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唐代诗人元稹所做的《赋得九月尽(秋字)》。诗中描绘的意思是说:霜降之后过了三十天,从草木的状态可知秋天只剩余几天了。秋天傍晚时分,阴气渐重,月亮的光辉也在逐渐减弱。半夜的时候计时用的漏壶会有时间的变化,明天皇帝就要发用动物皮毛制作的御寒裘衣了。希望人们不要像潘安那样在秋天的诗中表达忧愁,而是应该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这首诗描绘了霜降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这些诗句的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细腻观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今天是2024年10月23日,甲辰年九月二十一,正是霜降节气,交节时间为凌晨06:14:32,所以,今天的岁时北京系列,我们就来说说霜降节气相关的北京风俗话题。
霜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秋季最后一个,也是第6个节气。霜降节气很有意思,我们说它其实是一个名不副实的节气,那这是为什么呢?您知道霜降和古代的青女神仙有关吗?那北京人在霜降节气吃柿子和斗鹌鹑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为什么我们说霜降节气名不副实?
我们之前的岁时北京讲过,在二十四节气中,大约有三成多的节气是以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来命名的,“霜降”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对于雨雪而言,“霜降”有些名不副实,我们看到过降雨、降雪,可从没见过霜从天上降下来。其实,霜降并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所以,霜降,这个节气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老天爷在玩一个调皮的把戏,仿佛他老人家在说:“嘿,我要把霜从天上倒下来,就像下雪一样!”但实际上,霜降这个节气更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嘿,朋友们,是时候把秋裤拿出来了,因为天气要开始玩真的了!”
霜降,这个节气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霜从天而降,但实际上,霜更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她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在地面上铺上一层白色的面纱。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地面上悄悄形成的。这就像是一场没有观众的魔术表演,只有早起的人才能发现她的踪迹。
霜降节气,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就像是大自然在玩一场“温差过山车”。白天,太阳公公还笑眯眯地温暖着我们,但到了晚上,月亮姐姐就悄悄地把温度调低,让我们体验一下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虽然张继《枫桥夜泊》中有经典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但这是一种文学修辞,指的是寒气飘荡在空中,并不是像下雨那样下霜。“月落乌啼霜满天”,听起来确实有很有画面感,但实际上,霜并不是真的从天上掉下来的。霜的形成,其实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夜间行动”。在那些没有云彩的夜晚,大地就像一个没有被子的小孩,散热快得让人心疼,温度一下降到了冰点以下。这时候,靠近地面的水汽,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晶,这就是霜。
形成霜要有一定的条件,南宋的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也在《霜月》中描绘了“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的景象。这些诗句都在告诉我们,霜通常出现在秋天那些晴朗的月夜。没有云的遮挡,地面散热快,温度迅速下降,靠近地面的水汽就在溪边、桥间、树叶上,凝结成了那些细微的冰针,有的还形成了美丽的六角形霜花。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霜和月亮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因为霜常常出现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所以霜花也常常被用来比喻月光。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不仅仅是对月光的赞美,也是对霜花美丽景象的真实描绘。
所以,下次当您再听到“霜降”这个节气名时,记得它并不真的意味着霜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提醒我们,要准备好迎接寒冷的冬天了。别忘了穿上你的秋裤,因为霜降节气以后,可是真的会让你感受到冬天的厉害!
霜降后的北京风俗-吃柿子和斗鹌鹑!
霜降这个节气,对于老北京人来说也是一个有趣的标志性节气,因为在这个节气里,老北京人的生活,吃和玩都有着北京人的独特之处。
那到底都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还请您点击我们上方的音频收听节目哦!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