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下午坐在电影院里看完《逆行人生》,与所谓网评的“歌颂苦难”“美化内卷”“鼓励奋斗”,正好相反,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困兽犹斗,拼尽全力达成目标后的虚无。
和过去的中产主流叙事不一样,他选择了撤退,选择了和时代“逆行”,不再奋勇争先不进则退,他思过,思退,思停。
因为高志垒发现了一个令他恐惧的真相:我们按照算法激励的方向拼命奋斗,实际上却是走向了逆行的人生。
上升的时候,我们只顾着歌舞升平享受上升带来的快感,在直梯里跳高,以为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切。可是在下降的时候,怀疑一切才是直面自我的直梯。
这个故事其实在这几年很常见,典得有点让人悲哀到发笑:一线城市“新中产”、互联网企业的骨干精英,喜提破产四件套——失业、投资被清空存款、高位买房、妻子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同时还伴随着小孩要念国际学校,爸爸意外生病住ICU。本来月薪四五万、常年996、加班回家只睡四五个小时、在吃早餐时给自己打胰岛素的45岁的高志垒,失去工作后,根本无力维持之前全家的中产生活。为了还每个月一万五的房贷,失业两个月后的他,决定脱下长衫,送外卖。
他以为作为高学历、经验丰富的程序员,送外卖游刃有余,实际上根本就是处处碰壁,全是坑,每一次派送都困难重重,不懂和餐馆服务员处理好关系,每次都是最后拿外卖,停车停在违停位置被罚款,进不了商场找不到去取餐点到路,闯红灯被训诫,骑电瓶骑着骑着没电了推着走,送校园宿舍的外卖因为对方不接电话误时,因为在顾客填错地址好不容易送到后自己态度不好被给差评,去前司送外卖被前同事发现并围观嘲笑,他觉得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尊严被一次次践踏。
当他因为没吃饭血糖低还在派送一尾鱼,体力不支间摔倒,鱼一跃跳下苏州河,他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摸到手机回应当天的“微笑检测”,一次次的识别失败,一次次的不合格,被封号三天。
他作为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在算法里被贬低得一文不值。
以为自己曾经是社会精英,实际上是“垃圾骑手”。
为了改变现状,他积极求变,每天工作14小时,请教身边每一个比他有经验的骑手,不断熟悉路况,打点好保安和热门餐厅服务员,他终于开始在这个系统里游刃有余。他甚至在工作完之后熬夜敲代码,写了一个小程序用来优化骑手的派送路径,分享给他的同事们。
后半部电影视听效果上给我们制造了巨大的反差,从视效上来说我们以为热血十足,实际上却残酷得令人背后发凉。
其实这个结局就是,高志垒用自己的程序员技术叠上他的派送经验和老黑的小本子总结出来的该区送外卖最节省时间的最优路径,本来是想帮助他这个站点的外卖员们,希望他们拿着这个小程序有个轻松一点的送外卖解法,可以以最短时间送出最多的外卖。
本来是团结工友利人利己的行为,结果他的小程序被平台总部老总看到了,平台可以利用并升级,规模化,更多的可能是会规定骑手在更短的时间做出更多的任务。也就是高志垒的行为实际上“优化”了现有的算法,这样可以更好地给外卖员下订单。
于是他的算法实际上可能并不会让他的同事们“轻松一点赚到更多的钱”,反而让所有外卖员更卷了。也就是更低的派单收入,更多的单量,更短的派送时间,更疲于奔命的工作。这种没有增长的竞争,是在存量里厮杀,令所有人向着最优路径最快时长的算法中搏杀,罔顾生命。他开发的新算法,非常可能并没有帮到他的工友们,这么说会很残忍,那就是实际上他的“过度努力”,虽然不是他本意所为,但却让所有外卖员变得更不幸了。
其实这个电影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越努力,越不幸?”
