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系列】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新质生产力发展“国资央企解决方案”》第四篇

企业   2024-11-22 18:21   北京  


毕马威报告《产业为源、创新驱动、要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国资央企解决方案”》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等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核心引擎、有效支撑三个层面,解码国资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旨在为众多正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和有效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布局的国资国企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本篇是报告宣传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第四篇《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生产要素创新配置》。

重组整合是实现国企改革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混改和对标一流行动中,重组整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组整合是国企改革的核心抓手,在不同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阶段,重组整合始终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

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混改阶段,国资央企通过改制重组、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资本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一方面,激发国资央企运营活力、提升决策效率、完善公司治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有资本强化其带动力和影响力,撬动社会资本,充分挖掘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对标一流,实现价值提升

通过战略性重组,国资央企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推动各类要素向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通过专业化整合,国资央企能够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素,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控制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间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国有资本发挥最大价值。


推进国资央企重组整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本质特征,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高效、创新配置,以最大限度释放生产要素潜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4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在接受中央媒体访谈时表示,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放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

国资央企开展重组整合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三个重要意义:

  •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和创新配置,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 提升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产业链长板优势、弥补发展短板,促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国资央企间开展协同作战,强强联合、聚指成拳;

  • 快速突破技术壁垒、布局新赛道:助力国资央企快速突破技术壁垒、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

重组整合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

利用重组整合,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体系化、梯次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资央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

以市场化原则推进国资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有利于集聚优势资源发展主责主业,也能够通过处置清理“两非”“两资”1,盘活国有资产,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出资源空间,此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通过收购兼并进入发展紧迫或具有潜力的产业


在基础薄弱、发展紧迫或具有潜力的产业布局,关键在速度。如果仅依靠内生式增长方式,国资央企不仅有可能错失市场良机,更有可能因为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卡脖子”而影响产业链整体发展。

2024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在谈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时,提出对于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领域,鼓励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努力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收购兼并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据统计,2023年A股上市公司共完成重大重组事件达65起,属于中央国有企业性质的重组有14项,属于地方国有企业性质的有27项,两者合起来占重大资产重组完成量的63%2

通过收购兼并,国资央企能够快速集聚优势资源,挖掘双方协同效应,在重大战略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业务规模大、应用场景多、资金人才资源雄厚等优势,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积极布局新品类,突破自身乃至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瓶颈,快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竞争力不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的产业体系。


通过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和央地合作,在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新一轮国企改革要求国资央企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命题,国资央企应以更高水平履行其功能使命,具体来说,这主要体现为三个重要作用。

为保障国资央企以更高水平发挥三个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优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必然要求,而开展战略性、结构性的重组则是有效手段,这包括央企之间、地方国企之间、央地合作、国资央企内部、国资央企与社会资源等,通过强强联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弥补产业链短板弱项,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行业龙头企业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


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基石,国资央企需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出发,围绕“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优化、完善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资本市场中,国资央企通过整合借壳上市、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案例逐渐减少,链主型国资央企沿着产业链开展横向和纵向产业整合已经成为新特征。一方面国资央企可以充分发挥“链主”引领作用,沿着产业链主动布局,填补关键环节空白,形成产业链闭环;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引领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发展,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重组整合实施关注点

审视战略、明确重组整合目标


重组整合是国资央企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目标是对标一流,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的要求,经济增加值(EVA)正是衡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造价值、获取经济回报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国资央企在设计重组整合方案前,应从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EVA表现的目标出发,全面审视国资央企的整体战略和业务规划,明确重组整合目标和助力战略落地的路径,这是确保改革措施有效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到位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涉及到明确国资央企功能定位、核心业务和产业链环节,是否契合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三个集中”的行动方向。


评估企业资源配置、明确重组整合的重点领域


从企业整体战略与业务战略目标要求出发,基于战略审视结果和重组整合目标,对国资央企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整体评估,明确能力短板、业务板块布局、各板块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是确保重组整合方案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国资央企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前提。


重组整合方案制定


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形式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股权与资产合作:无偿划转、协议转让、增资扩股、收购合并、剥离拆分、资产置换、交叉持股等;

  • 设立新机构:成立合资公司、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创新中心等;

  • 协同与联盟:成立战略联盟(战略事业单元)、产业联盟协同、联合创新攻坚或联合开发、共建孵化平台、产业生态圈建设等。

利用上市公司开展重组整合。2024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中提出,以“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等。

国资央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利用并购重组加强产业整合与协同,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集中优势力量快速突破技术创新瓶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利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重组整合。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即“两类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国资央企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两类公司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了大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标的的产业基金和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撬动更多资金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整合后全面管理提升

组织管控提升

国资央企整合重组后,如何根据现有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形成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控体系成为重要挑战。我们提示企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从落实国家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以战略和业务为导向,完善职能支撑体系,构建边界清晰、权责对等、层级扁平、幅度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能、岗位职责;

  • 建起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系,明晰国资委和国资央企的权责边界,搭建“国资委—集团总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层—子公司/企业经营层”的三层次监管模式,制定权责清单;

  • 明确集团或子公司内部如何管控、集团对不同业务类型的子公司采取何种管控模式;实施“一企一策”差异化管控和分类开展授权放权,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各业务子公司专业化运作。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

整合后,建议国资央企根据新的企业战略和业务定位,对薪酬绩效激励体系等配套保障措施进行整体优化和升级。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搭建覆盖短中长期的一体化激励体系;

  •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弱化企业内部平衡,加大业绩导向考核力度;

  • 及早安排人员转岗、分流安置等工作。


本篇是《产业为源、创新驱动、要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国资央企解决方案”》系列专题的最后一篇。感谢各位读者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

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国资央企肩负着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使命,面临着完成现代新型国有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等任务的挑战。毕马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与国资研究院致力于为国资央企转型升级、布局新赛道提供专业支持,促进国资央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社会,福报未来。

未来国资研究院还将发布其他国资央企系列报告,敬请关注。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注释:

[1] 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

[2]《800亿收购、200亿借壳,这些重组够霸气!》,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1月13日

联系我们

江立勤

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michael.jiang@kpmg.com

张晏生

国企服务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oger.zhang@kpmg.com

乔漠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

主管合伙人

国资研究院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stanley.qiao@kpmg.com

朱华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

华东、华西、华南区域负责人

毕马威中国

ch.zhu@kpmg.com

余裕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

北方地区负责人

资本市场负责人

毕马威中国

anita.yu@kpmg.com

陈剑虹

国资研究院执行负责人

毕马威中国

iris.chen@kpmg.com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4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KPMG
欢迎关注毕马威中国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