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怎么都不理解老人家说的话“要主动积极,不然就会感到压力”。我心里想,要是要求不这么高就没有太大压力嘛!就是因为要求高所以才压力的。
结果那些日子内耗着自己,也折磨着别人,让身边的人倍感挫折。似乎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不主动,不积极,不配合。
我们越是被动,逼的别人就愈发有要求。这样的状态只会让关系充满张力,无形中将本应并肩作战的同路人变成对立。
为什么很多张力存在,即使在有信仰的群体中也不例外?人性。我们渴望被认可,又怕受伤,无形中就开启了自我保护机制。将自认为善意的交通和建议视作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感到被否定—他们在否定我整个人以及所做的事。我们因此沉溺在受伤的情节中,对别人也产生恶意,久久无法释怀。
于是乎大家都落入死循环系统,被要求的和有要求的都深感无力,关系自然也是要毁于一旦的。
跳出那环境之后的多年,重新再回到那条路上去,站在同样的角度,突然间开窍了一样。工作上几乎都会主动、积极跟带领者沟通,汇报也好,讲难处也罢!就切身体会到老人家说的“要主动积极,不然就会感到有压力”,还真一点不假。
工作时,分享时,主动询问别人有什么不足之处,改善之法有很多好处:
首先,我们预备好了心接受。由于是主动,积极沟通,那心理上一早就想到自己并不是完美者,也是个人嘛!总有一些盲区我们看不到,但旁观者看得一清二楚。相比背后议论,或者冷不防的冒出一些看法,着实会把人打个措手不及来说,主动的人则内心是强大和富足的。
其次,我们会得到突破的建议。出于爱心或诚实的心,必然有一些负责任的人愿意倾囊相授。毕竟,三个臭皮匠可是胜过一个诸葛亮的。有时候一些事埋在心里不为人知,苦思冥想就是不得其章法,折磨的你辗转难眠。听不同的人分享,被人点拨一下我们的脑洞真的会大开,这不就妥妥的应了那句话“茅塞洞开”。
再者,我们的压力有人同担。要是不主动说,没有人知道难处所在,更谈不上理解和包容。理解基于了解,了解基于主动,积极分享。不然,恐怕连同那些想要关心的人,他们的关怀都可能被当作压力,拒之门外了。
还有,生命中的喜乐会翻倍。我们的挣扎和脆弱,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因为主动,积极分享。当那至高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奇妙作为彰显时,有人与我们一同欢呼雀跃,喜乐就翻倍。祂的诚信真实,祂的美好良善,就在群体中被看见。
简而言之,被动让我们对突如其来的建议充满敌意;被动让我们原地打转;被动让我们深感孤独;被动让关系落在张力中;被动让祂甚少被见证;被动让喜乐大打折扣……看起来没压力,又保护了自己。实则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压力之下,大受亏损,得不尝失。也让一起同行的人感到挫败,更无法窥见祂。
我想这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夫妻之间,上司与下属,奔明亮之路的群体间,无一不例外。
拿生活中琐碎的家务事儿来讲,主动沟通,积极询问,两人关系的质量自然比因被动啥也不说,不了解而心里生闷气好得多。
在被动和主动之间,我们被赋予自由意志选择,那便是要为自己谨慎,也为全体负责任。
写到这里也问问自己,有什么需要我主动,积极的吗?想想还真是不少呢!便定了心从下一次见面开始学起吧!
为了自己脸上开出朵朵玫瑰花
为了群体一同欢喜和快乐
为了祂在中间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