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照亮又一个四季 | 教育盘点2024

教育   2024-12-28 11:07   北京  



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广大教师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托举起希望和未来,留下了奋斗的身影、拼搏的瞬间。今天的“教育盘点2024”,一起来看这些老师的故事,重温2024年的教育记忆——





















































“我人生最大的乐趣

就是当了一名教师”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24年6月24日在京揭晓,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说:“我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当了一名教师,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教他们如何去做人、做学问,而且我又把我想做的事情从鼎盛时期做好,方向看好,让年轻人有活干,有出成果创造价值的机会。这个力量大于我一个人的智慧,大于我一个人的力量。”




科学上的探索

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6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此之前的4年时间里,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薛其坤说:“真正的迷宫可能有99条,只有一条是通的话,你必须要把不通的路给它探索到,这也算是科学上的一种贡献,这样的失败实际上是一次成功。”




从教70年

他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

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





2024年9月,中央宣传部追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的他,坚守三尺讲台,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0多名,教过的学生达数千人。他“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育人理念深深影响了几代水声专业学生,培养了一批能够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杨士莪说:“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




一生一世

传承古典诗词之美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100岁。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她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她说:“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即便已九十多岁,她仍要颤颤巍巍地站着讲课,百岁病重之际,依然要潜心整理自己的讲稿。99岁时,她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的诗词里面,他们那些美好的理想、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他的慕课“火”出国门





十年时间便拥有遍布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万学生,清华大学的《电路原理》慕课凭什么“火”出国门?教育数字化,如何把象牙塔尖的高深知识播撒向更远的方向,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探索。他说:“教师只有首先发自内心地爱教学、爱学生,才能身正为范,并且感染学生对学习升起敬畏之心。

























































是老师,更是妈妈!





2024年4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湖南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是其中之一。她扎根讲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她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每天一对一教学,让学生感受气流的大小,声带的震动。33年来,她教的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对此,她说:“这个幸福感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份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有个幸福的家庭。面对这些,哪个妈妈不高兴呢?




他为学生写诗

学生送他3.6米手绘纪念册





2024年6月,来自浙江的张志勇老师结束了他在新疆库车市第二中学的支教生活,收到了“意外惊喜”——3.6米长的手绘纪念册。同学们想给他一个惊喜,正如他不停地给同学们惊喜一样。他会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一首诗,并把诗刻在竹简上,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六一”儿童节,他会带着定制的零食陪他们过节,说“谁还不是一个宝宝呢”……他会给学生讲课堂之外的人生故事,努力为他们留下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世界沟通为自己发声的能力。




100多名学生的论文致谢

都有同一个人





在湖北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答辩现场,评委老师们发现学生们的毕业论文致谢部分频繁出现了同一个人,“感谢‘朱妈妈’在生活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遇到的问题他都能解决,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他是超人吗?”“因为他在,所以我们安心”……这位人人点赞的“朱妈妈”,是学院的辅导员朱华杰




从“特战尖兵”到人民教师





厦门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体育老师陈翼桁曾是特战队员。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同一年,他应征入伍,并通过选拔和考核,成为一名“特战尖兵”。离开军营回到学校,他开始追寻“教师梦”,毕业后如愿成为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他根据课标将军事知识设计到课堂里去,向学生们介绍枪械的基本知识,展示特战队员训练课目。他说,他将继续传承部队的红色基因,让学生从小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们刚毅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有“嗜睡症”

班主任一背就是两年





2024年3月,重庆垫江中学一个监控记录的画面让很多人感动。视频里这位老师名叫徐龙军,是该校的一名班主任。班里有位同学患有“嗜睡症”,常常一睡不醒。每次他一睡不醒时,徐龙军都会把他从四楼寝室背下来,送他回家或就医,这一背就是两年。这名学生父母离异,这些年来,一直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当被问起背孩子下楼的原因,徐老师的回答朴素而有力:“为了娃,也为了他的家”。




老师的细心之举

救了学生家长





2024年6月27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收到了一面锦旗,感谢该校高万祥老师挽救了一位学生家长的生命。此前,这位同学向高万祥反映想回家一趟,高万祥给学生家里打电话,但无人接听。一向细心的高万祥并没有简单地批准该同学独自回家,而是陪同他一起。到了学生家,他发现其母亲正躺在床上,处于昏迷状态。他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与校长贾士伟联系;一边跑到邻居家呼救。最终,学生家长脱离了危险。




这位女教师

雪夜“教科书式”救人





2024年年初,一则“男子雪天骑车摔倒,路过女子暖心施救”的短视频刷屏了。查看伤情、拨打120、与伤者家属联系、用垫子转移伤者、用衣物给伤者腿部保暖……这位雪夜”教科书式“救人的女老师,是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沙门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吴玲丽。吴玲丽6岁的儿子在车上目睹了救援全过程,自豪地说:“妈妈真棒,我们一起救了人!”


向好老师
致敬!


策划 | 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

制作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

来源 | 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微信号,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总工会、时代楷模发布厅、教育之江、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号,武汉发布、厦门广电视频号等


育见新闻
育新知·见未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融媒体官方账号,权威教育媒体,以观点创造价值,以思考引领变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