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
野生动物摄影是我最大的爱好,它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一种义务,而是我追求目标的驱动力,即拍出我认为好的照片。我喜欢拍摄野生动物时最开心的事情,并不仅仅只是“抓住那张照片”,还有捕捉瞬间的过程本身。就像一个肾上腺素爱好者一样,一次的经历永远不够,总是渴望更多。这种动力会让我从沙发上跳起来,冲向大自然,在那里我热爱看到和体验自然界的野生生物,正如它们本应被看到的那样。做我喜欢的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展示并分享人们之前所见不到的野生动物的另一面,打破刻板印象,并传达我对主题的理解以及与之建立的情感联系。我希望人们能看到野生动物的美丽,尊重但不要恐惧它们,在我们的环境中为它们留出位置。理解它们也有感情和智能行动,有权利与我们共享这个星球。
照片:一只黑熊幼崽(野生)在倾盆大雨中,新罕布什尔州(手持相机靠在豆袋上拍摄),2016年。
所以,16年前我开始野生动物摄影的旅程,那时只有最基本的设备、最基础的目标和对摄影一无所知。在这期间,我从一个新手变成了一个相当合格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但幸运的是,旅程永远不会结束,总有一些新奇的事物值得一看,总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习。
我通过很多次尼康相机、镜头以及其他各种设备的学习,才懂得了其中最重要的教训。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教训所有人都应该听听。让我们尝试将这些重要的教训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我会发现它们在野生动物摄影中的重要性。
照片:一只鹰在水上方(手持拍摄) 奥索卡伊尔阿拉斯加州 2016年
手持拍摄vs三脚架和云台
举手拍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那些拥有足够的力量和稳定性来手持长焦镜头(200mm以上)的人,确实会从中获益良多。我大部分时候选择手持拍摄的原因是它为我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抓拍成功率,同时也增强了我在捕捉瞬间时的精准度。首先,三脚架笨重、设置起来耗时费力,而手持时与使用三脚架拍照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当你手持摄影时,镜头成为了你的身体的一部分,它成为你身体的一个延伸,意味着镜头可以自然地流动和移动,这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中。而在使用三脚架时,则是相机固定不动,你需要围绕这个静止的物体移动自己的身体来跟随或追踪一个主体。这种操作方式更困难,并且与本能反应相悖,因此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总体来说,我更倾向于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手持拍摄,但请别误解我,三脚架和云台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关键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哪种方式能拍出最佳效果。
照片:2015年坎德斯库克田纳西州,一场倾盆大雨中的十点宽脸白尾雄鹿(手持拍摄)
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手握相机的问题想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手持拍摄一个目标比用三脚架要自然和更容易。手持拍摄与追踪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你不会在第一天就成为一个专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不断进步。当你手持拍摄时,眼睛对镜头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资产,我能看到一只正在飞翔的鸟儿,立即就可以通过我的视线把镜头转到它所在的位置并锁定住它。这个技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掌握,在我开始的时候,我会试着去抓取鹰,但是镜头里却看不到它,不得不把相机从眼睛前挪开重新寻找那只鹰,再去尝试抓住它。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反射动作,就像骑自行车一样,自然而然就完成了。当然,目标移动得越快,你的镜头越大挑战性就会越高。这个技能对于野生动物摄影中提高你的拍摄成功几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捕捉到的一些最珍贵的瞬间,往往只发生在眨眼之间。能够迅速调整相机/镜头组合并锁定动作或时刻,是野生动物摄影的一项宝贵技能。要训练自己做到这一点,并且熟能生巧。有很多情况下三脚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始终掌握在你手中。
