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七星楼主 编辑 | 清秋
图片 | 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蜗居城市已久,已经很难看到水稻了。最近有幸借着外出的机会,两次见到了水稻。第一次见到水稻,是在今年9月28日跟随一户外组织去滁州徒步清流关返回途中,第二次见到水稻,是在今年10月25日到高淳参加部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期间。
那天下午,载着我们的大巴车路过高淳区淳溪镇的郊外。坐在后排的一位同事眼尖发现了窗外的一片金灿灿的水稻,惊呼:“水稻,快看!”。我们定睛望去,果然是密密麻麻、深黄色、颗粒饱满的水稻。同事目光如炬,真是好眼力。《诗经·七月》中有“十月获稻”这样的诗句,意思是说十月是收割水稻的季节。现在是农历九月下旬,看来距离收割水稻为期不远了。
水稻收割后需要经历脱粒的程序,才能得到稻谷。在我老家,一开始是由主人牵着黄牛拉着石磙反复碾压水稻来脱粒。后来,经济条件略有好转之后,才改由效率更高的脱粒机来为水稻脱粒。
经过脱粒后,水稻被一分为二:稻谷和秸秆。稻谷去壳就是大米,水稻的秸秆就是稻草。稻草虽然只是水稻的副产品,也被村民们物尽其用,未被废弃。稻草的用处可多了,最大的用处是充当黄牛过冬的口粮。隆冬时节,黄牛是没有青草可以享用的,除了花生秧子,过冬就要靠稻草了。村民们将自家的黄牛拴在稻草堆旁边,让黄牛随心所欲地享用稻草。哪知道有些黄牛天性浪费,不知珍惜,基本上是吃掉一半糟掉一半,稻草堆周围也被黄牛踩踏得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结果,小山似的稻草堆没过多久就被黄牛吃得和地平线齐平。总不能让黄牛饿肚子吧,有些村民们只好为自家的黄牛再添置一堆新稻草。莫非黄牛也深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理?
为了防止黄牛浪费稻草,有些村民大胆创新:将一捆稻草扎好挂在远离稻草堆的树上或者柱子上,再将黄牛拴在这棵树上或这根柱子上,让牛抬起头拽着稻草吃。还有一个防止黄牛浪费稻草的方法是用铡刀将稻草铡碎再喂给黄牛吃。可是,铡刀很昂贵,不是家家都能买得起的,我们村整个村子也找不出一把铡刀。所以,我之前虽然听说过铡刀这种物件,但是一直没有见过铡刀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我小时候在外婆家做客时第一次见到了铡刀。那天傍晚时分,我在三舅家东侧的稻草堆旁,在三舅母的指导下用铡刀铡碎稻草。铡刀的操作很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简直就是零门槛。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种按下铡刀将一大把稻草铡碎的感觉,它让人想起了北宋“黑面青天”包拯用三种铡刀铡死三种级别的坏人的情节。在我小时候,村民们普遍贫穷,买不起垫被。虽然村民们也种植了棉花,但是最后都被当作任务如数上交上去了。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天,村民们就用稻草铺在床板上当作“垫被”。这种垫被除了发出稻香之外,还非常蓬松和柔软,弹性很强,就像现在的沙发一样。冬天,睡在上面会很舒服,又能防寒保暖,有时候稻草之间还会发出“沙沙沙”的摩擦声。但是,这种稻草“垫被”很招老鼠。毕竟,老鼠也识货,冬天也怕冷。等到了炎炎夏日,村民们又将稻草撤掉。这时候的稻草已经被压得干瘪而坚实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二手稻草”,连挑食的黄牛也懒得吃了。造纸的原料除了麦秸之外,还有稻草。如果哪家村民没有黄牛或者稻草还剩很多,那么他家的稻草要么卖给其他养黄牛的人家,要么卖给造纸厂。有时候造纸厂会派遣卡车上门收购稻草,有时候需要村民们自己用板车将稻草运往造纸厂。虽然造纸厂给出的价格很低,往返也有数十公里的路程,村民们也别无选择,只能默默承受。其实,稻草还有很多其它用处。比如,盖房子、搓成绳子、编制容器、捆绑芝麻、当作柴火等。就用作柴火灶的燃料而言,稻草的燃烧值不高,烧得快,不经烧,需要人工不断地向柴火灶里填柴;稻草燃烧产生的草木灰又大又呛人,经常出现“浓烟四起”的场景。所以,除了做饭时用作引火柴之外,村民们很少将稻草当作柴火灶的主要燃料。没齿难忘的还有一幕:水稻刚刚被脱粒后,就有调皮的小伙伴迫不及待地在尚未堆起的稻草上嬉闹疯玩,结果因稻草的刺激而全身痒个不停,又着急得像个猴子一样在全身抓个不停。一开始时,村民们的稻草都是自给自足的。后来,村民们不种水稻了,稻草也不能自产了。为了保障黄牛的“一日三餐”,村民们只好到种植水稻的邻村去高价购买稻草。村民们之所以不种植水稻了,种植程序很复杂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村民们觉得经济成本太高了,得不偿失。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居高不下的三大农资成本之外,用水成本也高得离谱。水稻的前期生长需要不间断的供水,水来自于电动抽水机抽取的地下水。可是,电费贵得吓人,好几元一度。村民们秋后算帐,发现种植水稻非常不划算,太亏了,就集体决议后不种植水稻了。从那以后,村民们一直没有恢复植水稻。那吃米怎么办呢?那还能怎么办?只能买米吃呗!大米也不便宜,村民们买米吃也是慎之又慎。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且丰收在望。这个深秋,我见到了水稻。水稻让我联想起了稻草和它的种种用处,还有那些有关的俗语:“稻草人”、“救命稻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等。稻草人就是村民们用稻草扎成的假人。在麦谷成熟的季节,村民们把稻草人套上一根竹竿或木棍,树在田地里,以吓阻麻雀偷食麦谷。有些稻草人还被穿上五颜六色的破烂衣服,远远望去就像真人一样,短时期内还真能吓阻麻雀。可是时间一长,麻雀们也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怎么这人站在田地里老半天总是动也不动的?久而久之,麻雀们也明白那只是个假人而已,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反应过来的麻雀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偷食麦谷,稻草人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效用了。时代在变,稻草的用处也非同往昔,朝着高环保、高科技、高价值的“三高”方向发展。这个是大势所趋,自不待言。作者简介:
七星楼主,国内非江苏人,出生于华北,求学于华中,生活于华东,业余文章写手。
【清秋的小院文友群】
#我们是一群热爱文字和阅读的文友,感谢在文字里与你相遇,我们用文字记录身边美好,传递温暖与力量。生活虽然一地鸡毛,我们也一起爱这个世界。
#你的参与、关注、在看、点赞和转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感恩每一份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