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致而美的小众古代陶瓷

乐活   2024-09-30 15:00   河南  


何为小众的古代陶瓷?

陶瓷的数量有限

或拥有独特的审美

或流传下来的较少

或这类陶瓷的器型比较少见

……

这些似乎都可以被称作“小众”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

了解下下面这些小众的古瓷器吧~


月白釉瓶

 

高28cm,口径4.8cm,足径7cm。唇口,口沿微撇,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形,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呈酱色。此瓶造型别致,形若文静的仙子,瓶釉色匀净,为民窑中的佳品。 


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蓝、紫红等,胎重釉厚。此瓶为宋钧窑的民窑产品。民窑器物形制多为碗、盘、瓶、罐之类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蓝釉色居多,无官钧之玫瑰紫和海棠红色。  



斗彩团花纹罐


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直口,微敞,短颈,圆肩,肩下渐瘦,圈足。罐外满绘不规则团花,俗称皮球花纹饰;罐里外施釉,底足无款识。 


斗彩瓷自明代创烧以来,至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雍正时又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种颜色,更显得富丽堂皇,美丽娇艳。 


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
北宋—金 

高16.7cm,口径4.8cm,足径4.7cm,撇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圈足,足心内凹。通体施天蓝色釉,近底处垂釉明显。圈足内素胎无釉。玉壶春瓶定型于宋代,其后逐渐向陈设器转变。它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此器造型古雅朴质, 尽显宋之审美趣味。

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之句,从唐代起人们就以“春”字代酒。杜甫有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其中“青春”即是“美酒”的意思。明徐渭《挽陈君之配蒋》诗云:“ 陈君辖我饮青春, 焦革贤闺酿绝伦。”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明隆庆

盘外壁素白无纹饰,口径14.5cm,底径8.7cm,高3.2cm,内壁一周以青花描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盘心绘一青花圆形留白玉兔纹,恰似玉兔卧于一轮满月之中。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字体显得潦草,与宣德本朝年款写法相去甚远。此盘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郁艳丽,款识书体瘦长。 

杜甫《月》诗有“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句,描写中秋月色,此盘所绘玉兔形态正合诗意,或有祝人长寿、祈求团圆的美好寓意。将兔纹与松、竹、梅“岁寒三友”同绘一器之上,更为这件晚明时期的民窑小盘增添了些许文雅趣味。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明天启

高2.3cm,口径18.2×11.7cm,底径14.8×8cm呈海棠式,敞口,浅腹,圈足。口沿施酱釉。内底画红彩海棠式开窗,开窗内以五彩描绘江中泛舟图,江面上一位船夫正在划桨,船上坐有二人正在交谈,岸边衬以松树、山石。外底署青花花押款。 

此盘造型别致,釉面洁白,器足圆润,画面主要以红彩为主,绿彩点缀其间,整体色彩淡雅,笔意粗率奔放,虽寥寥数笔,人物姿态却极为生动。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宋代

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其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 

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数字越小,器形越大。 

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目前全世界所见仅约10件左右,除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龙泉窑青釉执壶
元代

执壶高25cm,口径4.5cm,足径3cm;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附平顶圆纽盖。口、足边露胎。通体施青釉。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三足炉
北宋—金

高6.8cm,口径7.4cm,足距3cm;敞口,折沿,短颈,鼓腹,平底下承以三个乳足。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壁饰大片的紫红色斑块,颇似天边的灿烂云霞,给人以无尽的美感。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
元代

水丞高4.5cm,口径2.6cm,足距4cm;敛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体较薄,内外施白釉,釉色莹白。 

水丞,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研墨,器形大多口底相若,扁腹。两晋时期烧制的青釉水丞有蛙式者。唐代越窑烧制青釉水丞,有蛙、蟾蜍式。长沙窑则烧制釉下彩及三彩水丞。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了各式水丞,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天蓝釉、粉青釉、红釉、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除瓷制外,还有玉制水丞。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清代

花盆四方形,深腹,下承四折角条形足。栗褐色掺黄色粗砂泥。花盆外壁四面均有泥绘花卉装饰,优雅美观。 

此花盆是宫中栽培兰花的常见盆式之一,由于要考虑其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砂泥的颗粒通常要比茗壶的砂泥粗糙许多,也因此而具有素朴自然的美感。 

