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魔改”的《三体》:网飞妥协下的产物

体娱   电影   2024-03-29 18:58   北京  

相较去年的腾讯版《三体》,今年的网飞版《三体》在改编角度上几乎站到了前者的反面:

前者所呈现的是一种求稳、保守的气质,以不犯错即为对的原则极尽可能地做到对原著的忠实还原;而后者则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无论在选角、叙事、具体情节乃至价值观念上,都跟原著有着巨大的出入。

自立项以来,网飞版《三体》便始终都充满争议。尽管我们知道,财大气粗的网飞能够给予《三体》这个中文科幻领域的“顶流”足够的拍摄投入,集均超1亿人民币的天价,是国产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客观来说,网飞确实最有打造好《三体》影视化的硬性实力。但对于欧美人是否真的能理解消化《三体》,国内观众显然并没有太大信心。

就上线后的反馈来看,网飞版《三体》虽然并没有像腾讯版那样靠着渐入佳境的展开俘获观众的口碑,但也并没有迎来全然一边倒的差评。

排斥的观众认为它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魔改”,把原著那些富有魅力的角色和让人啧啧称奇的情节给毁了;支持的观众则认为,这版改编所展现的差异化、陌生化,恰恰是影视剧区别于科幻文学的一种必须的、可理解的手段。

在我看来,网飞版《三体》是在多重顾虑的拉扯下略显可惜的妥协产物。之所以说略显可惜,是因为无论资金投入还是创作团队,网飞都显然给足了诚意。至于妥协在哪,我们则需要重新回到剧集之于原著的具体改编争议上。

多元文化冲突下的妥协:角色塑造的必须魔改

对于奉行改编原教旨的观众,尤其是死忠书迷来说,网飞平台跟《三体》产生联系从最开始就是一种原罪。一部故事背景的主场地和核心人物都与中国息息相关的科幻作品,改编后却成为从头到尾几乎彻底西化的电视剧,这让很多国内观众在短时间内难免无法想象,也无法接受。

但事实上,这种基于同一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政治语境下的大幅度改编,在影史上早已有太多先例。现代故事重述古典神话,中式古装演绎莎士比亚戏剧,从黑泽明到张艺谋,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网飞版《三体》将主场地换成伦敦,主人公换成肤色各异的一群人,实际上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政治正确,是网飞版《三体》面临的一个很大质疑。将亚裔、白人、非裔、拉丁裔各种肤色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将全人类的命运从三体人手中夺回,这样显眼的角色设定确实很难不让人揣测是有意为之。

这也的确是《三体》这个中式科幻顶流IP在面临国际化改编时不得不作出的妥协,或者说是面对美国这样一个在种族和性别多元文化仍旧冲突频发、舆论不断的当下,流媒体被裹挟境况下的必须回应。

短期来看,这些肤色差异化的角色配置的确非常刻意。倘若出现在基于既定历史的严肃影视作品中,这无疑是一种矫枉过正;我们作为观众,可以毫无负罪感地反对它出现。这种看似为讨好各方观众的所谓政治正确,放在《三体》的改编中却并非什么损伤到作品根基的天大坏事。

在多元文化被不断据理力争的今天,对它们的存在视而不见反倒才是现代文明倒退的标志。所以从长远来看,正是像这样一部又一部耗资巨大、受众辐射广的国际化作品不断践行着政治正确的自觉,未来才会有宣告那些潜在的偏见与歧视消亡的可能性。

北美主流影视公司的妥协:缩水的制作流程

如果说,网飞出品之于《三体》有什么是可以完全不抱任何顾虑去期待的,那一定要说到《三体》的视觉效果。对于这样一部从场面构思到时间跨度上都无比波澜壮阔的太空歌剧式作品,网飞的天价预算似乎才是《三体》应享的待遇。

但这样的期待在《三体》上线后却彻底破灭。这部单集耗资超1亿人民币、在网飞序列中数一数二的天价作品,最终贡献出来的视觉效果只能算差强人意。或许相比腾讯版可以算全面升级,但跟观众们的预期还是存在着太大出入。