照片:巨大的公驼鹿躺下休息,(手持)阿留申州立公园阿拉斯加 2015年。
灵活调整/评估
进一步发挥手部操控相机的灵活性,你需要迅速将镜头对准你眼中聚焦的一切,并快速评估场景并适当地构图。换句话说,在我看到瞬间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我已经把相机移到眼前了,调整构图,并迅速移动焦点到前景人物的眼睛处。
如果动物在视野中不断移动且位置变化,需要能够随动物追踪的同时调整焦点位置,并为动物在画面中的移动留出空间。有时候,目标动物大部分时间都是低头或处于非取景范围内的不合适的姿态,这时就需要预测当它转头或者抬起时最佳的焦点位置在哪里。还需要能够预测即将发生的动作并作出相应调整,例如从横拍切换成竖拍。
这部分东西仍然有点难,因为基本上你在那一瞬间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比如构图、光圈点、取景框内容、快门速度等等。你越熟练于这些,成功的几率越高,好照片也会来找你。关键在于在保持对焦点在被摄体眼睛的同时能实时作出调整。特别是在行走或者移动的主体上时,我经常会在取景中不断移动对焦点,连续拍摄几张照片,再移动对焦点进行连拍。甚至有时候还会将对焦点放在几个几秒后即将出现头部和眼睛的位置,而非当前的位置——在预测被摄体的运动轨迹的同时也在预判那个瞬间的到来。这一技能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变得自然,这其实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艺,而我现在还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才能做到这一点。
确实很少重复。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你没有无限的资金和时间去反复进行旅行或者摄影之旅以试图捕捉上一次拍摄中错过的瞬间。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摄影瞬间几乎不会重复出现,你可能永远也看不到黑熊在森林里哺乳幼崽的场景,更不用说在一个最佳摄影条件下看到它只会出现一次了。
照片:一只野生雌性黑熊在树林里哺乳它两只有着极其娇小身躯的幼崽,地点为新罕布什尔州北部(手持三脚架拍摄)
所以我说的,如果你把野生动物摄影看得严肃一点,你就需要理解瞬间的重要性,并且有能力抓住这个瞬间。看,你肯定会错过一些镜头,要么是时机不对、设置失误、选择不当、不合作的对象,或者是做摄影师的日子不好,这些都会发生。理解和把握你所遇到的机会及其可能的重要性是一项很好的技能。
当动物以最无拘无束的方式向你展示它们最私密的一面时,你需要能够识别到这一点,那可能就是你拍到情感最为真挚动人的照片的时候了,这些照片也会成为你的事业最好的代言人。我有幸目睹过这样的场景(野生黑熊喂养幼崽),那一天里,我多年来的尝试和学习都汇集到了一起,我的技能也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果只是在相机操作上做出正确选择的话,我也可能已经因为诸多不可控的因素而拍得不尽如人意了,比如天气、动物的位置以及光线等。
所以我说,瞬间几乎不会重复,意思是,想想那张令人惊叹的近乎完美的照片需要的所有元素。你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你需要有正确的镜头可用;你需要处于适当的距离;你需要有足够的光线;动物的位置要好,这样从你的角度捕捉到的最佳时刻才会出现等等。这甚至还不算完整的一份清单,其实好好想想吧:想想看,我还要添加几项到这份清单中:主体位置、头部位置、眼睛(睁开、闭上、看向别处)、环境、处于你和主体之间的物体(障碍物)、多个主体(景深),天气以及它可能如何影响照片构图。
这都是要当天完美呈现的东西,你有机会第二次获得同样的完美吗?所以别低估机会的价值。
多拍些照片
