睡眠时长/躺床上的总时长。
一般来说,90%~100%代表睡眠效率高,85%~90%等于效率正常,但是低于85%需要注意了。睡眠效率越低,代表睡眠碎片化程度越严重。
好在拯救“睡眠碎片化”并非遥不可及。补充益生菌、摄入富含乙酸盐纤维的食物,都能创造出更高质量的睡眠状态。当然,也要提醒周围的人:如果症状没有明显缓解,还是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