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蚁总科—切叶蚁亚科〈家蚁亚科〉(二):大头蚁

民生   2024-11-25 07:08   上海  

蚁总科—切叶蚁亚科〈家蚁亚科〉(二):大头蚁


4.大头蚁属

大头蚁属(学名:pheidole),广布全球,隶属于切叶蚁亚科,是一个种类相当繁多的属。全世界已知545种,其中新热带区201种,新北区62种,古北区8种,非洲区66种,马达加斯加区17种,东洋区61种,马来西亚区100种,澳洲区30种,大头蚁属是一个分布很广的属,大头蚁属有工蚁和兵蚁的分化。大头蚁属是蚁科第二大属,仅次于蚁亚科弓背蚁属,到2008年为止,世界上已描述大头蚁属的种、亚种、变种已经超过千种。

1)形态特征

根据品种的不同,该属蚂蚁体长也不同,大头蚁属兵蚁身体总长为2.5~9.1毫米,工蚁为1.0~4.7毫米。大头蚁属体色从黄棕色到棕红色,柄后腹有时颜色更暗。可以在腐烂的木头里或者森林的石头下面找到它们的巢。根据最近研究,周边敌对势力并不影响大头蚁属兵蚁的产生。

兵蚁:头大,与身体不成比例。后头缘中央凹陷,致使后头角明显突出,触角12节,兵蚁一般小于6mm

工蚁:头比例正常,呈卵圆形。

2)生物学特性

出没于城市和茂盛的森林,潮湿、有荫地区数量最多。如果水源紧张,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在雨林和干枯的藤蔓灌木丛中繁殖更快。在炎热的地区,夜间更活跃。主要通过从母群体分出新群体的方法扩展数量和范围,而不是婚飞繁殖,所以传播受限制。但是,新群体的生存可能得到母群体在食物和防御方面的帮助。超级群体可占地几十公顷。

3)捕猎方式

大头蚁属常用的捕猎方式是大鄂撕咬,无论是兵蚁还是工蚁,都具有一对锋利且有力的大鄂,这是它们捕猎的有力武器。大头蚁的触角一旦接触到猎物,便会张开大鄂,牢牢咬住猎物,对猎物进行五马分尸。

4)危害

在广东、海南和香港的自然保护区中已发现有该物种自然种群,应特别引起重视。能够取代当地的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蚂蚁,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在毛里求斯,已使当地蚂蚁绝迹;在巴西东北部,已使当地壁虎、蜥蜴数量锐减。由于大头蚁以蚜虫、介壳虫制造的蜜露为食,所以保护了菠萝、咖啡、柑橘和其他水果上的大量害虫,间接危害了农作物。它们还可直接危害草莓等植物根系。也发现其出没于医院、住宅,危害电缆、水管和电话线保护层等。

5)分布范围

大头蚁起源于新大陆(美洲),并且在老家完成了第一次辐射演化,演化出了600多个不同的种类。之后这其中的一支来到了旧大陆(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又一鼓作气地演化成600多个种。就结果来说,新大陆和旧大陆的两支大头蚁,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偏爱的生活环境都差不多,但在血缘上却是各自独立的。而旧大陆的大头蚁,还可以进一步分成亚非大陆和澳洲两大派系。

大头蚁属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在中国分布于湖南、四川、辽宁、湖北、安徽。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并报道大头蚁属中国新记录种7种,即:宾氏大头蚁,卡泼林大头蚁,可爱大头蚁,多齿大头蚁,沃森大头蚁,阿伦大头蚁,棒刺大头蚁。

6)阿伦大头蚁

阿伦大头蚁(学名:Pheidole allani),头部近梯形,长宽约相等,前部窄于后部,头后部两侧向后不收缩,后头缘圆形深凹,后头角圆形,上颚咀嚼缘具1 基齿和2 端齿。中国南部及东南亚部分地区有分布。

①兵蚁

唇基前缘中央有缺刻. 额脊长, 但不突出, 后延至头中部之后. 触角柄节末端到达触角窝至后头角间距离的4/ 7 , 触角棒3 . 复眼位于头中线之前. 前胸背板高, 两侧具瘤突. 中胸背板横沟不明显, 横脊明显. 后胸沟在两侧凹陷. 并胸腹节低, 背面向后降低; 并胸腹节刺中等长,, 指向背方, 端部内弯. 侧面观腹柄结锥形, 顶端钝, 腹柄下突在前部1/ 3 处呈小齿状; 背面观横形, 背缘中央轻度凹陷. 侧面观后腹柄结约与腹柄结等高, 背面圆钝; 背面观近菱形, 两侧突出呈尖角状. 上颚和唇基中部光滑, 上颚外侧基部具条纹. 头部背面和两侧具纵条纹, 间面具弱的细刻点; 头后部1/ 4 条纹消失, 较光滑. 前胸背板具稀疏横条纹, 间面光滑. 中胸背板、后胸侧板和并胸腹节具稀疏不规则纵条纹, 间面光滑; 中胸背板前部和侧面、并胸腹节背面中部、后腹柄结和腹部光滑发亮; 腹柄具密集细刻点. 头和体背面具密集直立、亚直立长、短毛. 触角柄节背面具直立长毛和亚直立短毛; 后足胫节具亚直立长毛和亚倾斜短毛. 头胸部褐红色; 触角、足、腹柄和后腹柄褐黄色; 前中胸背板黑褐色; 腹部褐色.

