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卷入欧洲海底电缆断裂事件的中国籍散货船“伊鹏3”号已经在波罗的海滞留了一个月时间。西方国家最新调查称,这艘船在“俄罗斯诱导下”使用船锚破坏电缆。
据外媒报道,“伊鹏3(Yi Peng 3)”号自11月19日以来一直停泊在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遭到丹麦、瑞典和德国海军的密切监视。这艘船被怀疑与波罗的海两条海底电缆断裂事件有关。
今年11月18日,特利亚立陶宛电信公司宣布,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BCS东西互联光缆(BCS East-West Interlink)于当地时间11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被“切断”。几乎在同一时间,连接芬兰和德国的数据通信海底电缆C-Lion1在波罗的海同一区域发生断裂。这两起事件导致两国的电信服务中断。
事件发生后,波罗的海当局迅速采取行动。初步调查发现,这两条电缆被切断的时间点前后,“伊鹏3”号正经过事发海域。
根据华尔街日报近期的报道,西方情报部门认为“伊鹏3”号的中国船长是“在俄罗斯情报部门的诱导下 ”使用船锚破坏电缆的。华尔街日报称,调查人员怀疑“伊鹏3”号船员在发动机仍在推动船只前进的情况下抛下了船上的一个锚,导致船锚穿过海底100多英里(160公里),切断了电缆。
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克里斯托弗·迈尔(Christopher Maier)指出:“在乌克兰遭遇挫折后,俄罗斯明白自己在军事上无法与美国匹敌,因此正在寻找其他方式对西方国家施压和干扰。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类型的破坏和其他破坏性、颠覆性事件发生。”
最近,丹麦当地电视台也报道称,有证据表明,在波罗的海海底电缆断裂事件发生的十天前,“伊鹏3”号可能曾试图截断卡特加特海峡的另外三条海底电缆。“伊鹏3”号的AIS记录显示,该船于11月7日在卡特加特海峡中部的莱索附近经过三条海底电缆时减速并停了下来。
丹麦媒体称,这一举动看起来十分可疑,“一艘商业散货船没有明显的理由停在那个地方”。因此,丹麦电视台聘请了小型ROV公司BluEye Robotics进行现场勘查,水下录像发现海底有明显的拖曳痕迹,拖痕与“伊鹏3”号当时的航行轨迹相吻合。
海底拖曳痕迹
据了解,“伊鹏3”号于11月15日离开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Ust-Luga),之后进入了电缆遭到破坏的海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记录显示,这艘船在可能与两起电缆断裂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出现了不同寻常的航向和航速变化。
之后,“伊鹏3”号在11月18日驶向大贝尔特海峡(Great Belt)时被丹麦海军巡逻舰拦截。丹麦军方11月20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丹麦国防部可以确认,我们在中国船舶‘伊鹏3’号附近区域。”
如今,“伊鹏3”号仍停泊在丹麦卡特加特海峡的国际水域。在瑞典、芬兰和立陶宛展开调查期间,由海岸警卫队轮流监视。瑞典官员证实,他们一直在与该船的船员取得联系,要求其返回瑞典水域以支持正在进行的调查,但迄今为止没有成功。
德国海岸警卫队试用了多艘巡逻船,最新抵达现场的是“Neustadt”号。在此之前,配备了无人潜航器的“Bamberg”号也曾前往受损电缆和“伊鹏3”号的位置。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在上个月表示:“没有人相信此次事件是‘意外’,在不知道始作俑者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这是一次混合行动(hybrid action),我们也不得不假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是一次蓄意破坏。”
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伊鹏3”号是一艘75121载重吨散货船,建于2001年,在2016年由宁波伊鹏海运(Ningbo Yipeng Shipping)收购。除了“伊鹏3”号之外,宁波伊鹏海运旗下还有两艘类似规格的散货船“伊鹏”号和“伊鹏5”号,均建于2001年。
“伊鹏3”号是近年来第二艘被指控破坏欧洲海底基础设施的中国商船。在2023年10月,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天然气管线“波罗的海连接管”(Balticconnector)因漏气而关闭,芬兰和爱沙尼亚有关部门随后展开调查,称中国集装箱船“新新北极熊(Newnew Polar Bear)”号疑似当时在海底拖锚,划破了天然气管道,还损坏了两国之间的两条电信电缆。
今年早些时候,《南华早报》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就“波罗的海连接管”受损一事进行了内部调查,报告证实“新新北极熊”号确实应该对事件负责,但这是一起由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并非蓄意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