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率暴跌,金融IT海外求生?神州信息VS长亮科技财报解析

科技   2024-11-25 09:48   北京  

银行整体IT支出收紧,对金融IT服务企业影响立竿见影。




作者丨雷小寒

编辑丨刘   欢


2024年,银行业零售业务整体失速,银行业盈利持续承压。
信息化预算增速放缓,银行业在成本压力下,预算形势趋于谨慎。

图:银行业盈利持续承压,盈利指数低于60%

图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德勤 

科技投入与业务营收增长间的矛盾、技术自主可控强要求、信创项目交付周期拉长等各类因素都为金融IT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神州信息和长亮科技作为国内银行IT的主要供应商,尽管体量差距巨大(神州信息2023年营收约为长亮科技6倍),但两家企业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多年来同处“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的第一梯队,在盈利模式、财务状况和业务扩展策略上却存在显著差异。

从三季报来看,神州信息收入保持小幅增长,但净利润急骤下滑,为-4141.2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04.12%,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3.08个百分点,导致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为负,盈利能力面临较大挑战。

长亮科技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通过成本控制和筹资活动优化财务状况,净利润实现增长,但仍依赖非经常性收益,非经常性收益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减少、投资收益增加以及汇兑收益增加等因素。未来在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方面仍需努力。

从客户群与细分业务上对比,神州信息覆盖面广强于长亮科技,但在高毛利的细分市场却不敌长亮科技。

从整体数据来看,神州信息的系统集成与硬件销售是拉低企业整体毛利主要原因。

重压下两家国内主营业务均面临瓶颈

神州信息未能摆脱亏损
事实上,两家金融IT的龙头企业都面临着成本压力,高昂的研发和销售费用侵蚀了净利润,且面对强甲方的银行业、长周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收账款回收的流动性压力,都呈现出“放也不是,进也不是”的局促。

神州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总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0.94%。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为25.84亿元,同比增长8.98%,整体增速低于行业预期,未能摆脱亏损,净利润下滑严重,其国内市场扩张面临瓶颈。
财务数据显示,大股东部分股份处于质押状态。神州信息的收入结构中,金融科技服务依旧是核心支柱,包括银行核心系统、风险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方案等,但大头还是在信创市场,但信创项目的长周期、低利润率,在其应收账款回收上对流动性造成了不小压力。

长亮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总收入10.35亿元,同比下降12.05%,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31亿元,同比下降22.66%,环比下降20.31%。
整体来看收入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收益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98.16万元,同比增加了142.75%。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为73.37万元,表明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仍面临挑战。

国内业务承压进退两难,东南亚来救场?

在面对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压力,神州信息和长亮科技对国际市场的探索显然也愈发使劲。

但目前的海外市场到底是新的增长机会还是竞争激化的战场?

近十年,中国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厂商开启出海之路,而东南亚也成为了一块中国IT必争之地。

对于两家企业而言,海外扩张很明显已经从九、十年前的第二曲线尝试,转变为重要增长点之一。

神州信息的多业务优势和长亮科技的专注化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神州信息的综合性布局赋予更广泛的适应性,而长亮科技的银行核心系统优势使其具备了切入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可以说当前局势来看,两家企业在东南亚金融IT市场都已占领了一席之地。

在海外的突进中,对于深耕中国银行技术核心的两家巨头而言,的确更容易发挥出“降维打击”的优势。
毕竟卡位核心系统,外围IT系统的长期发展空间可谓一片蓝海。

就今年来看,5月,长亮科技与泰国汇商银行签署了总金额为4960万美元的新核心银行系统项目合同等。

上半年神州信息中标签约马来西亚某银行和加拿大某银行信贷系统项目、香港集友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企业网银项目;11月,新一代外卡收单系统Sm@rtFCCS3.0中标某中亚地区银行等。

尽管数据上看,神州信息财报净利润不乐观,但从海外营收来看,规模远超长亮科技,也能看出来神州信息正在强势拉高境外占比,长亮科技在发力稳定境外收入。

神州信息在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4.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境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由2022年上半年的1%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

长亮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为7557万元,尽管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2024上半年境外收入占当期营收比重达10.73%。

结语

值得关注的是,神州信息更注重整体收入增长和市场拓展,其对于营收亏损的解释落脚点也放在了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与新产品线培育、团队引进上。

而长亮科技更聚焦运营成本的控制与高毛利项目的选择,将持续在海外市场更多推行轻量化解决方案与SAAS模式。

可预见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意味着两家公司必须在创新上投入更多,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保持竞争力,也代表两家企业需要更多更广泛的研发、运营资金投入。

所以未来5年的出海之路是否能成为营收利润的一大支柱也很难说。

是持续推广占领市场?还是轻量化多元尝试,保守攻进

对于厂商而言也是烧脑的赌注。

荐阅读

END

亿欧网
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