纵观网飞版《三体》目前所呈现出的视效重头戏,仅仅只是在三体游戏、古筝计划等这些占比到整部剧四分之一篇幅的场景上。让人很难不惊讶,所谓的天价预算究竟都花到哪里去了。同时也让人很难想象,随着《三体》的剧情往后推移,要维持网飞当前的特效水准,还要增加多少预算。

这样的视效水准,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当今好莱坞大制作存在的困境:即便当下仍然有诺兰、维伦纽瓦这样擅于控制压缩成本的优秀导演在为好莱坞的视效水准背书;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特效占比极大的主流类型片,在特效上的表现力反而不如几年前同等制作规模的类型片更为细腻。

这两年,在美国编剧和演员工会接连引爆罢工运动的轮番影响下,影视行业各部门人力成本水涨船高已然成为各家公司苦不堪言的痛点。即便像网飞这种流媒体巨头,也不得不调整缩减自家节目内容,来应对当下过高的制作投入以及过低的产出回报。

在没有高额片酬的大明星加入,而且只有短短八集的篇幅控制下,该剧以1.6亿美元的天价成本,最终只做出这样的视效的确令人失望,即便这已经是网飞妥协下的结果。

流媒体市场环境的妥协:过快的剧情节奏

网飞版《三体》仅仅用五集体量,就将腾讯版《三体》耗费三十集才交代完的内容迅速讲完了,随后三集便匆匆来到面壁者计划的部分。在我看来,尽管腾讯版曾因剧情发展过慢而遭到诟病,以至于播出一年后又推出26集版本。但这样直观的数据对比下,网飞版的节奏之快还是令人乍舌。

作为一家面向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三亿订阅量的流媒体巨头,一部剧集该如何拍摄才能在留住原有会员的同时吸纳更多新会员,这是网飞始终要考虑的问题。

在流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倘若一部剧集没法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某种意义上就已经宣告该剧的死亡。所以,网飞版《三体》第一幕就是叶文洁见证父亲被打死。整部剧采用如此高强度的节奏,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必然的妥协。

考虑到原著第一部和腾讯版改编都曾被网友批评过节奏拖泥带水,在某些时候,网飞版节奏飞快的叙事处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比如,被认为是《三体》第一部中灵魂主人公的叶文洁,网飞版改编中虽然被大幅度压缩了戏份,但在交代叶文洁与三体人联系的因果上却完全不输腾讯版。

腾讯版给了年轻叶文洁在红岸基地苦闷生活大量的描绘空间,让这个角色走向“投靠”三体人的动作深邃起来,能够被观众共情。但网飞版只用了叶文洁与打死她父亲的年轻人的简短对话,尤其那句“没有人会忏悔”,就悄然确立了叶文洁把拯救人类的希望寄予在三体人身上的可靠动机。

被国内观众诟病过于离谱的宇宙闪烁桥段,其实在某种程度也是一处歪打正着的高效处理:以这种方式将三体人的存在公诸于世,直接省去了由科学家观测后上报国家部门,国家部门最后再告知于众的这样一个迂回的步骤。

但快餐化的节奏,同时也为网飞版《三体》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弊端:角色的行动轨迹,情感和事件上的跳切,几乎让整部剧变成了形同国内短视频平台流行的“N分钟看电影”性质的廉价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关键的骨感情节,和一些靠简单动作组织起来的悬浮的人物关系网络,几乎看不到能称之为具有魅力的深邃的人物。这与歌颂人类智慧的《三体》原著的叙述立场无疑是相悖的,与所有伟大的文艺创作之所以伟大起来的过程更是相悖的。

在没有更好的策略去处理一个优秀的文本之前,忠于文本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或许腾讯版显得极度保守的照抄标准答案式的改编,才是当下《三体》IP最为理想的影视化方案。
但既然网飞版《三体》已经跨大了步子走向“魔改”,成为某种意义上属于《三体》原著的面壁者,我们就不妨也耐心地观望一下,看它能不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死在片场,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