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通知的“作业熔断机制”引发广泛关注。所谓“作业熔断”,即当学生作业超过一定时长,剩余作业可不再完成,及时就寝,以保障学生充足睡眠。这种机制实行地如何?背后反映出怎样的问题?
戳视频
来听育见新闻主播对此怎么说
↓↓↓
前不久,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公开信,提到学校将实行“作业熔断”,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可及时就寝,第二天说明情况即可,无需补做。
探索“作业熔断”,这并非首例。苏州之前,广西、浙江、山东等地的部分学校都推行过熔断机制。从实践来看,有一定积极意义,许多生病或因事未完成作业的孩子会主动申请熔断。但整体上,跟进力度有限。有的校长坦言:熔断机制并无强制力,而一旦学生作业未完成,家长又会担忧成绩下滑,或者担心自家孩子熔断了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写。这也折射出家长们普遍都有的成绩焦虑。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仅有7.65、7.48和6.5小时,均没达到健康的睡眠时长。作业熔断机制试图建立一个保护机制,初衷是好的。
放在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治标更需治本。毕竟如果绝大部分孩子写作业到很晚,也有可能是作业量或难度出了问题。有时候每位老师都觉得自己布置的作业量适中,但叠加起来就变成了沉重负担。
其实,熔断作业,关键是要熔断焦虑。我们期待学校和老师在作业质量、结构、针对性上下功夫,力求少而精。也期待涌现更多有益尝试,为孩子们合力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来源 | 育见新闻综合人民日报评论
主播 | 健夫
编辑 | 晓璐
责编 | 晓平
审核 | 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