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金山家的客厅,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满墙的书法作品,挂着的有篆书、隶书、楷书等作品,还有6种不同字体的《岳阳楼记》,不免让人感觉到他对于书法的痴迷和执着。
王金山,笔名何东,是长葛石固人。从事书画工作近60年,对楷书、隶书、草书,包括宋体字、美术字有深入的学习研究。他写出的作品不计其数,还自编了一套篆书笔记。
“晚上做梦,梦见某个字都要立即起床记下来。”
要说起王金山如何爱上书法?他坦言,刚开始时是感兴趣,后来写得多了,就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年轻时,书法曾是他生活的经济来源,即使是退休后,这份钟爱依然保持不变。
对于书法,王金山痴迷到何种程度?即使是晚上做梦,梦到某个生僻字很漂亮,也要立即起床伏在书桌上记下来。“虽然不认识是什么字,但它的线条很美,就想赶紧记下来,要不然一瞬间就忘记了。”王金山说。
对于书法,王金山认为应具备3种原则:一美,让人看后心情愉悦;二达情,用线条表达力,使得不读其文便知其情;三、可读性,严守传统规则,使读者可看懂其字义。
王金山书法作品《孟子语录》。
中国书法是抽象艺术,在书写时必须考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每幅作品都具备不同的书法风格。
王金山书法作品《沁园春·雪》。
写《岳阳楼记》是文雅,写《满江红》是雄浑、苍劲,写《沁园春·雪》应豪迈,让读者不读其文便知其意。
“中国书法真是太美了!对楷、草、隶、篆字体,包括宋体字、美术字,需要根据书写内容的不同,书写雄浑、清雅、潇洒、公正等10种以上风格,以保证形式和内容统一,这也是我有生努力争取要做得更好的漫长爬坡。”王金山说。
“写古文,写书法,必须弄懂文字。”
在书写过程中,王金山感叹中国文字的伟大,想要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我在退休之后,迷上了篆书,付出大量心血、力所能及地购买和借用了各种古文、钟鼎文、甲骨文、石鼓文、小篆的字典和字谱书籍,以及近、现代书家篆书作品书藉,进行分类抄录、归纳和整理后,自编了一本不足百页、标有出处、能快速查找的《篆书笔记》,以便在书写中随时查用。”王金山说。
封面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笔记。
在这本笔记中,记录着一些王金山的小习惯。“有关篆书名家吴大澄的书法,我用‘W1’表示,有关吴昌硕的书法,我用W2表示,有关甲骨文的写法,我用符号‘+’表示……”王金山说。
在学习研究篆书字体的过程中,王金山也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字,并将它们进行分类。比如,有些字不可相互移位,“召”和“叨”虽然都是由一个“口”字,一个“刀”字组成,但结构不同,组成的字就不同。“员”与“呗”,“古”与“叶”都是如此,两者不能相互移位。
左侧为“攀”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中的“攀”字好似两只手向外,抓住某物向上爬;篆书中的“拱”字好似两只手向里,捧着某物高高举起。
“写古文,写书法,必须弄懂文字。中国书法是世界文化之精灵,它源远无际、永不过时、永待发展和创新。”王金山说。
王金山曾在50岁时下决心闭门苦修,用20年时间把各种字体都学好“玩”熟,使每种字体根据内容不同创作出公正、雄浑、清雅、飘逸等不同风格,争取到70岁时能使字字有新意、篇篇生气象。
如今王金山已经75岁,他自觉远不如愿,但依然决心在余生中继续努力下去,寻找更多进步后的愉悦和快乐。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如今,年纪已经75岁的王金山,在研习书法的同时,还是一位注重养生的健身老人。他虽然有不少白发,但精神矍铄。
在王金山的院子里有两处单杠,有空闲时,他便会双手握起单杠做引体向上。他不仅能来两下,而且做的姿势也是相当标准,不仅能“玩”单杠,王金山举起十几斤的哑铃也是轻轻松松。这身体状态,谁看了不羡慕。
楼上的阳台还保留着葡萄藤架,每年夏天,葡萄结果时,王金山都会搬把躺椅来到葡萄棚下,享受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老年人把身体锻炼好,既不给子女添麻烦,自己也过得有精神。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王金山说。
附:王金山作品(部分)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