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选择
我不希望进入已经被他人覆盖得死寂的领域,所以这一部分不会是关于镜头选择的技术讨论。只需说一句,野生动物摄影需要一支远摄(定焦或变焦)镜头。这里唯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你想离你的主体有多近(这里指的是在离主体很远的地方给它拍照,看起来像是和主体离得很近一样,获得很好的照片锐度、构图、景深等等。下文同理)。不过有一支尼康镜头我情有独钟,那就是200-400mm f/4的尼康镜头。让我们暂时离开关于哪只镜头的选择讨论,简短地谈谈镜头选择对野生动物摄影的影响。
开头段落用“你能有多近”吊足了胃口,这时镜头焦距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焦距越长,你可以离被摄体越近。 你为什么想要离被摄体这么近呢?这里有几点基本的原因:
·鸟类相对较小,为了获得细节或填满画框,600毫米及以上镜头并不罕见。
·很多动物都很胆小。使用长焦距镜头可以让你离它们更远(远离它们的战斗或逃跑区)。
·有些动物是有危险的,保持安全距离可能是明智的选择。这可能需要较长的焦距来填充画框。
·你大部分时候希望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而接近或伪装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
尼康D3X,600毫米镜头,ISO 400,1/400秒,f/5.6
这是一道用长焦距拉近主体,同时保持与棕熊母兽及其幼崽之间安全距离的例子。因此通常会接踵而至的问题是,“我该如何获得更长的焦距?焦距有多长才算足够?”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因为它会引起各种争论,并且我不愿意涉及这些话题。就说我有一支600毫米镜头和一个1.4倍增距镜(增距镜会降低画质),但我使用增距镜时,只有尼康1.4x TC II符合f/4的镜片质量要求(我是尼康用户)。所以大家都在寻找的答案是:有时需要长焦(如600毫米+)镜头,而你如何获得它则是基于质量和预算等个人选择的结果。
纳西姆写了几篇关于景深(bokeh)的好文章,对于技术层面的讨论我会引荐你阅读它们;而我只是提到我认为它在风光摄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景深是指摄影中拍摄主体清晰可见而背景模糊的效果。这种效果在人像摄影中较为常见,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来实现。
·如何达到最大景深效果
尼康D4 @ 600毫米,ISO 320,1/400秒,f/4.5
图片中的故事是熊在岩石中观察以及熊的萌态,所以这个照片中景深虚化的作用就是将焦点放在熊身上,而不是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较长的焦距会形成较浅的景深,因此好的长焦镜头能够更容易地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使用快速/大光圈的人像镜头可以获得很好的虚化效果,但如果你尝试在野外摄影时这样做,你可能会被吃掉。总之,虚化程度与你和主体之间的距离以及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有关,通过合适的镜头/距离组合,你可以几乎消除那些可能包含令人分心或不想要元素的背景。
我会尝试通过照片向你展示我的意思。这张照片并不是那天早晨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最好的,但它有助于解释我的观点。我希望照片的故事是这只两天大的雏鸟,以及母鸟和雏鸟之间的照顾和互动,而不是我无法摆脱的杂乱背景。拍摄地点就是如此,我必须应对它:
我选择使用600毫米的焦距来拍摄这一场景,主要原因有三个,最终最重要的原因是:
这一部分内容关于镜头选择可以更长更详细——我们只是触及了最基本的概念,但每件物品都值得提及。
提示:
·长焦距可以让您更接近拍摄对象。
·大镜头沉重而且不易长途跋涉携带
·高质量镜头更锐利也更加坚固耐用
·变焦镜头能让你在构图时更加灵活自如
·买你负担得起的最好镜头吧,好镜头是很好的投资,能保持多年的价值。
·以保护您的镜头免受刮擦和碰撞之苦为由,使用像LensCoat这样的镜头盖;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二次销售的价值。
·带上雨具保护镜头和相机,这样你就可以尽情探险了。
·玩转镜头选择,学会运用不同焦距获得不同的效果。
关于尼康镜头的更详细讨论,请参见娜斯米(Nasim)的最佳尼康野生动物摄影镜头文章。
走过山河,你会发现身边总有美好。跨越时间,总有灿烂在记忆里闪耀。不用畏惧眼前的黑暗和寒冷,朝阳总会照常升起。
记住,身边总有美好;纵使,万物终将归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