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瓷器纹饰中隐藏着诸多社会含义,读懂中国陶瓷史,也就读懂了中国工艺品史,也就读懂了中华文明史,马未都说。那如何欣赏中国陶瓷,也就是说中国陶瓷美在什么地方,我们该怎样去读懂这些卖天价之物呢?
中国陶瓷是为了人的生活实用和生活装饰的需要而生产的。工匠制作时必然受到自然条件、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制约。陶瓷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在陶艺上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和工艺技艺,加以消化和创新生产出许多新颖活泼、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瓷土原料、燃料、工艺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的差异生产的陶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形成独自的瓷窑体系。一万年来,窑火不间断。这是由于陶艺又扎根于民间,贴近人民的生活,因此它能一代一代继承下去。每一代都在总结前一代工艺成就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创新。无论社会动荡,战争灾害或改朝换代,都只能使它受到暂时的影响而不能阻挡它健康地向前发展。
瓷器上手,一般就是几分钟时间;而读懂一件古瓷器,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当我们看到一件古瓷器时,第一观念是:这件瓷器是真还是假?当确认是真古瓷后,才根据其造型、纹饰和工艺确定其生产朝代、窑口和器物类别及名称。可以说,这一过程就是“上手”的全过程。
但是要读懂,就还需要较长时间对它进行反复地详细解析。要把瓷器身上所有的细微信息提取成“若干个为什么”,再逐一进行清晰地回答。
例如:这件瓷器是真的吗?为什么?同样,这件瓷器是高仿品吗?为什么?瓷器身上的釉面光泽是古瓷器所具有的吗?是否是人为处理过的?是用什么东西、用什么方法处理的?我自己对这些处理方法和效果是很清楚呢,还是听别人说的?瓷器上的污垢、土碱、结晶,古旧颜色、斑点、工艺缺点等等、是自然天成的呢,还是人为故意伪造的?自然天成的特征是怎样的?人工伪造的特征与自然形成的特征其区别在哪里?
釉汁的浓度、釉色、釉的质量、釉层的厚薄、亮度、釉斑、开片纹、釉内的釉泡变化、釉面破损的釉泡、施釉方法、釉面整体手感、眼感;
胎体的厚薄、胎土的质量、颜色、制坯工艺、镟挖手法,镶接、附件粘贴、修坯方式、胎体装饰纹的制作、整体造型;
绘画的色料运用、绘画的运笔方法,线条的勾画方式,颜色浓淡的变化、画风和时代气息、整体布局;
支烧钉痕、圈足的形态;口部、颈部、肩部、腹部、胫部、附件的工艺特点等等……
对眼之所见的所有细微信息都要提出“是真的还是伪造的?为什么?”,并得到清晰答案后,才算读懂了一件瓷器。凡是不能清楚回答“为什么”的鉴定语言,都是不认真的敷衍之词。
例如:鉴定家说:“这件瓷器是高仿品”!持宝者说:“为什么呢”?鉴定家说:“因为造型不对”。持宝者心想:“造型就只有鉴定家熟悉的那种才是对的?他不熟悉的就不对吗?”但持宝者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有惴惴不安,揣着疑惑回家了。
同样的敷衍之词有釉色不对,彩料不对,画工较差、不流畅,釉色不对,釉面太亮、贼光;后仿,人工做旧,药水浸泡了的,化学药剂处理的、酸咬的,仿制水平不高等等…… ……客:为什么呢?主:无言,不再详解了。
有一定基础的人遇到问题最好不要第一时间向别人索取答案,一定要让自己解析出一个答案。然后平时多听、多看、多读、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印证。
来源 | 网络
审核 | 徐大山 编辑|胡大淼 点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