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段感情能否长久,看这1件事就够了

健康   2024-11-02 18:01   浙江  

作者:秋海棠  编辑: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双十一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

图源:网络
博主以购物节期间的家庭采购举例,指出对没有财务自由的普通家庭来说,买家庭用品其实只是一种家务劳动。
对于采购的人来说,不仅需要提前计划好要买什么,还需要比价、抢券、凑满减,买完后还要检查有没有遗漏。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付款”这一瞬间的事,而是包含了大量的脑力和情绪劳动。
但在另一半看来却并非如此,Ta 们把采购这件事视为消遣,用“败家”、“剁手”等词来调侃。
在一段关系中,这种一方意识不到,或者刻意无视另一半正在承担的“劳动”并不少见。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家庭中这些看不见的“情绪劳动”
01

隐形的背后
是认知差异


提起“情绪劳动”这个词,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工作场景。
的确,最早这个词就是由社会学家创造的,用来描述空乘人员、女佣和其他服务人员必须在工作上展现出快乐的模样。
举个例子,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明明感到不悦/生气/憋屈,但为了让工作顺利进行,或是保住工作,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个过程中所做的情绪工作和情绪管理就是“情绪劳动”。
放在工作场景中,“情绪劳动”是一种商品,可以换取酬劳。
但在家庭中,这种劳动却常常被忽略。或者说,被部分忽略。
关于“家庭中的情绪劳动”,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情绪劳动”就等同于“做家务”。
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是否做家务”这件事是可以被看到的,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

图源:pexels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劳动是很难直接看到,甚至很难解释的。


美国作家杰玛·哈特莉在《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哈特莉是一位自由职业者,最近因为工作变多,所以她想把一部分家务委托给家政公司。
但每次一想到需要打电话询价、研究及比较每家公司的服务质量,预约打扫时间等等这些“前置工作”,她就觉得很麻烦,不如自己做来得方便,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直到母亲节那天,哈特莉向丈夫提出,自己想要一份“房屋清扫服务”作为礼物,主要是打扫卫浴和地板。
她的本意是希望丈夫替她做一次这些“前置工作”,帮她减轻负担,同时体会一下她平时的辛苦。
然而,丈夫只是打了个电话询价,发现很贵后,就选择买了条项链给她,同时决定自己动手打扫卫浴。
哈特莉妥协了。
母亲节那天,丈夫一大早就打扫好了卫浴,他美滋滋地等待着哈特莉的赞美。

图源:pexels


然而,哈特莉经过浴室时,先是注意到了丈夫扔在地板上的鞋子、袜子、衬衫,她捡起来收好后,又在衣帽间被地板上的储物箱绊倒了。
这个储物箱是丈夫前几天为了包礼物,从高架子上拿下来的,他用完后一直没有放回原位。
哈特莉为此大发雷霆,责怪丈夫为什么没有把箱子归位。
丈夫很委屈,认为哈特莉小题大做,说一声让自己放回去就行了,非要发这么大的火,还无视了自己辛苦一早上的劳动成果。

但在哈特莉看来,一个明明很碍事的箱子,丈夫宁愿绕过它走,也不愿意主动放回去,非得等她开口才做
最后好好一个母亲节,弄得两个人都很不开心。
其实这件事背后反映的,是家庭成员对于“家务劳动”的认知差异。
丈夫将家务劳动简单地等同于“打扫”这样具体的事,没有意识到哈特莉提到的“前置工作”其实是更耗费精力的过程。
作为实际的家务管理者,哈特莉不仅要做家务,还需要发现问题、分配家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语气,照顾对方的情绪
比如开头提到的“采购”这件事,哈特莉就得提前做好规划,时刻注意家里有什么生活用品不够了,计划好要买的量等等。
即便丈夫是那个喝掉最后一口牛奶的人,但意识到需要补充牛奶的,却是哈特莉。

图源:pexels


哈特莉指出,许多情绪劳动的核心,是为了确保每件事情能顺利完成的精神负荷。
它以微小但隐晦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从经常被问家里的某样东西放在哪里,到记住家庭成员的生日并规划各项安排等等。

