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玉成 编辑:碳水化合物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前段时间我坐飞机,在下飞机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姑娘,正对着一名带着孩子的乘客大发脾气。
原来姑娘的座位在小孩的正前方,小孩子一路上都在踢她的椅背。
小孩的母亲对她道歉:
“非常抱歉,我没留意到孩子给你带来的困扰,但他才三岁,不懂事,你可以原谅他吗?”
没想到这句话出来之后,姑娘显得更火大了,拔高了声音喊道:
“我才不管他几岁,我原本就很累了,坐个飞机还不得安生,他年纪小,我就活该受气吗?”
最后事情也没解决,姑娘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就负气离开了。
被踢椅背固然让她不爽,但从她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更在意的,其实是自己“受气”了,不被重视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们为了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并不是因为心胸狭窄,而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不是好欺负的”。
但那种情绪,似乎不是当下的,而是针对过去的某种情绪。
我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朋友发现一碗汤上面飘着一根头发。
我刚想着叫餐厅服务人员,给换一碗。
没想到,刚才还开心说笑的朋友,突然猛地一拍桌,大喊一声:“服务员,这是怎么回事?”
服务员上来诚惶诚恐地解释,说可能后厨人员不小心掉进去的,马上给您换一碗。
没想到,朋友看起来更生气了,她说:“给我赔钱!一般吃出东西,要赔付至少三倍,你换一碗哪行?!”
她又猛烈的拍着桌子,服务员也吓坏了,后面按她所说,给她赔了钱。
我和朋友这才走出餐厅。
我小心翼翼地问朋友,刚才你怎么那么生气?
朋友说:
“我就是想让餐厅的人知道,我不是好欺负的”
原来,她是在以发脾气的方式,来确保自己的需求被看见。
只是这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暴露出她的不安全感。
在内心深处,她认为 “如果我平静表达的话,他是不会听我的”,对于自己的力量感,她没有足够的自信。
但与此同时,她又不希望自己任凭对方“欺负”,所以一个防御机制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每当自己感觉/预感会被冒犯时,不管事情本身有多小,她都会拿出十足的架势,和对方干仗。
但这样通常会引起对方以及旁观者的诧异,因为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
而这种情况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常见。
表妹婷婷刚步入婚姻殿堂,却三天两头就传来她和丈夫吵架的消息,而且每次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当我聊起这个的时候,表妹坦言:“我肯定还是很爱他的,也不是真的那么生气,问题是我要让他知道,我也不是好惹的!。
事事都让着他,以后我岂不是没有家庭地位了?”
我问:“那你宣誓了那么多次主权之后,家庭地位有提高吗?”
表妹认真想了想,老实地回答道:“好像也没有。”
这就是症结所在,你费尽心思与之战斗的,其实只是一个虚影,你苦心孤诣想要维护的,最后也没有维护到什么。
与其内耗自己,还不如认真反思:
为什么会这样?
回到开头坐飞机的姑娘身上,为什么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
因为她是忍无可忍,才选择爆发。
明明空乘人员的职责就是服务乘客,但我们会给自己找借口:“空乘现在太忙,还是不要打扰他们了。”
明明孩子的母亲就在身后,但我们也会想:
“和陌生人沟通起来太麻烦,小孩说不定等会儿就消停了,忍忍吧。”
我们会习惯性忽视自身正当需求,因为他们似乎不重要。
不知不觉中,我们让自己变得“低人一等”。
但是忍到一个程度,又渐渐感到委屈,甚至愤怒:
“大家都是乘客,凭什么我就要让着你?”
其实问题的症结往往不在对方身上,而在于习惯隐忍这个动作。
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习惯隐忍呢?
1)低自尊和低价值感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就很容易陷入低自尊和低价值感当中,与人相处中,他们会倾向于委曲求全。
但需求被压抑后,一定会有爆发的时候。
低自尊和低价值感会让人在“忍”和“狠”之间不断游移,但就是无法理智地进行沟通,本质还是因为心理力量太匮乏了。
2)应对方式的单一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忍让,忍到一个临界点,就突然爆发。
这是一种非常单一的应对方式,以至于很多人的观念中,根本没有“平静地表达愤怒”的选项。
所以当我们下一次因为什么而感到愤怒时,请不要任凭情绪掌控自己,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做情绪的主人。
那么,如何走出低自尊愤怒呢?
第一, 提高自我价值感
过去的我们,在生长环境中,需求和情绪都没有被及时的看见。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需求和情绪都是不重要的。
才会选择隐忍。
所以走出低自尊愤怒的第一步是:
提高自我价值感。
可能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负性核心信念:
我不值得被重视,不值得被爱。
从今天起,学会把这个负性核心信念,改为:
我值得被重视,值得被爱。
比如:
今天天凉了,妈妈给我打电话,让我加衣服。
今天生病了,同事发信息来关心,问我怎么样。
这些优质的信息,都会一点一滴的助你形成正性的核心信念。
第二,学会及时表达需求
一旦形成正性的核心信念。
我们就会对自身需求更重视,也更愿意为自己发声。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打羽毛球,身后有一个7岁的小孩子,拿着一个飞盘,一直往我和朋友这里扔。
有两次,都误伤到我和朋友。
于是我转身过去,平静地对小朋友说:
“小朋友,你这样玩儿会打到人哦,去那边玩儿吧。”,我伸手指了一下远处的空地。
小朋友也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直接与他交涉,怔怔地走了。
妈妈牵着小孩的手说:“你看,我都说会打到别人哦,人家说了吧~”。
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我也才意识到,原来,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及时表达,来处理的。
写在最后:
当内心匮乏不被看见和满足时,我们会用夸张的方式来自我满足。
但这种方式往往是饮鸩止渴,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因此,学会看见内心的匮乏,满足自我价值感,才能真正的走出,低自尊愤怒。
很多时候,是无法察觉的创伤在阻止一个人用健康的自我面对世界,所以会觉得与外界、他人格格不入,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伴随着强迫性的紧张和焦虑。
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挖出并接纳那些创伤,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找到更从容的生存方式,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很艰难,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咨询室中,咨询师会陪伴你找到更多、更适合你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