在这个摄影盛行的数码时代,没有必要保守地对待快门。明智地使用快门速度来获取所需的帧数以确保捕捉到你想要的那个瞬间。我一般会按相机的最大帧率进行短连拍,如果动作是连续的,我会一直按下快门键直到需要为止。随着时间推移你会知道是否已经拍摄到那个时刻了,但总会有某些元素通过取景器你看不见,可能会让一张优秀的作品变成垃圾照片。连续拍摄大量照片存在的两个缺点就是占用你的存储卡空间以及整理大量的照片所花费的时间。如今内存卡的价格便宜了,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推卸责任的理由。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处理3000张照片和300张照片花的时间确实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能制定一套严格的挑选照片的标准策略,确实可以很快完成这个工作,因为你在做的是从大量的照片中选出最佳的几张,并且只保留一张备份。如果你知道你想要找什么并且愿意删除大量照片的话,那么快速筛选出大量图片是可行的。拍摄更多的照片的好处要大于其带来的坏处,除非你是专业人士而且知道自己拍到的东西是什么。在我看来,即使是专业的摄影师也并不总是知道他们在拍照时主体舌头是否伸出来过、眼睛是不是半闭着、还有大大的虫子飞进镜头里等等这些小概率事件所导致的照片可能无法完美呈现。我一般会进行短连拍10-20张照片,然后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几张,删除剩下的。多年以来我已经可以感知到什么时候已经捕捉到了想要的那个瞬间了,所以会适时地停止拍摄,但我从不会只拍一个或两个关于关键时刻的镜头,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这种策略失败。
图片:一只老鹰抓起一条鱼,霍默阿拉斯加州,2016(手持)
拍RAW档
这个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我自始至终用尼康NEF格式拍摄。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则你应该在RAW模式下进行拍摄。不涉及技术细节而言,RAW文件可以存储额外数据,你可以在家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白平衡、曝光度、温度、锐化、高光和阴影恢复只是举几个例子)。对于那些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并见证了JPEG格式无处不在的人来说,请接受这个现实吧,学习RAW格式拍摄和处理图片能为你带来的好处;一旦你的工作流程理顺了,从RAW文件生成JPEG图像会变得非常简单。我的假设是:你希望使用相机所能提供的最佳图像,并且你想在家中对图片进行最大程度的后期处理,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请阅读Nasim关于RAW格式与JPEG格式的文章。
一张糟糕的照片总是糟糕的。
Ok,你几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照片,但总有些问题(光线不好、眼睛模糊不清等)。无论是什么原因,你就是不忍心删掉照片。你花了数个小时在PS里尝试修复它,你试了各种方法,但它还是不是那么完美,你知道的,但是你无法接受,你就一直想要去修。对,我也是这样,总是这样,但从未变得容易些。我的建议给你,你骗不了自己,最终你永远都不会真的喜欢上这张照片,就删掉吧。别磨磨蹭蹭了,马上做决定,省下那张几乎完美的照片带来的痛苦和无休止地去修复它所浪费的时间。你要怎么去修呢?就是出去多拍一张更好的照片吧,吸取上次的教训,改进它。
如果是因为快门速度不够导致的模糊,学习一下怎样才能停止运动的快门速度;或者,尝试追踪更好的画面;或者是利用自己的失误照片来提升摄影技能;不要用你的失误照片去炫耀自己有多差劲,这样只会让所有人知道你有多么不专业(这你明白吧)。Photoshop很好用,但并没有那么好。即使它真的那么好,拍摄中也有一些伦理问题需要我们注意,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在这些伦理的正确侧。
主体距离
并非所有照片都像文章中的一些那样近距离、直视地呈现。有些照片更侧重展示场景(比如:雄鹿在池塘边,背景是山脉的景象),而另一些则着重于特定特质、细节、美丽、气质和情感等。对于这些照片而言,有时你得离它们很近才能捕捉到它们的魅力。这篇文章中的以下两张照片记录了眨眼间发生的瞬间,并且照片上的焦点(故事讲述点)指向母熊与幼崽之间的互动或黑熊雄性与雌性的相互亲吻。
照片:一只野生雌性黑熊(吻)迎接它的幼崽从藏身的树上抱下来,新罕布什尔州北部,2016年(手持拍摄)
第一张照片,妈妈黑熊在雨中亲吻她的小熊时,我用了一颗600毫米的镜头拍摄。尽管这个焦距长度算是比较长了,但你可能会惊讶于为了捕捉这个场景,我离这只母熊和小熊只有大约90英尺(约27米)左右的距离,这对一只带着幼崽的大熊来说其实已经相当近了。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比自己想象得还要靠近主体,才能拍出照片中那极具细节的瞬间。 这对任何摄影师都是一项挑战,而你要发展的一项技能就是,在不被发现或不破坏场景的情况下接近拍摄对象,并且确保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照片:野生黑熊交配期雄性与雌性互相叼着玩(手持拍摄) 新罕布什尔州北部 2016年
