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芭蕾舞团为了纪念原创芭蕾《白毛女》首演,策划了巡演以及一系列宣传。近日CCTV多套栏目播出了素材复用的几组短片。让我感兴趣的是现任上芭艺术总监辛丽丽的一句话:
两段字幕一句话,为了方便理解,本号编辑合成到一张图中
辛丽丽的这段表达正好契合了网上流传已久的一个视频,是方琼老师的回忆:
上世纪九十年达后期,澳大利亚WPO演出公司邀请上海艺术家赴澳大利亚演出芭蕾《白毛女》。方琼女士是芭蕾的配唱者之一,为她压阵的就是朱逢博。上面这段视频是方琼的回忆。按照方老师的回忆,去澳大利亚演出她配唱了第一场。近日播出短片中辛丽丽回忆朱逢博连续配唱16场。在本行业都属一流的两名艺术家基本揭示了同一个事实:朱逢博的配唱与芭蕾《白毛女》的舞台表演成为多少人心目中的固定组合。CCTV的电视片编导,为配唱朱逢博的出场做了这样的描述“为喜儿伴唱的上海歌剧院歌唱演员朱逢博也随着《白毛女》红遍全国”。
朱逢博如何从上海歌剧院的歌剧舞台表演“希望之星”转向了乐池中令舞者离不开的配唱者,旧文 朱逢博与“白毛女”|从方琼的回忆说起 【← 点击左标题取阅】有记述。关于芭蕾《白毛女》,下面这本书中有多篇信息量可观的文章,我觉得CCTV编导或上芭的宣传策划组仔细看过,采访深度会更为到位,也不至于出现字幕错字(把“瞿维”写成“瞿伟”)。
朱逢博老师曾在多个场合讲到《白毛女》是其歌唱生涯的转折点。这篇文章首先就亮明了此说法,算点出了她和这部剧的感情。我注意到,电视短片里,坐在芭团办公室的朱逢博老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回忆输出可供节目组剪辑。我自然明白以她老人家当下的记忆力,还原过往年份那些讲述的四五成内容都不太可能了(确实是她现在忘了太多事)。以最早一批表演团队的核心演职员出画面,我已经很知足了。
何晓楠的“江姐”表演视频截图
CCTV短片中不多的几段国家大剧院现场录影出现了何晓楠的配唱,窃以为歌声中少女感不足,而且在爆发唱段(如,哭爹爹)兑入西洋大颤,是我特别不认同的民族唱法技巧运用。就算不对标朱逢博,当下女民声这么可观的从业大军,拎不出个拥有灵动丰盈亮丽真声的女民高?
好吧,观众有观众的想法,机构有机构的需要。
配唱者与指挥和主演合影
“无人可替代”是舞者对朱逢博老师配唱的衷心赞美,可并不能因此就放弃芭蕾《白毛女》的现场音乐演奏。芭蕾和歌剧类似,乐队是观众欣赏节目“既要又要”的两端,缺了它会降低现场体验的完满。曾有听众不明白为何芭蕾伴奏不好总用录音,周知,2024年“芭蕾白”北京站巡回演出启用宣传现场伴奏是一大“卖点”。CCTV此拨采访也触及此次演出的音乐效能,但我认为提问设计得不好。凌老先生提到的,其实是任何配合舞台表演的乐队的指挥,都应该做到的本份,并不能衬托出陈燮阳先生的“好”。相比之下,季团长的表达更直抵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