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圆磊
编辑丨刘 欢
2023年,“三桶油”合计营收超过6.64万亿元,每日进账180.8亿元,什么概念?2023年,杭州、南京、武汉三座新一线城市的GDP总量仅为5.57万亿元,就算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单看之下也无法与“三桶油”比肩。以净利润来看,2023年“三桶油”净利润合计高达3645.99亿元,远超阿里巴巴、腾讯等一众互联网大厂,亦可以抵得上4.2个华为。别人碰运气接泼天流量,三桶油接的都是真金白银现金流。今年,中石化动作频繁,先是1月10日,中石化资本公司投资入股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在充电桩领域的首笔投资。两天后,中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与万帮数字能源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后者旗下核心品牌星星充电是目前全国第二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截至2023年底,星星充电的充电桩数量达52.66万台(公桩和共享私桩)。4月,中石化与蔚来进一步达成战略合作,要大力投建充换电站。到9月底,两者已累计共建了279座充换电站,覆盖全国29个省份。7月,中石化与理想合作的首座联名充电站正式在重庆市投入运营,到了10月,中石化与理想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更大力度推进充电站业务。中石油也没闲着,去年9月,中石油就曾砸15亿元“招兵买马”,全资收购了我国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央属企业普天新能源,重组成立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后者2.5万台公共充电桩收入囊中。仅一年后,今年9月,最大功率达600千瓦的昆仑网电福田交通枢纽光储充一体超充站已在深圳正式投用。在地方,以新疆为例,2023年底中石油仅有43座建有充电桩的加油站,经过大半年时间奋战,目前已新增超过了100座。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同样也斥资近亿元战略投资了领充新能源,与中石化投资了同一家充电桩企业,呈现针锋相对的竞争态势。与此同时,中海油也搅合进来了。2022年8月,中海油在湖南长沙汇金路投资建设首座集加油、充电、光伏发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随后,中海油与南网电动、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分别达成合作,且合作共建的换电站、超充站均实现了投运。可以看到,三桶油在充电桩市场的布局明显在提速,都在加速拓展市场版图,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一把手们”,不约而同在多个场合喊话要加大对充换电站的投入,并立下发展目标军令状。2024年3月,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直言,2024年将加快网络布局,尽快构建全国一张网,计划建设充换电站1000座以上,并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调整。中石化更是卯足了劲儿。早在2021年4月,时任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现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就曾公开立下“军令状”,到2025年,中石化要建设充换电站达5000座,以巩固交通能源市场主体地位。次年,2022年3月,中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次表示,中国石化将按照新形象标准,逐步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5000座(综合加能站)新形象改造。在“一把手”指示下,中石化鏖战充换电站,数据显示,整个2022年中石化与蔚来就共建了175座充换电站,平均每2天就有一座中石化合作站上线。2023年12月,中石化高级专家、销售公司新能源管理部经理王维民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截至2023年12月中旬,中国石化已拥有超6000座充电站,充电设备总功率超2.6GW,均以直流快充为主。中海油暗自也在蓄势发力。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曾表示,中海油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努力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充换电行业抢占先机。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还将充电产业纳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要打造“光、储、充、放、冷”全产业链条。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92.9万台,到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同时,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3年我国新增换电站1594座,累计建成换电站3567座。整体来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三桶油线下抢桩有其必然原因——其战略意义远大于经济效益。亿欧网认为,三桶油作为传统能源领域的央企巨头,在充电市场持续加码有三大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充电市场需求逐渐增多。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又迎来了年产1000万辆的荣耀时刻。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同时,充换电设施依然面临不足。以新能源汽车数量为基准,当前我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车与充电桩的比例约为4∶1,高速路上“电动爹”现象还时有发生,市场对充换电站的需求依然强烈。二是: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新能源时代领导者的战略抉择。2019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峰与控制方案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在油控路径下,中国在2025年达到石油消费峰值7.2亿吨,到2035年油耗下降到6亿吨,到2050年油耗控制在4.2亿吨,实现1.5℃温控目标的要求。长期来看,对石油的使用将会越来越严格,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三桶油的核心资产之一便是遍布全国的数万座加油站,一旦燃油车被替代,将会极大削弱加油站的资产价值,对于三桶油来说,进军充电桩市场是维护央企资产,维持在新能源时代继续成为市场领导者的战略抉择。三是:双碳战略目标下,推进能源转型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正在能源保供稳价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而石化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能源供应“国家队”,三桶油面临来自低碳转型、环保等各方面的压力,布局以充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业务,成为建设和完善ESG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石化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对于三桶油来说,充电桩市场就是“不入局,便出局”!中石化与中石油针锋相对
