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天津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工作会议(2024)在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圆满落下帷幕。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出席会议并讲话,全体在津校领导、院士代表出席会议,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组成员,机关部处、学院(部)及直属单位中层干部、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主持会议。
12月25日至27日,学校以“自强卓越,系统跃升”为主题,召开卓越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开启了卓越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在两天的时间里,全校机关各部处、直属单位、各学院(部)协同联动,围绕《天津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与《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提出的改革思路与行动举措,分成多个组团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取得了丰厚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叶升代表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研讨第一组团从进口、平台、出口三个层次汇报了本研贯通人才的全周期培养轨迹。要面向产业未来,聚焦体系构建,拓宽培养视野,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叶升代表第二组团从招生宣传要提前布局责任到人、课程体系要强化教学组织建设以及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三方面汇报了如何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跃升行动。
精仪学院院长邾继贵代表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研讨第三组团数智赋能教育教学跃升行动和第六组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跃升行动汇报了研讨结果。第三组团提出一要提升教师的AI素养,促进教育创新。二要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新的素养和能力。三要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屏障,保护教育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性。第六组团表示要突出天大元素、体现学科特色,围绕新工科需求组建跨学科校级实践平台,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驱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建设。
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原续波代表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研讨第四组团就新工科教育迭代跃升行动的实施过程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以党建引领,全力突破新工科改革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组织协调。三是探索建设跨学院教师联聘机制,促进高水平交叉型教师团队建设。四是加强科研平台开放,将高水平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平台相融合。五是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文化环境。
经管学部党委书记毛照昉代表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研讨第五组团对教师教学能力跃升行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通过优化教师准入与退出制度、完善教学培训问诊机制、强化产教融合等措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二是通过设置跨学科跨学院课程、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优化教学评价来推动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三是构建与学校整体规划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规范荣誉评价流程,完善荣誉数据管理,有效激励教师教学能力系统跃升。
教育学院院长张振代表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研讨第一组团汇报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研讨结果。与会人员达成以下五方面共识:一是深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二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招生选拔机制;三是深化科教融合与学科交叉,创新培养模式;四是数智赋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五是完善制度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自动化学院院长谭超代表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研讨第二组团汇报了分类评价与学位标准分论坛的召开情况。与会人员认为,人才分类培养迫在眉睫,需要扭转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趋同化培养的现状,要聚焦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调动导师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相应配套的企业专家库,统一校内外同行评价导向,将企业需求、高校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储能平台常务副主任焦魁代表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研讨第三组团重点围绕“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布局未来重点交叉领域”对学科交叉培养的研讨结果进行了汇报,提出了学科交叉体制机制仍需细化、教师参与学科交叉的主动性仍需激发、交叉氛围的营造仍需强化等难点与痛点,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体制机制、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对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建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师燕超代表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研讨第四组团就如何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汇报了四方面措施。一是学校导师和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形成育人合力。二是建立完善的校企定期研讨交流制度,做好校企培养过程的有效衔接。三是强化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培养全流程平稳流畅。四是加强成果宣传,扩大专项影响力,吸纳更多优质生源。
杨贤金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各组团在会议期间的讨论成果以及会议取得的成效。他指出,此次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学校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标志举措,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深化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任务。
杨贤金强调,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的不断加速,学校提出了“从未来到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就是要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前研判未来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精准把握未来对人才专业的新需求,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提高人才供给的适配性。面向未来,要一体推进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等改革,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校地企社协同育人、本硕博贯通育人、跨学科跨文化融通育人,注重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不断构建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杨贤金要求,要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化育人政治属性,迭代升级育人工程,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要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内在规律,加强教学核心要素建设和评价机制改革,利用优势资源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有组织培养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紧缺人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进行战略布局,以非常之举育非常之人。要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形态,加快在教育教学场景中部署人工智能的应用,把AI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要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完善教师发展平台与素养提升机制,推进评价机制改革。要营造卓越的文化氛围,传承“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传统,用天大文化影响、塑造师生,推进有灵魂的卓越。
胡文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此次会议为学校迈向国际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培育卓越人才明晰了方向,凝聚了共识。各机关部处、各学院(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天津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跃升行动》与《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的专项任务,尽快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注重协同配合,形成全校上下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学校在新时代教育征程中稳健前行,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供稿 /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编辑 / 张芳馨
审核 / 关静 顾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