实际上,这来自于人的处境。一个人在极度恐惧和疲惫时,又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判断,是无法做出对自己来说最优的决策的。最不假思索的办法就是过度竞争。
主创的观点在最后才跃于纸面,男主角高志垒因为想拿下单王逆行出了车祸,不管不顾还是准时送达外卖,站在领奖台上说的却不是什么“越努力越幸运”“努力不会被辜负”这种鸡汤话,他说的是:“我们都已经很努力了。”(意思是:我们不要再更努力了)。
为什么不要那么努力了?过度努力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种贬义词?变成了一种诅 咒?
结尾他并没有因为拿到单王而保住高位入手的三室两厅,而是割肉赔了三百多万卖掉房子,全家五口人搬回老破小,五个人搬家后在家门口的路边吃饭,依然笑得很开心。“房子不是底线。家才是。”呼唤的其实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房奴”而拼命奋斗,而是人的回归。主创意有所指——我们为什么要因为一个火柴盒一样的房子困住一辈子呢?值得吗?
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思考,现在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全民投资热潮,妻子全职妈妈,小孩上国际学校,父母用所有存款帮助他们小换大升级上车经济改善房,当男主失业交不上房贷的时候,只会让他们一家人越努力越不幸:我们每个人都足够努力了。你看看吧,我们都已经很努力了,可生活还是越来越糟糕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足够努力了。
因为算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人,人要接受算法的摆布,才能获得自己更好的回报。算法将一份份正式的全职工作切碎后,以计件付费的模式,派发给暂时找不到工作的高学历人士或青壮年劳动力,以不公正的定价和耗时过多的“微工作”“微任务”“零工”这种简单重复的劳动来挫伤劳动人口的尊严,逼迫他们接受不公正的工资,养活自己。这一切的分配的不平等,造成了所谓的“过剩人口”。
无法技术升级的简单重复的劳作,伤害的是劳动者的尊严,也阻碍了上千万劳动者去做创造性的高价值工作,这几乎是巨大的人力浪费。
我们已经很久不讨论互联网是否给劳动者更多自由了。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测,在2035年,中国将有4.15亿劳动人口投身于数字经济。其中服务于算法的劳动人口,绝大多数都在做简单重复的劳作,在“众包业态“”灵活用工“的说法下,大多数劳动者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我们在被算法支配,这更高的“智慧”不断优化,却成了人的噩梦。
当人受到十几二十年的教育、有了几年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后,却无法找到下一份薪资匹配的全职工作,而在疲于奔命地打零工,计件付费,被贬低,在等待中耗尽自信,人无法从劳动中获取足够的尊严和自我认同,就会开始视生命为虚无,拒绝痛苦向下一代延续。也就是说,我们会选择心理上自我结扎。
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生命竟然会如此失去尊严,为什么接受了那么长时间的教育,我们面对的却是无法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现实。这种对人自信的摧毁,是致命的。
在一个以劳动为荣的社会里,没有一份全职工作几乎等同于犯罪。
因为我们被赋予的知识在实践中增进的工作经验,却无法在当前生活中派上用场,这种无力感几乎渗透在醒着的每一个瞬间。我们所学的知识所实践过的工作经验无法带给我们尊严和自信了,曾经坚固的摇摇欲坠,一切价值都在被重估。
这时我们忽然意识到,时代已经完全改变了。当你为了曾经所有人想要的那些“人生赢家”式的标配支付一切,支付你的青春,你的休息时长,你的理想,你的尊严,你的诚实,你的一切……你发现这一切都远远不够了。
你必须清空自己,忘记你曾经的荣耀。
放下你曾经不肯让步的底线。清空,停下来,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必须要这么做。
否则,你只能在这些零工与零工之间,你需要每天在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咸鱼买家、短视频up主、直播中疲于奔命,丧失尊严,在算法里不断练习虚假的微笑。
你按照算法激励的方向奋斗,实际上却是走向了逆行的人生。
最后,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某些浪潮里,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这也是电影带给我们,最震荡心灵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