我想要展示的第二个样本,就是你有时必须离得有多近的问题。这两只黑熊在田地里相互咬耳朵,这是黑熊交配期典型的求偶行为。这张照片是用600毫米镜头,在大约80英尺的距离下拍摄的,几乎是被摄体的特写,后期处理几乎没有需要裁切。但我就是想要这样,这张照片就是要表现互动、嘴里的牙以及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所展现出来的强烈表情。我总是很惊讶,即使使用了长焦距镜头,我也必须离得有多近,人们看到我的长焦镜头时,以为我可以拍下月球上的陨石坑的照片,这完全不是事实,这也是一次对接近被摄体和细节与表情距离的考验。
随着我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技艺日益精进和决心不断增强,我经常会出现在野外,在森林中,在树木间以及这些动物生活和嬉戏的地方。有时我会跟踪它们,有时我会全天陪伴它们,只为捕捉到那一瞬间珍贵的照片。这需要我了解我的被摄对象,而接近则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我必须理解那些被我拍摄的动物在受到惊扰或太过紧张时可能会表现出的行为及危险信号。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拍到像驯鹿、熊、麋鹿以及格里特这样的大型动物,并使用600毫米以上的焦距进行拍摄,但很多时候我的摄影风格要求我会用上这些长焦距镜头。我想在这里表达的主要观点是:有时你可能会发现你需要比想象中更靠近(无论是从光学还是物理的角度,甚至是两者兼有)去捕捉那些瞬间珍贵的照片。我保证你会大吃一惊的!
照片:清晨薄雾中一座白尾雄鹿,在卡德斯科夫(TN)拍摄(手持)。
后期处理技能
我有10年前拍的照片,当时用的是10年前的相机,因为我还有那段时间拍摄的原片。所以现在我可以回溯一些最喜欢的照片重新进行后期处理,并且利用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使照片看起来更好。换句话说,10年前我的后期处理技能并不好,现在的我有了很多知识和技巧,所以我用我现在的方法处理那些老照片,效果简直天壤之别。后期处理是摄影艺术的一部分,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既是摄影师也是开发技术的专家,他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学习后期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是从14岁开始就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人,因此我起步较早,我的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理解也帮助了我很多。在过度和不足之间找到平衡是关键,但是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不同的观众来说效果可能不一样。重点在于,恰当的后期处理可以让照片更具冲击力,使原始RAW图像得到很大提升。后期处理不能让糟糕的照片看起来好到哪里去,而且不要走捷径,把眼睛、天空等任何你想象的东西都换掉,一旦开始这样做,就不算是摄影了,而是一种艺术作品,应该被定义为这样。摄影中仍然应该保持一些坚持和自豪感,就是说,真正的拍摄照片,并不是后期处理照片。我的后期处理通常涉及裁剪、调整色调、锐度,有时还有细节、降噪、饱和度和偶尔消除一些小瑕疵(比如:虫子、传感器尘斑等微小修正)。
照片:潜鸟(loon)在巢中翻转鸟蛋,旁边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鸟(手持于新罕布什尔州利顿的一叶扁舟中)
设备既重要又不可或缺。
这可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尽量简化一下。不同设备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你的那一款,无论你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既然我已经打开了这个话题让大家可以抨击我,那么就让我和大家分享16年摄影器材使用经验吧。我觉得对野生动物摄影最实用的相机功能包括:自动对焦的能力与速度、高ISO下的低噪点、每秒帧数、存储容量、电池续航力以及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耐用度。还有就是图像传感器的质量。
让我们探讨一下这些物品对我来说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
高感光度下的低噪音(High ISO)
不是总这样,但我经常更喜欢在阴天条件下拍摄,在这样的条件下光线均匀柔和没有阴影就像自然的光扩散器。熊和驼鹿是我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的动物,比起直接的日光环境要好很多。有不同级别的阴天条件,有厚重而昏暗几乎黑暗的光线、明亮但无影的光线、还有接近晴朗的阴天光线可能会太过明亮或刺眼。另外还有日落时分或者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前拍摄时那种低光线条件。我在说什么?