②工蚁

头长大于宽, 后头缘平直. 唇基中央隆起, 前缘中央微凹. 上颚约具8 个小齿. 额脊短, 围绕触角窝向外弯曲.触角柄节约1/ 5 超过后头角, 触角棒3 . 前胸两侧缺瘤突, 中胸背板横沟和横脊明显.后胸沟凹陷. 并胸腹节背面轻度隆起, 向后降低. 并胸腹节刺短, 基部粗, 指向后上方,端部轻度上弯. 腹柄结和后腹柄结与兵蚁相似,但腹柄腹面缺齿突, 后腹柄结两侧钝圆.上颚具细纵条纹. 头部光滑, 触角窝和复眼之间具条纹, 复眼内侧具网状细刻纹. 前胸背板光滑, 前部具稀疏横条纹, 后部两侧具稀疏纵条纹. 中胸和并胸腹节具密集粗刻点, 后胸侧板下部光滑. 腹柄和后腹柄具密集细刻点, 腹柄结和后腹柄结光滑. 腹部光滑发亮.毛被与兵蚁相似, 但头部短毛密集. 头胸部褐色; 触角、足、腹柄、后腹柄和腹部黄褐色.

5.铺道蚁属

铺道蚁属(学名:Tetramorium)也称路舍蚁属、裁缝蚁属,为蚁科的一个属。本属蚂蚁是切叶蚁亚科的一个很大的属,该属由588种或亚种组成。主要分布于非洲区、东洋区、澳洲区、古北区和新北区。

1)形态特征

铺道蚁属蚂蚁体型一般不大,大约3mm左右,工蚁单型,部分物种具有尾刺,利用大鄂和尾刺捕食猎物以及防御入侵者。该属蚂蚁大多数物种的触角段数是12段,有相当数量的物种有11段,甚至有10段。

2)社会结构

铺道蚁属为单蚁后制,工蚁单型,建巢初期为微型巢或小型巢,后期发展为中型巢。其中沃尔什铺道蚁、毛发铺道蚁、英格来铺道蚁等3种为小型巢。

3)垂直生态位

铺道蚁属13个种对生态位有7种选择。印支铺道蚁、绒毛铺道蚁、阿普特铺道蚁均在地表觅食,生态位狭窄。英格来铺道蚁在土壤内觅食、筑巢,生态位狭窄。双脊铺道蚁在土壤和地表觅食,生态位适中。史氏铺道蚁、拉帕铺道蚁、钝齿铺道蚁、沃尔什铺道蚁、毛发铺道蚁等5种具有相似的选择,均在土壤和地表觅食,在土壤内筑巢,生态位适中,但是5个种在土壤、地表觅食的比例不尽相同。克氏铺道蚁在土壤和地表觅食,在地表筑巢,生态位适中。克氏铺道蚁在土壤和地表觅食、筑巢,以地表觅食和土壤筑巢为主,生态位适中。日本铺道蚁在土壤、地表、植物上觅食,以地表为主,在土壤内筑巢,生态位宽阔。总体来看,铺道蚁属以地表觅食和土壤筑巢为主,只有1个种到达植物上。

4)分布范围

中国西北地区的铺道蚁属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共记述6种,其中5新种,黄色铺道蚁T.fiavumsp.nov.铺道蚁T.caespitus(L.)、波纹铺道蚁T.undutiumsp.nov、纹腹铺道蚁T.striabdomen sp.nov.敦煌铺道蚁T.dunhuangense sp.nov和黄胸铺道蚁T.ochrothoraxsp.nov.,对部分种类的地理分布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作了记述,此外还编制了工蚁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在宁夏农学院标本室。植物生长良好。由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环境条件较好,故蚂蚁种类丰度和多样性较高,且两种生境拥有其他生境所没有的个特有种(落叶阔叶林特有种是铺道蚁属一种、塞奇举腹蚁和格氏姬猛蚁;针阔混交林特有种是比罗举腹蚁、费氏中盲猛蚁和隆背狡臭蚁。人工杨树林紧靠南沙河,南沙河附近一些小工厂(如造纸厂等)常年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废水排入河内,使河水污浊不堪,污水在阳光照射下,一些有毒的气体挥发出来,直接危害杨树林内生物的生长。加之该生境距居民区不远,常有人、畜活动,因此,林下植物稀少,土壤板结坚硬,限制了蚂蚁的筑巢和活动。河滩草丛位于北沙河河滩,距居民区较远,平时有少数村民放羊于此,羊的啃食和践踏给草本植物生长带来一定影响。人居环境为居民区,土壤零星分布,能为蚂蚁提供的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较少,蚂蚁只能筑巢于路边、房屋附近和零星分布的土壤中。

