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产品经理offer+3|5000字产品方法论,超优质!

文摘   职场   2024-09-09 11:13   北京  

这是第698篇offer


REC




1、同学在2023年10月加入辅导

2、最近拿美团产品经理秋招offer


1、美团产品方法论✍️


PART1 一些问题的思考


在研二的一整年中共经历了3段实习,遭遇过一些适应不了业务的挫折,也做过一些超预期的产出。现在作一个整体的复盘,记录下这一年的得失与认知上的迭代。


1、自我定位:解决问题的人


学生心态的一种是发现问题后只把问题抛出来而不提供解决方案。即便自己的方案是幼稚的、不靠谱的,也好过期待别人给出解决方案。


决策能力是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试错中成长起来的。


决策能力主要受2个因素影响:


  • 1外界充足的信息输入;2长期迭代训练出的内部思维模型


不要担心和其他人产生冲突,也不要担心做不好被人轻视。


产品和需求是一个复杂的主观题,老板对需求的思考未必是更合理的,保持思辨、保持理性、大胆尝试。


做产品最让人担心的应当是,PM本人没有任何主见,完全依赖外部输入。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然后去做,不需要害怕做错。


如果mt/老板鼓励你做个不需要思考的工具人,赶紧跑。


2、分配实习的时间资源


秋招前的实习时间是有限的,要好好利用实现收益最大化。


一般而言,实习的时间越长,产出越多,对求职会更有利,但一般会有一个临界点。


长时间实习的目的一般是想要有更深度的产出/更完整的项目,不满足于做一些日常打杂的工作,而更进阶的own项目,实习生很难真正做到。


原因主要是2点:


  • 实习生工作时间不稳定,随时可能跑路;

  • 能力问题。导致实习生短期内难以建立和老板、同事、协作方的信任关系,进而去独立推动项目落地。


(PS:我觉得比较好的情况是,老板定方向给资源,实习生独立推需求,能把执行的活独立接下来对实习生而言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我个人认为比较甜点的时间大概在两个半到三个月,可以对业务有一些理解,做一些比较好的产出。


大部分人能实习的时间至多一年,秋招前一般是3段实习经历。最好是能做3段不同的业务,对产品经理方向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会有更深的感受,与此同时也更容易搞清楚什么是通用的能力/方法论。


不过现在实习和校招也会有卡实习垂类的问题,但总体上大部分可以通过话术解决。做不同业务收获的思考是对自己实打实认知上的提升。


3、好的业务和产品方向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C端用户产品、B端、商业化、策略、增长等等都能做一遍。


可能就会发现,策略大于功能、商业化大于用户的鄙视链在很多场景下是不成立的。


策略和商业化有非常明显的算法主导的倾向;增长有时候会变成运营的工具人。各个方向都会有自己的一些问题,总结就是牛逼的是人不是岗位,做任何方向和岗位最重要的都是建立个人的影响力。


(是个长期课题,还有很多要思考和实践的地方)。


首先需要明确在大厂工作的目的是赚钱,影响钱的最大因素是职级和晋升。在大厂做螺丝钉,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老板和项目,这决定了自己能不能快速做出成绩用来晋升/跳槽。


另外,不同的公司确实会存在一些风格上的差异。


  • 以美团和字节为例的话,美团相对比较重视校招生的培养,一般不严格卡控产出,更重视人的思考和成长;


  • 字节更喜欢招之即用,相对的不喜欢校招生,给的起薪也不太有竞争力(更建议社招去)。

  • 但总的来说还是要以具体的组为准,能够提前打听到对应组的情报或者提前进组实习是比较稳妥的。


最后成长主要还是看自己个人,现在的环境很难指望别人教,能给资源就可以烧高香了。


4、理解产品


销售的职能是把东西卖出去,产品的职能是做出来好的东西满足用户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之前看过王慧文一节讲“供给与需求”的讲座,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虽然产品经理平常是在做需求,但其实做的是“供给”,即通过提升产品能力的“供给”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 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供给是过剩的,需求侧相对乏力,对需求的分析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更重要的。