值得注意的是,与民企相比,虽然三桶油进入充电桩市场的时间较晚,但得益于独特身份、资金实力、品牌背书、渠道布局等优势,整体上发展较快。尤其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充电站建设上较为领先。中石化正在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目前,与理想、蔚来等车企已合作共建充电站,探索快充、超充、换电等多种模式。比如在安徽省,中石化建设的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安徽石油大众综合能源站”,集加油、充电、换电、光伏、储能等功能于一体,可满足多种补能需求。再如在海南省,中石化已经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全覆盖。要注意的是,中石化在三桶油中净利润收入最少,但在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上发展最快,可谓“挣的虽少,成绩最好”。整体来看,中石化已处于领跑地位,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底中石化建成充电站仅2171座,一年后已迅速增长到6000余座。到今年9月底,中石化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8400多座,拥有充电终端数量达6.4万个,逐步构建起“全国一张网”。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模式上,中石化也在积极探索“充电+”模式,覆盖购物、养车、餐饮、增值服务等场景,要打造“人·车·生活”综合服务生态圈体系。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发展目标相似,也要构建“油气氢电非”综合服务体系。中石油在今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中明确表示,要积极推动充电业务布局,加大加气业务发展力度,稳健推进加氢业务,深化油品、非油、充电等业务融合发展。去年9月,中石油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并重组成立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进一步加快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的战略性布局。据中石油官网披露,截至2023年底,中石油累计建成充电站957座、换电站69座,此外还建成光伏库站1875座、加氢站22座、综合能源服务站72座,初步形成“油气热电氢”综合性供能格局。与中石化相比,中石油在充换电站建设上稍有逊色,但中石油投建充电站的决心很大。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披露,2024年,中石油明确表示要新建充换电站1000座以上。要知道,截至去年底,中石油累计建成的充电站尚不足一千座。未来一段时期,中石油存在赶超中石化的可能性,2023年中石油营收达3.01万亿元,净利润达1802.93亿元,在三桶油中挣钱最多,可为投建充换电站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豪气”中海油,不惧正面硬刚
今年前三季度,中海油实现营收3260.24亿元,净利润高达1166.59亿元,可以说中海油真正“富得流油”。若按盈利能力来看,中海油远超中石化、中石油,这构成了中海油成为挑战者的底气。值得一提的是,与中石化、中石油相比,中海油较为特殊,其主营业务为海上油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在国内建设的加油站较少,因此中海油和前两者布局充电桩的底层逻辑不同。受国内加油站较少的影响,中海油布局充电桩业务,亿欧网认为至少有两大利好:另一方面,就充电业务来看,电价的区别并不大,竞争的核心是服务能力和资金优势,三桶油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为中海油超越中石化、中石油提供了重要机遇。2021年11月,中海油星城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星峰综合能源站在上海亮相,成为中海油的第一座综合能源站。自此,中海油在充换电领域持续投入,与蔚来、理想、南网电动等相继达成合作,共建换电站、超充站。2023年8月,中海油首座自主投资建设的站外充电站惠炼家园充电站投运,标志着中海油充电站建设从“借船出海”迈向“造船出海”新阶段。到去年10月底,公开数据显示,中海油累计投运含充电业务的综合能源站90座,在建18座,增速非常快。到了今年2月初,中海油第一个完全对外商业运营的充电站,即虎泉文化广场充电站已正式投运。就三桶油来看,中石油、中石化基于国内加油站数量庞大等优势,的确在充电站建设上明显发展较快,但也应该看到,中海油在不占优势的状态下,依然进入市场正面竞争,俨然已成了充电桩市场势头强劲的挑战者。结语
实际上,从经营的角度看,充电桩业务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快生意。相关从业人员告诉亿欧,以1个单车位计算,大约要投资6万元以上,但一个充电桩一天时间仅能充100-300度电,而电价的波动又极小,因此经济收益并不明显。综合来看,通常需要6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这很考验企业的经营耐心。纵观充电桩产业链玩家,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小桔充电、汇充电、万马爱充、图星科技等皆是如此,没有长期主义精神很难在这个市场中坚持下来。从竞争的角度看,玩家们最终比拼的还是充电桩的利用率、规模效应、配套服务及资金优势。当然,除经营以外,在技术路径上也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难题。就在本文发布之际,11月20-21日,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特来电、星星充电、支付宝、华为、开迈斯、积成智通、车电网络、腾讯云、小桔能源、小桔充电、新电途科技、高德云图、静态交通等上下游企业,还在围绕车网互动、县域充换电设施、大功率充电技术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一是发展充电网络,尤其是新型电力系统和虚拟电厂更具长期盈利的想象空间;二是发展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下沉市场,其本质也是满足新增需求;当然,也正因如此,三桶油在充电行业早期时并未大举进入,等商业模式跑通后才会持续“抢桩”。对于三桶油来说,布局方式多以“投资为主,自建或参建为辅”,不难理解,与其耗资建设、耗时管理,不如出资当“甩手掌柜”更有性价比。如前文所述,在双碳战略目标、油控路径及新能源汽车替代等综合背景下,三桶油必须加速抢占充电桩市场。同时,三桶油的加入也能带来更多资金和资源,促使中小运营商不断寻求突破,从而推动充电桩市场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