5)药用价值

已知12种安全的食用或药用蚂蚁:鼎突多刺蚁(拟黑多刺蚁)、双突多刺蚁(双齿多刺蚁)、赤胸多刺蚁、血红林蚁、红褐林蚁、日本弓背蚁、北方蚁、路舍蚁、日本褐林蚁、北京凹头蚁、乌拉尔蚁、石狩红蚁。其中路舍蚁(铺道蚁)是否安全认为有待进一步确认,也可能是鉴定错误,路舍蚁属切叶蚁亚科铺道蚁属,其副作用可能较大。而双齿多刺蚁和鼎突多刺蚁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同名物种。

6)津岛铺道蚁

津岛铺道蚁(学名:Tetramorium tsushimae),一种小型蚂蚁,十分常见。分布于全国各地。土中营巢,巢穴由多条纵横交错互相贯通的通道和巢室组成,似蜂窝状。常见于街道边,草地中,田地间等生境中筑巢,有着极好的适应性,群落规模通常较大,工蚁可多达数十万只,蚁后多后,有时可达百后以上,繁殖扩散速度较快。

①体型特征

工蚁体长约2.5mm,单型,体色通常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呈矩形,后头缘平直或略凹,头部具密集纵刻纹,唇基前缘直,额脊短,不到达复眼中部,触角12节,柄节接近后头角,触角沟宽浅,胸背部具网状刻纹,并胸腹节刺短,第1结节前后缘呈现缓坡形,上部稍窄,背面平,第2结节背面圆且较低,腹部卵形;

蚁后体长约为8mm,体亮黑色,胸部厚实,体形与工蚁相比明显的粗壮数倍。

工蚁总长度约2.5毫米,体色棕色,深棕色。多后制,像草地铺道蚁的缩小版。

②分布范围

津岛铺道蚁分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江西、河南、青海、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该蚁十分常见,平时路边那种行动较缓慢的小黑棕色蚂蚁就是它们。多后制。每年567月婚飞。繁殖能力较强,适应性好。

战斗十分凶猛,集体作战,成熟群落数十万只,几个群落间常大规模战斗,密密麻麻一大片,因此得名铺道蚁。捕食小昆虫,或放牧蚜虫获取蜜露。大群落攻击性较强,但个体咬人并不痛,对大多数动物没有危害。也没有蚁酸和蜇针,靠大颚攻击,没有兵蚁分化。典型的蚁海战术使用者。

7)草地铺道蚁

草地铺道蚁(学名:Tetramorium caespitum)是一种小型蚂蚁,十分常见,是中国最常见的铺道蚁之一。草地铺道蚁是铺道蚁属的模式种,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韩国,北美,俄罗斯,中亚,北非。土中营巢,生态位宽,喜欢在石块下或缝中营建巢穴。常见于在街道边,草地中,田地间等生境中筑巢。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蚁群规模通常较大,工蚁可多达数十万只,一个群中通常只有1个蚁后,繁殖扩散速度较快。

①体型特征

工蚁:体长2.6—3.9mm。体色通常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偶有体色较浅的个体。毛被中等丰富,触角柄节和后足胫节外缘只具短而密的弯曲或倒伏的毛。上颚具细密纵长刻纹;头部背面和侧腹面遍布密的纵长刻纹,但在不同地区采集到的标本刻纹深浅差别较大,无明显的网状刻纹;并胸腹具较粗糙的纵长刻纹和刻点,有的纵长刻纹不甚明显;两结节背面多少具刻纹和刻点,但总有一小块或一纵条区域光滑;后腹部光滑。头呈矩形,后头缘平直且中央略有凹陷;唇基完整,无缺切;额脊短,不达眼中部,有时额脊与纵刻纹相连,致使误判为额脊较长;触角12节,其柄节几达后头缘;触角沟宽而浅,不明显。并胸腹节刺短,呈长齿状;后侧叶短小,近三角形。第一结节形状依地区略有变化,侧面观背面圆,前、后部呈缓坡形,上窄下略宽;第二结节圆形。后腹部卵圆形。

雌蚁:体长近6.7mm。颜色、刻纹及其它形态除具雌蚁特征外,一如工蚁;但第一结节变化较大,侧面观其高为宽的近2倍,背面几平直,前、后部几垂直,仅下部略宽。

②生活习性

十分凶猛,好战,通常为集体作战,成熟大群可达数十万只,几个群间常大规模战斗,正在战斗中的工蚁与尸体密密麻麻一大片,是典型的蚁海战术使用者,因此得名铺道蚁。捕食小昆虫,或放牧蚜虫获取蜜露。大群攻击性较强,但个体咬人并不痛,对大多数动物没有危害,也没有蚁酸,靠上颚和蛰针攻击,没有工兵分化。

生态位宽,喜欢在石块下或缝中营建巢穴。通常于6-8月婚飞(河北)(白天起飞)。

③分布范围

中国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河南、陕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福建、广西、湖南、湖北、西藏、宁夏、新疆;日本,韩国,朝鲜,北美,俄罗斯,欧洲,中亚,北非。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从生物诞生到人类文明,专注地球史、人类史、民族史、文明史。已发表《地球生物全系列》、《人类源流》,《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世界古代列国志》等系列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