但这些「多做」的“前置工作”,以及在过程中的“关注、追踪和执行”,却常常被没做的那个人忽视。
02

难以解释的
情绪劳动正在破坏关系


这种认知差异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多做」的那一方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获得重视。
而「少做」或者「不做」的那一方根本意识不到,另一半为了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得舒适,承担了多少Ta看不见的工作。
并且,这种差异并不只发生在一方全职在家的情况中。
在大部分双职工家庭中,即便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家务是夫妻双方共同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哈特莉承认,丈夫的确做了很多家务。
比如洗碗、经常做晚饭,在自己工作时哄孩子睡觉。并且反复告诉她可以随时向他求助,他永远乐意分担。
但在哈特莉看来,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此:“为什么她必须是那个知道家里应该做什么的人?”
而她的丈夫却不能理解,“倒垃圾”和“注意何时该倒垃圾”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让哈特莉发现了一个问题:家庭中的“情绪劳动”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你无法通过口头说明,向对方展示你做了什么,以及你为什么在不断地唠叨,或者突然生气。

图源:综艺《再见爱人》


这种“难以解释性”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
一方面,解释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劳动。
你需要注意这个过程中的语气和态度,避免看起来像在抱怨和指责,引发不必要的争吵。
许多人在权衡过后都认为,相比一遍遍告诉对方怎么做,还不如自己动手做,反而效率更高,质量也更好。
另一方面,这些情绪并不会因为习惯而消失。
相反会不断积压,在某一天突然爆发出来。
比如哈特莉在母亲节的大吼,并不只是针对那只箱子,而是长期以来对丈夫“不主动完成家务”的不满。
然而,因为她前期的「不解释」,导致她的行为看起来理由不够充分,更像是突然的情绪化。
但事实是,她们不是唠叨,不是脾气不好,不是爱抱怨,她们只是受够了。
03

重要的
不是如何分配劳动


改善这种情况的关键,不是要求对方去承担更多的劳动,而是先让对方意识到「你都做了什么」。


当言语无法解释清楚时,你可以试着暂时减少或者撤回对一些家务的参与,让对方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你所承担的劳动量。


当Ta在认知上有所改变时,行为上的改变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伴侣有同理心,对家庭有足够的责任心,有些人就是会刻意忽视或者堂而皇之地把家务丢给另一半。


图源:pexels


这种情况下,离开关系当然是一个选择;但如果你暂时不能或者不想离开这段关系,你也可以为自己的情绪做些事:


首先,停止勉强自己。


做到这一点的核心就在于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在行动上,多做那些真正让自己舒服的事,适当降低对秩序性的要求,不过分卷入他人的生活质量中;


在情绪上,正视并关注自己的感受,无论你是妈妈/全职太太/妻子,你都拥有因为任何事情感到不爽的权利。


其次,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


在某书上看到一个全职妈妈说,生孩子前她和老公约定好共同负责孩子的学习,结果每次轮到老公时他就找借口,又是应酬又是加班,总有理由逃避辅导作业。


她很生气,但无论怎么督促、指责、沟通,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最后她放弃了劝说,但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开始拍短视频,内容是边做饭边吐槽自己的老公。


在视频里,她做饭优先做自己爱吃的,即便几乎丧偶式婚姻,也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和女儿处得像姐妹。


通过这个途径,她不仅宣泄掉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还因为内容幽默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意外开启了一段副业。


有段时间,评论区有人质疑她为什么过成这样还不离,我很喜欢她的回答:


图源:@陈大蛮


当离不掉婚,或是离婚也解决不了问题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情绪才是头等大事。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生活就是一件家务接着一件家务,一个破事接着一个破事。
家庭恰好就是在这些破事之上建立起来的,并且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这些破事只会变得更多。
《再见爱人3》里面,每对明星夫妻都因为家务分工掰扯过。
张硕念叨了一路想让王睡睡给他做饭;老纪和王诗晴从某天的碗是谁洗的吵到谁家务做得更多;全职爸爸老刘连量地板这种事都做不好。
他们都是请得起阿姨的家庭,可见钱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更何况我们这些尚未实现经济自由的普通人。
除了剥削上一代之外,我们所能依赖的,只有身边的伴侣。
婚姻应该是两个有自理能力的人,共同面对这些破事的过程。
只要你是这个家的一员,就有义务承担其中的劳动。
哪怕只是坐下来,听对方讲讲Ta的痛苦和烦恼。

图源:pexels


Reference:

杰玛·哈特莉(2023).《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新星出版社.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END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壹点灵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2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3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