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教育丨从兴趣到事业 我的科幻三十年

百科   2024-12-18 15:02   北京  
↑点击“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关注更多科普内容!

一路走来,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中国科幻不断攀登高峰。这离不开科幻作家、科幻出版人、资助科幻产业与科幻奖项的企业家等从业者的坚持与付出。


人物名片 

 凌晨


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球背面》,短篇小说《潜入贵阳》《天隼》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等重要奖项。

2023年,我参加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时,曾这样介绍自己:中国科幻写作兴起的亲历者,活跃的科普和科幻作家,科幻创作的积极推广者。这句话总结了我从1994年到2024年三十年的科幻之路。


科幻兴趣变成坚持的事业















































在1994年之前,我对中国科幻还没有整体概念。当时《科幻世界》杂志对我而言,也只是报刊亭中好看的杂志之一,并没有太多情感。尽管我喜欢看科幻图书和影视作品,对神秘事物感兴趣,但也仅仅是兴趣而已。

1994年,我认识了一些科幻迷,并被他们对科幻的热情所感染。后来我完成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信使》,发表在1995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这部作品还获得了1995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给了我极大鼓励,我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科幻迷。兴趣变成了热情,我先后参与了北京科幻迷杂志《立方光年》的编辑撰稿、北京科幻迷俱乐部的组织和活动策划。

我的创作速度并不快,每年写两三篇科幻小说。原本我只是为自己的想法变成有趣的故事而感到兴奋,创作初衷也只是关心未来,但正因为有中国科幻圈子的存在,有一群和我有相同或相似想法的人,才使我始终没有放弃科幻,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好奇、期待和审视。

1999年,我的第一个单行本——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天隼》出版,这本小册子收录了我的7篇科幻小说。我也因此第一次签名售书,第一次被采访,第一次感受到是社会对科幻的需求成就了我。从此,我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扩展到对科幻事业的热情。




在写实中构建未来世界















































对我来说,科幻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创作科幻小说是在审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渗透和影响,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展望与思索,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我的创作风格比较写实,很多时候把未来的某个场景拉到读者面前,那场景细腻又生动,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这种细腻,包含了工程技术、吃穿用度等我所搭建的未来世界的所有细节。而小说中的未来世界,由于篇幅所限常常无法全面展现,只能就像密码一样藏在故事的背景中,这反而成了我作品的风格。

我的科幻小说内容题材宏大叙事较少,生活琐碎较多。常以点带面地用普通人对环境的探视和融入、高科技带来的生存起伏等,构筑科幻小说“真实”的奇观和“虚构”的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潜入贵阳》《404之见龙在天》《437火锅诞生记》等。

我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为中小学生写的,例如中篇科幻小说《鬼的影子猫捉到》、系列中篇科幻小说《开心机器人》。这些作品要求创作者要贴近读者,以孩子的心态、语言和思维体系来讲故事,且故事中不一定需要反派和成人的参与。




着手图书策划和科幻教育推广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幻也迎来了发展好时期,不断攀登新高度。我有幸亲历其中许多重要科幻事件,为中国科幻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除了科幻小说创作,我正在学做出版策划人,将自己对科幻的想法变成科幻图书,迄今已策划制作了十余部科幻图书。其中《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一书,是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首次集体亮相。该书兼顾学术性和文学性,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钓鱼城百万科幻大奖两个权威科幻奖项的最佳图书奖。

近年来,我经常去学校、科技馆和图书馆开讲座,推广科幻教育,分享科幻创作方法,希望将科幻带来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和理想主义带给公众。

然而我发现,市面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通俗简易的教学读物,引领初学者进行科幻小说创作。我感觉责无旁贷,于是,策划出版了两本科幻创意写作图书,即《创意写作七堂课——你也能写好一篇科幻小说》《看,你写出的未来——给小学生的科幻创意写作课》。

这两本讲义偏重讲述科幻小说的创作方法,意在帮助科幻零基础的习作者掌握基本的科幻小说概念,在创作过程中体会科幻小说的魅力和趣味,能较全面了解科幻的思维方式,学习科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其中,前者是给科幻入门者看的,侧重于全面介绍科幻写作;后者是写给小学生的,强调科幻思维的建立方法。

三十年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中国科幻的坚持者,坚持科幻创作、科幻图书策划和科幻教育推广,坚持为中国科幻发展添砖加瓦。唯有热爱,才能坚持。



来源:科普时报

弘扬科学家精神

播撒科学的种子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北京科学中心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大型科技场馆,是服务于公众的公益性社会科普教育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