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央企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中国建筑、中国交建集团及中国交建股份、中国中铁的总资产规模排名靠前,增速也在 10%左右。2023 年末,中国建筑的总资产达到 2.9万亿元,同比增长 9.4%,其次为中国交建集团,总资产规模为 2.6万亿元,同比增长8.0%。从总资产规模增速来看,中交城投、中铁隧道局和中建国际投资的增速较快在 25%以上,而中铝国际、水电国际工程、节能铁汉的总资产规模则有所下滑。
建筑企业垫资现象严重,49 家建筑央企的平均两金占比为 59.6%。我们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存货+合同资产)/流动资产衡量企业的两金占比,以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同资产)来衡量企业的调整后应收账款周转率,发现八成以上企业的两金占比在 50%以上,其中,中建四局、水电八局、中交投资、中国核建和中铝国际的两金占比在 75%以上,调整后应收账款周转率在 1 附近,周转效率有待提高。
从资产质量来看,建筑央企整体涉房敞口不大。其中,中建一局 2023年末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为 29.34 亿元,累计按单项计提坏账 17.64 亿元,主要来自民营房企业主。从计提的减值损失来看,2023年八成建筑央企减值损失有所增加以“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来计量企业计提的减值损失总额,中国建筑和中国交建集团计提的减值损失规模较大,在100亿元以上,从减值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节能铁汉由于垫资情况严重,工程回款压力较大,2023 年共计提 4.2亿元减值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 29.5%,中铝国际、中交投资分别为 10.5%和 7.1%,其他均在 3%以下。
2.地方国企
从资产规模来看,地方建筑国企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发展趋势。2023 年末陕建控股及陕建股份、上海建工、北京城建的总资产规模在 3000 亿元以上,且近年来持续增长,而武汉东湖高新、山东能源建工的资产规模不足200亿元,且相对 2022 年明显下滑,其中武汉东湖高新资产规模下降主要系湖北路桥出表。从总资产规模增速来看,四川华西集团、山东高速路桥及山东路桥、扬州建工的总资产规模增速在 20%以上,其中山东高速路桥收购了山东高速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建工将江苏扬建纳入合并范围,资产规模大幅提高。
从两金占比来看,36家地方建筑国企的平均两金占比为 66.7%,高于建筑央企(59.6%)。2023年末大部分地方国企两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在60%以上,其中陕建控股及陕建股份、邢台路桥、济南建工、汉阳城建的两金占比在 80%以上,且调整后应收账款周转率小于1,周转效率有待提高。
从资产质量来看,部分房建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存在较大的涉房风险敞口。截至 2024年3月末,济南建工在手未完工民营房企合同额 34.56 亿元,恒大系房建施工项目未收到的剩余欠款金额合计 35.60 亿元。四川华西集团对房企的债权额合计为337.97 亿元,其中对民营房企的债权额为 42.97 亿元。此外,对恒大集团等出险房企的保交楼项目剩余债权额约为19.42 亿元,已对其计提减值 2.96 亿元。扬州建工对恒大、花样年、佳兆业应收款项余额合计 7.65 亿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金额 3.75亿元。成都建工与恒大地产及蓝光发展合同总金额 81.92 亿元,累计已收款 46.16 亿元,应收账款 23.11 亿元(其中计提坏账准备 10.14 亿元)。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