  • 王慧文举了一个例子,某连锁商超的大老板开店的模式是他到当地考察选址,委托店长做管理(包含进销存等等)。


  • 选址就是最重要的需求分析,其余的所有事都是在为这个需求做供给。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那就是判断需求的人。


  • 供给和需求,在许多情况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作为低阶产品,需要在更微观的尺度上做好需求的判断。


再套用着分析一下互联网的平台模式:


  • 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商家是供给(服务)、用户是需求;

  • 在互联网平台和商家之间,平台是供给(流量)、商家是需求。虽然有些情况下,平台是强势乙方,但想当商家的爹,这个事还是要慎重考虑的(虽然pdd在这么做而且很成功)。

  • pdd的模式能跑通最核心的点是pdd利用规模效应和低价策略同时满足了用户(贪便宜)和商家(出货、周转、盈利)的需求,而不是因为它压榨商家。(但这个生态是否健康可持续,还需要长期观察)


综上,不管是什么产品,不论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产品最核心的价值观都应当是给用户/客户创造价值。


5、理解商业化


狭义理解是做广告,广义理解是给公司赚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把增长归类到商业化里边(花钱搞补贴是为了提升日活、单量等指标,吸引用户挤压竞对,最终目的也是赚钱)。


做商业产品的关键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思考平台能够提供怎样的供给,然后是如何做供给的问题。


赚钱的方法大致分为会员(B端、C端)、广告(竞价、品牌)、抽佣、金融信贷等等,根据平台的特征、挖掘合适的场景,在其中做供给的都是商业产品经理。


希望自己以后有机会可以成为真正的商业产品经理。


6、专家线和管理线


P7和P8应当算是大厂一个比较明显的分水岭,以下是专家,以上大部分就要承担管理团队、决策方向的职责了。


按照我目前的理解,专家可以分为业务专家和产品专家。很多壁垒深厚的B端产品应该归类到业务专家里边,这类属于比较了解业务运转方式和机制,提供产品方案。产品专家则是比较了解各类产品及其能力,例如竞价广告有非常多类别的投放产品。


管理就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管理者不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有带着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团队(可能同时带产运研),实现某个大的目标。


成为专家的路径是清晰的,但成为好的管理者是一个很复杂的事。不过我的当务之急是做好一个执行者,平常还是要多观察老板们如何思考、决策。


7、满足需求与创造需求


这两天在看《乔布斯传》,作为最传奇的一个产品经理,他和我们传统接触到的一些做需求的产品工作差异还是很大的。


他不做用户调研,有一句名言是:“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你呈现给他。”


  • 他对产品的简约、易用性之类的原则非常坚持,有非常好的审美,也愿意为设计付出高昂的成本。


  • 同时也有着比较极端的性格。但显然,1984年的mac推出了划时代的图形操作界面,但产品本身为了“哲学”牺牲了很多,例如散热、硬盘、响应速度等等,导致用户体验并不好,最终在空前的关注下面世后销量迅速走低。


  • 也正是他对产品极致的追求,催生出了mac、iphone,让他创造了时代。乔布斯做成功和做失败的产品都非常多,那么有没有兼顾商业、实用性、艺术追求等等的终极解决方案?


  • 同时代的其他公司有尝试过,最终做出了很平庸的方案,泯然众人。


  • 在商业上如何权衡成本和价值,非常依赖一号位的决策能力。


做产品的方式是很多的,微软和苹果不同,但都是很优秀的公司,也都做出了出色的产品。


这时候回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


  • 答案仍然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论是挖掘出来的还是创造出来的,产品需要给用户提供价值。


8、关于自我设限


最近刷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了一些说自己是某某mbti在职场上遭遇了一些问题并认为自己不适合工作等等。我比较反感这种观念。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刻意练习》,里边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大脑和身体一样,都可以通过训练被塑造。


