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旧时同学,犯了事,毁了前程,颇感意外。可细细回想,又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上学时,她成绩很好,是我羡慕的对象。可每次成绩下来,她都忧心忡忡。因为就算考了九十九,回家也要遭受父母的责骂,问她那一分是被狗吃了吗?
有次她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一路兴奋的跑回家,想着这次父母肯定会为她骄傲。
却不想,父母还是一盆冷水浇她头上,怒斥她不务正业,小小年纪就喜欢在公共场合出风头了。
此后,她再没参加过这类比赛,一门心思搞学习,终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除了给自己留生活费,工资全部给父母。可还是被嫌赚的少,上了大学还不如那些没上过的人。
她一直都很努力,却一直被嫌弃。
有次她无力地说:“我真的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我妈才会满意。”
有一部电影叫《煤气灯下》,讲的是少女宝拉因姑妈意外生亡而继承了一笔财产。青年安东为了谋得这笔遗产,先是向宝拉求爱结婚,再用各种办法将宝拉逼疯。
他会告诉所有的仆人,宝拉生病了,精神有问题;他故意给宝拉一些小东西,再偷走,再质问宝拉东西哪儿去了;他将煤气灯调的忽明忽暗,让宝拉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这也正是煤气灯效应的由来。
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打压和否定,尤其是至亲之人,那么即使她本身很优秀,也会不断怀疑自己,想要证明自己,这种精神压迫和控制,很容易让人走入误区。
正如《中毒的父母》书中说道:“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近期火热的电影《抓娃娃》,为了不让马继业知道父母是富豪,他们将马大俊压倒在地时,马大俊的眼神是悲凉的。他决定去登珠峰,站在世界最高处,就是想向父母证明自己也不差。
还有《人世间》里的周秉昆,为人质朴勤恳讲义气,工作踏实上进拼全力。母亲中风瘫痪是他们夫妻俩照顾的,姐姐的孩子是在他家长大的,可在父亲眼里,他就是最差劲的那一个。
他的希望就是能让爸妈认可满意一次,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要求,怎么就那么难呢?
当然,父母也会有他们的理由。
他们可能会说,不希望孩子太骄傲,也是为了孩子好,更或者打心底,就认为这个孩子是差劲的,不管他做多大的努力,在父母面前都是白费。
再回到前文,旧同学有没有想得到父母的认可而误入歧途,这个不得而知。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她的打压与责骂,鲜少给予的肯定和认可,必定影响了她人生底色。
那些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渴望一个真正的肯定,他们的内心永远有一块残缺,处在求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