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捐赠30亿教育慈善基金:助力科教兴国的实际行动

文摘   2025-01-19 14:09   广东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比亚迪捐赠30亿教育慈善基金:一场科技强国的赋能加速

看到这个新闻,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老兵,我是真的被比亚迪这波操作打动了。为啥这么说?且听我细细道来。




part01

科教兴国,比亚迪用行动在致敬


比亚迪这次拿出30个亿投入教育慈善,不是简单的撒钱做慈善,而是精准投向了两个关键领域:高校奖学金和新能源技术科普。 这操作,讲真,相当有水平。


首先说高校奖学金这块。作为一个搞了8年德系车研发的工程师,我深知人才对车企有多重要。 比亚迪这次要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设奖学金,首批就覆盖了35所高校,这是在为整个行业储备未来的科技人才。


再说新能源技术科普这块。 比亚迪承诺向全国的科技馆、博物馆捐赠新能源车技术展具,首批就有28家机构达成合作。 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为啥?


因为这是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未来的“种子”。


让娃娃们从小就能近距离接触新能源车技术,这不就是在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嘛!




part02

默默耕耘28年,这才是真功夫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数据: 比亚迪从1997年到现在,连续28年从未间断过应届生招聘。 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你就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了。


近两年的数据更是亮眼:


  • 应届生招聘超5万人
  • 硕士博士占比近70%
  • 研发人才占比接近80%

作为一个在车企当过5年产品经理的老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这样的人才结构,在全球车企中都是一流水平。


还有个有意思的细节:比亚迪现在超过一半的高管和技术骨干,都是从应届生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主培养”,这才是真功夫!




part03

博士后基地这波操作很“比亚迪”



2017年开始,比亚迪搞了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7年时间,就建成了深圳、重庆、西安的“三站四基地”,还拉来了3位院士、1000多位一流导师,培养了将近1600名博士后。 这数据,我直接就跌冒烟了!


更厉害的是, 比亚迪博士后在站人数近1400人,规模全国第一,出站留存率100%。 懂的都懂,这就是在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储备“大脑”。




part04

最后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


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老兵,我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追赶到并跑,再到某些领域领跑的全过程。 比亚迪这次拿出30亿投入教育慈善,与其说是在做公益,不如说是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布局。


记住我说的: 人才,永远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比亚迪这波操作,不仅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更是在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格局决定结局。 比亚迪这次的操作,格局是真的大!



深度分析:比亚迪人才战略背后的三大逻辑


接着上文,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比亚迪这套人才战略背后的深层逻辑。作为一个经历过德系和日系车企的老兵,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深挖。




part05

一、青年人才培养的“比亚迪打法”


说个专业的, 比亚迪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是把“德国双元制”和“中国特色”结合得很好。 为啥这么说?



  1. 完整的培养体系


  2. 校园招聘→入职培训→岗位实践→导师带教→晋升机制


  3.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双轨并行
  4. 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同步提升


  5. 大胆用人机制


  6. 敢于让年轻人挑大梁


  7. 重视实践成果,不唯资历论
  8. 超过半数高管从应届生培养而来,这在全球车企中都很少见


part06

二、博士后培养的“三大创新”


作为一个工科硕士出身的老兵,我特别关注比亚迪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划重点,这里面有三个创新:


  1. “三站四基地”的布局


  2. 深圳总部:技术创新中心


  3. 重庆基地:智能制造研究
  4. 西安基地:基础研发
  5. 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态圈


  6. “产学研”深度融合


  7. 联合15所一流院校


  8. 覆盖35个一级学科
  9. 邀请3名院士领衔
  10. 1000+一流导师加持


  11. 百分百留存率的秘密



  • 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 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 充分的创新实践机会
  • 这就是为什么能做到100%出站留存率的原因


part07

三、教育慈善的“战略眼光”


这次30亿的教育慈善基金,可不是简单的撒钱,里面大有讲究:


  1. 奖学金布局


  2. 覆盖全国百余所高校


  3. 优先支持新能源相关专业
  4. 形成人才提前储备渠道


  5. 科普教育投入


  6. 28所科技馆合作


  7. 捐赠新能源车技术展具
  8. 培养青少年对汽车科技的兴趣


  9. 长期影响力


  10. 提升品牌形象


  11. 扩大社会影响
  12. 为整个行业培养后备力量


part08

给车企的三点建议


作为一个在车企待过的老兵,我想给其他车企提三点建议:



  1. 要有战略耐心


  2. 人才培养是场马拉松


  3. 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4. 比亚迪坚持了28年,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5. 要有系统思维


  6. 校招只是第一步


  7. 培养体系更重要
  8. 留住人才最关键


  9. 要有家国情怀


  10. 企业发展离不开国家培养的人才


  11. 反哺教育是应尽之责
  12. 为国家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part09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在新能源时代,核心竞争力已经从“制造”转向了“智造”,而智造的关键就是人才。 比亚迪这波操作,不光是在为自己布局,更是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添砖加瓦。这,才是真正的战略眼光!




往期回顾

1.高速上“问号加灯泡”标志是啥?交警:不懂就先别上路,以免被罚

2.为什么热衷于千军万马上路查酒驾,而对普及酒精锁如此不上心?

3.4.69万吉利熊猫卡丁来袭,五菱宏光MINI EV要被“干翻”了?

点赞分享

让钱和爱流向你

燕爱龙
燕爱龙个人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