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冷
泡温泉等“暖消费”
越来越受市民青睐
重庆的温泉从哪来
分布在哪些区域?有没有“假温泉”?
来看看
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地质队的
技术专家温金梅怎么说
↓↓↓
重庆市东温泉。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重庆目前共发现50余处天然温泉
208地质队在水文勘探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截至2023年,208地质队先后在重庆、四川、云南开展地热相关地质项目60余个,并成功实施地热勘探项目20余个。
温金梅介绍,根据最近一次全市大规模水文勘探研究的数据,重庆共发现天然温泉55处。全市有地热水钻井或地热异常点(即水温大于25℃)共160处,其中中心城区就有128处。
重庆市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南江地质队制图 208地质队供图
重庆为什么有这么多温泉?
为啥重庆会有这么多温泉?专家表示,这是重庆的地质构造决定的。
通俗地说,温泉是“天然热水”,那么谁来“烧水”呢?
众所周知,地心是一个巨大的“火炉”,高温的岩浆便是从地心涌出。而从地质构造来看,重庆区域属扬子板块内部,没有岩浆、火山活动,温泉形成原理主要与地热增温有关。也就是说,重庆的温泉是地热“烧水”。
重庆的地热,则是来源于数亿年前“沧海桑田”的演化史。
从震旦纪到中三叠世约3.93亿年时间内,重庆大部分时间处于海平面以下,且多次经历海洋抬升成陆地,陆地又下降为海洋的过程。
这就导致海洋环境沉积的碳酸盐岩与陆地环境沉积的碎屑岩交替出现,并形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三明治”结构。碳酸盐岩含有地下水,成为主要的“热水层”,外层碎屑岩则成为“保温层”。
当地表水顺着地面裂缝、岩溶等进入地下,随着深度变深,地下温度会逐步增高,原本凉爽的地表水,就会渐渐变得温暖。
最后,“烧热”的地下水会因为地质构造变化等原因,冒出地表。
例如,北温泉在温塘峡两岸有10个天然泉眼,就是因为嘉陵江不断侵蚀温塘峡,造成地表岩石越来越薄,温泉水再从缙云山的断层、裂隙中涌出,并在峡谷内形成了泉眼。
游人正在体验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海宇温泉。受访单位供图
中心城区“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
温金梅表示,从地理分布来看,重庆中心城区的温泉,分布规律是“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温泉水多与大型峡谷伴生。渝东南区域则是温泉与地质断层之间有比较明显的联系,渝东北区域的温泉则兼具中心城区和渝东南区域的特点。
为啥温泉要这么“生长”?专家解释,要形成天然温泉,除了需要地热“烧水”,还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地表水补给,作为“水源”。而重庆中心城区的地质构造,刚好满足这两个条件。
数亿年前,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重庆尤其是渝中、渝西地区生成一系列平行展布的岭状山脉,属于世界闻名的“川东平行岭谷”。重庆人熟知的“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就包括在其中。
板块挤压的巨大力量,使得这些山脉的核心卷入了“热水层”碳酸盐岩。同时,山顶原本覆盖的碎屑岩在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中,越来越少,碳酸盐岩露出地面,形成岩溶槽谷,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每逢下雨,雨水通过槽谷下渗,向地下深部转移。
简单地说,重庆中心城区的“四山”的碳酸盐岩,像一个个巨大的“热水管”,把雨水引入了地下。在地下,通过地热“烧水”,天然温泉就形成了。
重庆市统景温泉。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重庆不存在“假温泉”
但泡温泉需注意安全
温金梅介绍,从先秦开始,勤劳的重庆先民就开始用盐温泉进行制盐,在巫溪大宁河就有类似例子。而在重庆泡温泉进行理疗养生,历史记载始于南北朝刘宋时期,距今大约1600年。
此外,温泉还可以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目前,重庆全市的温泉洗浴疗养用量约43850立方米/天,渔业养殖的温泉用量约35500立方米/天。
“从重庆已探明温泉的数量和水量来看,用来让市民泡温泉是完全足够的。”温金梅表示,重庆不存在“假温泉”。
多年来,仅208地质队就先后成功探获南岸区东泉山庄地热、北碚静观地热、南川区金佛山温泉度假村地热、巴南区南泉地热等,水温均在37.5ºC以上,最高水温达59ºC。
不过,从地下引出温泉水时,根据管道材质及技术的不同,温泉水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温”。所以,部分经营者可能会对温泉水进行加热,让消费者泡温泉时感觉更舒服。
重庆温泉中的有益理疗矿物成分主要有氟、锶、偏硅酸、偏硼酸、氡等。其中,北温泉含钙量达到了496.95克/升,是川东地区温泉中含钙质最高的。从综合理疗效果来看,泡温泉可平衡人体酸碱度,疏通经络,对寒湿体质有益。
泡温泉时,不宜空腹或过饱,以免出现心慌、肠胃不适等。泡温泉还会大量出汗,泡前、泡中都要适当喝水。
进入温泉时,最好先从温度低的汤池开始泡。38℃-42℃的汤池建议连续浸泡不超过15分钟,以泡至全身出汗为好,不宜大汗淋漓。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应立即停止。
泡完结束后,离池要慢,不要急坐急起。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如果使用户外温泉池,更要缓慢行动,让身体慢慢适应池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