熊通常在日落时分出没,尤其是雄性的大熊;它们努力不让人类看到。而麋鹿则恰恰相反,在早上活动量最大,下午稍有减少,但仍然活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拍野生动物的话,就得在它们喜欢的时段和状态下去拍。这话说得有点绕,就是说很多时候我都是在极低光线下拍摄,需要一台能应付这种环境的相机——这是我的一个高优先级要求。现在不是只要它能在低光下拍照就行,还要能产出使用中的照片(噪点方面)——那也太重要了。我记得我对图片中噪点的容忍度很低,但如果你忽略我关于噪点的心理问题,这其实贯穿了我的整个摄影生涯。我第一台专业的单反相机是尼康D2X,它的高ISO限值大约在600到800之间,后来购买的尼康D3x的上限则是1600ISO,而D4取代了D3x,我在那台相机上的上限则是在3200ISO。每次新版本(进步)出现时,都能让我扩大拍摄选择范围,从而增加我拿到理想照片的机会。并不是说我的目标是用高ISO拍照,而是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在一天中需要的时间段里拍到理想的图片——而能给我这种机会的尼康相机就是我的相机了。
对焦性能
这可能是我成败的关键功能。没有比在正确的地方和条件下,相机无法快速对焦更快让人更沮丧的感觉了,动作一过,焦点就模糊不清了。你错过了!在我用尼康D2x的时候,我有很多次因为寻找合适的聚焦平面而失去了一些机会。现在D4s和D5的自动对焦系统几乎是即时准确,在低光下更是如此。所以,即使其他条件都相同,我会选择具有最佳自动对焦系统的相机机身。
照片:10分级白尾雄鹿在田纳西州科迪斯峡谷(Cades Cove)的乡间地带向母鹿求爱(手持拍摄)。2015年。
每秒帧数和缓存大小
非常重要的功能。十年前,4-6帧每秒听起来已经很不错了。然而,在面对快速移动的主体或环境变化时,你就会错过超过一半的画面,一些机会可能就此失去。大多数人往往想不到的是,帧率在快节奏动作场景中固然重要——但当拍摄相对静止的对象或是恶劣天气条件下,多帧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例如:眼睛睁开与闭合、眼睛前有大虫子、遮住脸部和眼睛的大雪花、爪子显露或隐藏、几乎像面纱一般阻挡镜头的雨水等,你可能只有150张中的一张是好的,但值得。比如——鹰从水里叼鱼的情景,更高的帧率可能会决定是否能拍到完美的抓取姿势,还是需要反复尝试;在快节奏的动作拍摄中,发生的事情往往在几秒钟内完成,5fps和11fps之间的差距在这个场景下是非常大的。
缓存大小可以让你获得几秒的连续拍摄,而不是“你需要多久就给你多久”的连拍。这对于野生动物摄影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很难预测动物的动作。例如,一只鹰正在水中抓鱼时——使用D3x我只有大约5帧每秒的约3秒缓存时间,所以我必须确定何时开始拍摄,并希望这3秒足够了。然而,这只鹰可能会决定再转一圈,然后我就错过了——当鸟飞下来抓住鱼的时候我已经没有缓存了。你无需我来告诉你这对我的感受有多强烈。因此,拥有10-12帧每秒和150帧的连续拍摄可能就是实现“年度佳作”与“几乎成功”的区别。
照片:一只鹰准备降落在海滩上(手持拍摄)霍默·阿尔金市 2016 年
品质建设
我喜欢尼康专业机身和镜头的粗犷质感,多年来我经历了许多小意外,质量上乘的设备能避免很多麻烦。器材难免磕碰,尤其是经常追拍野生动物时更是如此。有的相机和镜头扛得住,有的则会出问题。此外,我常常身处恶劣天气或气候条件变化之中,我的设备需要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镜头质量
