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滑动查看原文
背 景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近日发表的综述探讨了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方法,为读者深入了解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干预策略选择方面提供了多方位视角。
一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患者中最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主要由肝脏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肝脏血管的高度紧张加上细胞间质中异常胶原纤维沉积,导致血管阻力和压力升高;伴随的高动力循环综合征(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腹水和肝性脑病,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和死亡。该症状的发生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有关,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定义为HVPG≥10 mmHg。
二
肝硬化的治疗目标目前仍以去除病因和减少肝脏血管阻力为主,当前治疗方向主要集中在控制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上。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如卡维地洛)被认为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药物,虽然它们可以减少门静脉压力(使门静脉压力降低约15%),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影响肝脏微循环的纤维化和血管阻力问题,因此疗效十分有限。在治疗新靶点探索方面,FXR激动剂、PPAR激动剂、抗氧化剂、抗纤维化剂等虽然都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都尚未获得广泛的临床认可。
三
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聚焦于多靶点联合治疗,通过同时靶向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肝内血管阻力和全身循环异常),提高疗效。随着不同病因(如病毒性肝炎和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所致肝硬化的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未来治疗的个体化需求也会更加突出,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可能对不同的药物组合反应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新趋势。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