花瓷双系注子
唐代

注子高27.1cm,口径12.2cm,底径12.5cm; 口外卷,短颈,长圆腹,平底。肩上一侧置短流,另一侧置连于颈、肩的曲柄。釉呈黑褐色,施釉不到底,肩部有大块蓝斑3组,柄、口、颈、系均微带蓝斑。 此注子造型古朴典雅,黑褐色釉面上星星点点自然流溢的蓝色斑纹,颇增添其艺术魅力,是唐代注子的典型之作。 

注子亦称“执壶”,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唐代早期,器身矮胖,颈短,腹部浑圆饱满,流短,施釉不到底。晚唐、五代时,器身加长,颈部加高微细,腹呈椭圆或瓜形,流与柄加长,显得轻盈秀丽。宋代壶身更趋瘦长,以瓜棱形为常见,流、口和柄加高,部分制品常与温碗配套使用。 

三彩刻花鹭莲纹盘
辽代

盘口呈九瓣菱花形,盘心坦平,浅壁,圈足。盘内三彩釉下有刻划的鹭鸶莲花纹。其做法是先用铁锥在胎上划出图案线条,经素烧以后施以绿釉,再在莲叶上涂葡萄紫色釉,鹭鸶与莲花上涂黄色釉。 此盘暗划之线条流畅自然,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黄、绿、紫色釉搭配协调,特别是所用葡萄紫色釉在辽三彩器中极为少见,故此盘是研究辽三彩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青釉执壶
唐代

高13.4cm,口径5.9cm,足径7.3cm;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圈足上留有五个支烧痕。颈部一侧置八棱短流,另一侧置曲柄。壶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晶莹透澈,釉面开细小的纹片。 

此青釉壶是陈万里先生于1936年在浙江绍兴得到的,它出土于浙江绍兴唐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墓志记载该墓的年代为唐元和五年(810年),因此这是一件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器物,是鉴定唐代越窑瓷器的标准器,反映出9世纪初越窑器物的烧造水平。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高17.5cm,口径5.7cm,足径6.3cm;小盘口,直颈,折肩,直腹,圈足。颈部两侧各置一凤耳。灰白色胎,通体施青釉,釉面开片纹,釉色青翠莹润。 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调。窑工们以多次上釉和改变釉的配方技术,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高水平。在厚釉失透的情况下,北宋龙泉青瓷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堆塑和浮雕技法。 此瓶唯以典雅的风韵、秀美的造型、莹润的釉色,独具魅力。 

定窑白釉八方四系瓶
北宋

瓶通体呈八方形,直口,短颈,鼓腹,平底涩胎内凹。颈、肩相接处置四个花形系,系上有小圆孔,应为系绳之用,盖已遗失。外壁施白釉,釉质纯净洁白。 这种八棱形的瓶式在越窑青瓷中也有烧制,但在定窑器中比较少见。此器造型棱角线条齐整规矩,反映了定窑高超的成型工艺水平。 

汝窑葵口盏托

所谓盏托就是置茶盏的托盘。托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 唐代盏托口一般较矮,有的口沿圈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明代托口微鼓,亦有船形盏托,称“茶舟”、“茶船。清代盏托为圆形。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宋代

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白釉高足杯
隋代 

高10.2cm,口径5cm,足径4.4cm;敛口,鼓腹,高足外撇。里外满施白釉,足边无釉,釉面开细碎片纹。 这件白釉高足杯,造型新颖,釉质洁白细润。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隋代白瓷的烧造成功,为唐代白釉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越窑青釉四系瓶
唐代 

瓶盘口,细颈,溜肩,肩部立有圆形四系,椭圆腹,腹下渐收,平底。釉呈青绿色,里外釉开片,腹下至底部素胎无釉。 青瓷的烧造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尤以浙江越州一带所产的青釉瓷器更是不同凡响。越窑瓷器除具有温润如玉的釉质和苍翠可人的青绿釉色外,造型亦丰富多样。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堆贴等多种。初唐时器物以素面无纹者居多,晚唐时花纹增多,图案题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故事和山水流云等。由于初唐时普遍使用垫烧方法,因此在器底部往往有四五处支钉痕迹。此器是初唐时越窑瓷中之精品,器形较大,造型大气古朴端庄,为罕见的佳作。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北宋

