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也叫“过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具中华文化特征性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创造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熟悉和认知中国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2024年12月,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春节申遗的成功,春节系列文化也显得更加浓郁深厚、魅力无限。
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项承载着千年文明的传统佳节申遗成功之际,来自清徐县的两大非遗瑰宝——清徐彩门楼与清徐徐沟背铁棍,接连在国家级庆典中惊艳亮相,以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语言吸引了全国目光。
春节期间,中国非遗馆内,一座高约7米、宽约7.5米的清徐彩门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第三代彩门楼以清徐第一代柏叶门楼“常青”“百业”“吉祥”为创意根基,由非遗传承人周中伟团队历时一周精心搭建而成。作品在传统五彩布扭彩工艺基础上,创新采用新型建材与技法,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赋能,将斑驳的绸布化作流光溢彩的立体画卷,成为非遗展馆中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甚至还登上了央视,让观众在传统文化中感受“春节”之美。
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上,清徐县徐沟镇金河艺术团的背铁棍表演惊艳四座。背铁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珍珠塔》《杨八姐盗刀》《穆桂英挂帅》等民间传说与戏曲故事演绎得生动传神,受到了广泛赞誉。清徐徐沟背铁棍自2008年起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被誉为“空中舞蹈”“无言喜剧”等,具有极高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清徐彩门楼和清徐徐沟背铁棍相继在全国舞台上的精彩亮相,不仅展示了清徐县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清徐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监制:杜全爱
编审:孙兆纲
责编:秦 华
编辑:赵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