我的镜头选择也深受我这样的信念影响——我认为自己必须准备好用尽全力去捕捉每一个机会,因为这可能是我唯一的机会。因此,这是我的优先事项是获取我买得起的最好镜头。我想把镜头当作一种艺术工具,通过我的图像表达自我,就像不同艺术家的画笔会以不同的方式绘制(look)。短焦距可以让景深更大,从而在野外能同时有多个焦点。长焦镜头虽然更难拍摄,但可以拍出清晰主体且具吸引力的虚化效果。背景与主体分离。使用长焦镜头时,我感觉动物“填满”了画面——麋鹿的角看起来更加雄伟,那只漂亮的公熊展示着它从布鲁塞尔来的肌肉,而老鹰直飞向你,并使观众和鸟儿的目光直接对上。所以,选择让你能够绘制出你想展现的图像的画笔。
我想要表达的是设备点:最新最好的设备并不一定意味着最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而是应该根据你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它和你的预算来评价。但你要有意识地去评估你的摄影目标,并选择能最好实现这些目标的设备,现在有一些新相机(比如尼康D500),它的规格已经可以匹敌那些昂贵的相机(几年前我甚至都不敢奢望)。 选择好自己的器材,既可以帮助你省钱、拍到更多的照片、拍出更好的质量。不要超过你的预算,设定你的预算然后买你能负担得起的最佳设备,你可以慢慢升级(比如我们就是这样做的)。高质量的镜头也很重要,它确实会对你的作品产生影响,这要追溯到很多年前了,但看看我用的第一款200-400mm镜头的照片和我换上腾龙后拍的照片,简直是天壤之别,前者的照片明显更胜一筹。
照片:母黑熊亲吻幼崽,并温柔地引导幼崽走向自己——新罕布什尔州北部(手持拍摄)
关于上面这张照片的简短说明。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事情,那么这张照片可能会解释它,它几乎是完美的,对我来说几乎是一张完美的照片。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或经历这样的时刻了,更不用说拍摄它了——哇!看看这情感,看看这爱,这里的互动是如此珍贵,照片的故事是如此动人而美妙。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可能会拍到这样的照片,但我做到了,这张照片对我说话,我希望它也能对你说话。当我得到这样一张照片时,我感觉我所有努力追求的东西终于汇聚在一起,“我做到了”,这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我多年尝试和学习的结果,但“我做到了”——现在,去追求你的吧!
了解你的主题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了解你的主题。也就是说,你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尽可能全面地学习动物一年中的行为规律。对我来说,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某个阶段你会达到一种理解水平,从而极大地增加你出现在正确地点的几率。换句话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这不是学习你的专业,更是你拍摄对象的位置。我们去了黄石公园好几次才明白去哪些地方拍摄各种动物、什么时候去最好、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时间。现在我们会根据喜好自由寻找驼鹿、麋鹿、黑熊、水鸭子、金雕和更多的鸟类。我们也已经学会了他们在哪里喜欢待,以及怎么找到他们。
走过山河,你会发现身边总有美好。跨越时间,总有灿烂在记忆里闪耀。不用畏惧眼前的黑暗和寒冷,朝阳总会照常升起。
记住,身边总有美好;纵使,万物终将归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