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悄然至,教研意正浓。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9月26日下午,崇宁路实验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以“思·辨·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例展示
朱依澜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她以学校石榴采摘仪式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借助分石榴的活动,“一材多用”、“一材多变”引导学生利用分物,感知平均分;通过观察,描述平均分;合作研究,体会平均分;思考讨论,巩固平均分;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为后续学习抽象的除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评课交流
朱老师借助石榴娃的情境,在课堂中以操作启动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思考满足什么条件是平均分,将概念在孩子的思考和描述中精炼出来,从意会走到理解。
朱老师抓住实践操作,通过几次平均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在讨论和辨析中,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由扶到放,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从感知到操作,从应用到拓展,层层推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学生讨论出各种不同的分法,感受了“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在“辨”中碰撞,在“论”中开花。
朱老师重视学生的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确保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贴近了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大家在异中求同,逐渐掌握平均分的内涵。
朱老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在不同的分法之中聚焦到每堆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通过不同的分法交流,以及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为后续除法的含义打下基础。
微讲座
课后,杨明老师结合本课例,作了题为《创设思维时空,理解概念本质》的微讲座。杨老师从操作、质疑、联想、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除法的内涵和本质,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多角度展开思维,把所学知识进行纵横勾连,在体会运算之间联系、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发展思维的深度性和灵活性。
最后,胡明洁教导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点赞了各位老师对于本节课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并鼓励大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课题为引领,拓宽思路,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敢于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空间和话语权,让课堂越“辨”越清晰,越“论”越精彩。
“因惑而思 辨而明之”。有效的研究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每一次的研究,都成就一次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课堂的欣赏者,我们要敢于以“退”为“推”,让学生辨“知”思“质”,从而体会数学的魅力,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编辑:郑佩文
推送:教导处
审核:陈伟佳
发布:方劭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