  • 极聪明和极笨拙在人群中的所占比例极低,人在技能水平上被区分的几乎唯一关键的因素是有效练习的训练量。


  • 而这取决于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进行枯燥的训练,并不断在训练中得到反馈纠正自己的错误。


即便是非常吃身高天赋的篮球,172的河村勇辉也能面对比他高几十公分的对手打出炸裂的表现。


人的训练和大模型的训练是非常相似的,输入信息,训练模型,验证反馈。不同的是人能学习的样本量更少,远远达不到让scaling laws失效的数据量。


如果自己在职场里展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不要怀疑自己不适合工作。遭遇挫折会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例如资源不足、协作方不配合、项目方向错误等等。


也会有内部因素,这时候应该想的是自己暂时还没有掌握胜任这些任务所需的技能,并思考或者求助如何训练这些技能。


PART2 美团复盘


在美团期间,认知迭代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用户需求


产品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满足用户真正的诉求。在做需求的时候会基于自己的理解想象用户的使用场景,建立用户模型。


但基于想象的场景在部分情况下不能完全契合现实,因此需要感知用户真实使用场景,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另一个点是要明确用户真正的诉求,当需求方提出需要某功能时,需要明确他们的根本诉求是优化体验/提效/控制风险等等,而非功能本身。


(2)产品的定位


如果说销售的核心职能是把公司的产品卖给客户,那么产品PM的核心职能应当是给客户创造价值。


客户即是产品服务的对象,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是消费者、商家或是业务线。作为平台产品,我的客户是支付内部各域和业务线。


在客户存在诉求的时候,平台的产品需要尽可能的去进行支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评估:


  • 评估客户诉求合理性,例如客户诉求是否有违规风险、是否超出本域的职能范围;


  • 评估实现方案选型,例如产品能力能否实现、是否涉及定制特殊逻辑与标准化的冲突;

  • 评估成本,即对产品能力的实现成本(包含开发、运维、推广等等)和它的收益(包含场景、用户量、收入等等)做综合考量。


实际工作中的决策会涉及到非常多关于业务的理解,这也是我需要长期不断迭代的地方。


(3)突破舒适圈


在做后端产品的时候,一个普通的用户很难通过日常体验建立对后端系统的认知。


作为一个小白,在工作中既要不断积累经验,也要对不熟悉的事物勇于尝试,突破舒适圈。


在日常工作中体验各类后台产品的设计方式,也要根据系统的反馈,反推它的后端逻辑。在做需求时,经常会碰到自己没听说过的产品能力和名词。


这时候,需要快速建立起对它的认知,即如何定义这个能力以及它服务于怎样的场景,有无可对标的产品或能力。然后沟通和实践中不断打磨、迭代,一步步完善认知。


此外,还有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认知迭代,甚至超越了做PM的范畴,就是要对自己保持无条件的信心,专注于做事情本身而非对自己的评价。



25届校招 offer+15✅


25届秋招面试已经开启,加入辅导拿offer~🎉
求职辅导👇,必须(名校&留学生)!

就业形势严峻,加入辅导!


1️⃣666+互联网大厂offer:点击这里👈

2️⃣30+国央企银行offer:点击这里👈

3️⃣10+外企快消offer:点击这里👈

4️⃣10+社招跳槽offer:点击这里👈



end

------------------------------------------------

已累计辅导999+同学进入BAT TMD等各大厂,获得各种顶级产品/运营/商业分析/快消 offer,包括但不限于:


腾讯产培、京东管培、宝洁管培、花旗银行、新浪 产培、拼多多 产管、苏宁 产培、荔枝 产培;微信/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美团/滴滴/快手等SP/SSP offer。


加入大家庭,拿到更好的大厂offer!


针对24/25届同学的要求:致力于今年/明年校招进入大厂的产品/运营同学。


具体案例:600+大厂offer:点击查看)

offer求职
专注「名校生\x26amp;留学生」大厂/国企银行/快消求职,1V1陪伴式辅导,已有999+拿到BAT、TMD等大厂SSP off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