花盆整体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边,深腹,底下承以四个云头形足,一足磕缺。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蓝色釉,外底涂抹酱色釉。此花盆的釉层比其它官钧窑产品稍薄。底有五个渗水圆孔。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有刻划的数目字“七”。 南宋哥窑也烧造同样造型的花盆,或许是受到北宋钧窑器形的影响。 

龙泉窑三足炉

高12.4cm,口径14.5cm,足距9.2cm;折沿,短颈,扁圆腹,下承以三足。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腹部与三足对应处饰有三条凸起的直线纹。通体施青绿色釉,三足底部显露酱黄色。 

此炉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炉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条棱线原系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因凸起处釉层较薄,呈浅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装饰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显露出数道规整的白线,分外醒目。此炉造型仿青铜鬲,因此又称鬲式炉,是龙泉窑的上乘佳作。 

青釉褐斑四系壶 

高17.9cm,口径8.4cm;洗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内收,平底。底部无釉,有支烧痕迹。肩部刻划弦纹两道,四面分别饰一横向系。外口凸起弦纹一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青黄,散布有垂淌的褐斑。 

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褐色彩斑装饰面积较大,形态千变万化,或似泼墨,或似树叶,装饰效果绮丽,十分罕见,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 

翠青釉罐
明永乐

罐高8.5cm,口径8.8cm,足径12.3cm;广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翠青釉,釉面莹亮润泽,色调清新淡雅,口边和足边积釉处呈青绿色。无款识。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均造型规整秀美,胎体致密,厚薄适中,通体青釉素裹,不另加装饰,釉面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的小气泡。常见的器物有盖罐、高足碗等。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

此洗敞口,折沿,圈足。洗心内塑贴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饰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此器釉色青翠,塑贴鱼纹清晰,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亦发现有类似器物。 


绿釉剔刻花纹执壶
宋代 

高23cm,口径5cm,足径9.4cm;直口,长颈,椭圆形腹,壶体一侧为长圆形弯曲的流,另一侧为圆柱形柄,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塑花纹。通体施绿釉,釉层较薄,露胎处呈黑褐色。腹部以剔刻的四条竖道为一组间隔出六个开光,开光内剔刻折枝花卉。 

此壶造型古朴典雅,釉色独具特色,特别是壶腹部采用剔刻花纹工艺,利用胎、釉形成的色调差异造成浅浮雕的艺术效果。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元瓷窑铺窑址曾采集到与此壶相类似的瓷片标本,此壶可能为四川广元窑器物。 


耀州窑钱纹小壶
金代

高13cm,口径4cm,足径6cm;小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一侧为一外折壶流,对应一侧为一带状短柄,口有平顶式带纽小盖。壶通体饰两组纹饰,肩部刻下覆的莲瓣纹,莲瓣上下各有两组弦】。腹部刻錢纹,錢纹下饰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青中泛黄。 纹饰简洁清晰,刀法犀利,风格粗犷,纹饰清晰。壶通体施青釉,釉青中泛黄。纹饰简洁,为耀州窑金代典型的风格。 


翠青釉三系盖罐 

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纹。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盖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来源 |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审核 | 徐大山 编辑|胡大淼  点这里联系我们



— END —


投稿:@115954818@qq.com
钧瓷新品发布/商务合作:18637441868/微信

关|注|我|们
钧瓷什么颜色最有收藏价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钧瓷
瓷中瑰宝|钧瓷的品类和用途
弘扬中华文化 国•神垕 让钧瓷走向世界▼ 

钧瓷网
钧瓷行业权威信息发布平台!许昌市工艺美术协会、禹州市钧瓷行业协会、中国钧瓷收藏家协会的权威信息发布 /查询平台。 钧瓷行业窑口推广宣传/作品发布;钧瓷文化内容输出合作;为钧瓷爱好者、收藏者提供学习交流,展示营销的全国性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