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庆假期,电影院线票房突破20亿,上映影片种类多样,观众也拥有了更多选择。一部网络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在播出后爆火,继而在全网引发关注。
这部短剧的故事主题是穿越,改编自知乎热门小说《苏梅梅的超市》,用穿越的创作手法与红军长征的叙事相结合,自称“取材于长征路上发生的真实事件,是首部关于长征的奇幻主旋律短剧,以当代大学毕业生苏梅梅为视角,意外穿越到长征途中,与红军们相遇的感人故事,传递温暖朴素的家国情”。从传播数据上看,舆情峰值出现在完播第二日,日均信息超过2万条,即便是在完播之后,相关讨论和话题热度也仍在持续,保持在日均万条以上。
仅看数据,“爆火”无疑;连出品方的东家咪蒙(对,就是写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拍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那个咪蒙)都表示“爆了,想哭!”
但这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却被网友们狠狠地批了一顿。归纳了吐槽和批评,笔者发现,网友们对这部短剧的批评集中于:● 歪曲人物形象,红军战士“无组织无纪律”,表现严重失真,亵渎红军红军战士遇到女性张嘴就是“小东西”和“红军爷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说话和气”哪里去了?接下来更是捆上了女主,质疑其是特务,用枪逼问。这是纪律严明,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深情厚谊的红军,还是一群土匪兵痞?在物资极度匮乏、战场形势极度危急的长征路上,突然出现一个来自21世纪的超市,并且能够提供各种先进的物资,然后红军们就拿着“难以下咽”的青稞面换到了白面包子,逻辑不通先放一边,这可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历史上的红军,那是即便吃了咸菜和大葱也要立下字据,用木板写下借条,时间再久远也要兑现的队伍,而在这部短剧里不见踪影。还有网友扒出,剧中情节和原著不符,完全是在亵渎红军。● 背离原著情节,利用消费主义、性别对立解构戏剧和史实,矮化长征思想内核有网友指出,该剧存在消费主义倾向,仿佛是用消费主义“等价交换”来解决红军当时面临的问题,而非红军自身的信仰和意志,更不符合剧集想表达的“借苏梅梅之手为革命前辈送抵我们当代人的敬意与支持”。
而且剧情台词混淆“中枪”和“生孩子”的概念,利用男女差异搞观念对立,矮化虚化长征的艰难,蓄意放大性别对立更是令网友们大呼“离谱”,凸显了思想的严重偏差。
更令人难以信服的是,红军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队伍,遇到了开了超市“金手指”的女主就迷惘,于是被“强行降智”,国际歌里可是有着一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网民吐槽的重点在于,这部短剧对于自己想歌颂的长征,就连最基本的史实和引用,也是错误百出,这种“似乎懂了但没全懂”的状态,分明就是无创作伦理、无敬畏心、无立场的“三无”创作体现。“三尺三”的出处源自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原文分明是“离天三尺三”,何况这句诗词描写的是长征入湘处湘南著名的八面山,并非剧中的党岭山;而且,但凡了解长征历史的人都了解的是,中央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翻越的是夹金山、梦笔山等高山险峰,也非剧中的党岭山,在严肃的历史题材创作上搞这样的“张冠李戴”,是故意的吗?
这弹幕飞过的一个个问号,是对这部剧的一声声质疑。
就,一部这样的作品?在国庆期间开播,标榜自己“对话”红军,与我们的队伍“并肩前行”,声称“双向奔赴”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虽然以短剧形式开辟了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可笔者想说:“历史绝对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剧集里,红军和女主在包着饺子,什么馅儿的?
是不接地气,以“流量为王”的消费主义看待长征红军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吗?是制造对立,突出女性生育而弱化革命斗争艰苦性全然不提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吗?是为了“穿越”设定故意创造甚至“魔改”事实,只是强行灌输情感过分煽情而模糊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吗?必须承认,这部剧的设定创意新颖,但内容看起来实则是对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的一种肤浅解读,把“奇幻”当成了卖点,利用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军队的朴素情感,把长征历史娱乐化的进行解构,对革命主题流于表面的潦草表达。主创们只记得给情节穿上了“穿越”的奇幻外衣,却忽略了其内在应该表现的灵魂,让观众对长征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进而影响着青年人群体对长征精神的敬意和传承,更是损害着党的革命精神谱系。文艺创作应有底线。当长征精神被解构再包装放上超市货架,当爱国情怀成为引流博关注的金丝锦囊,当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被曲解为点击屏幕下单即可的无厘头情节,拿着手机的观众们是在消费自己对红军的那份敬仰缅怀,还是在观看一场充满了“娱乐至死”味道的表演?任何对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有一定了解的国人都不会认可这样描写长征。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如果真的想让当代的人们领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那就应该更加尊重历史事实和革命精神,我们需要正能量的宣传,但我们更应该抵制的是以浅薄的认知和机械的理解所营造出的“历史虚无主义”。其实大家更熟知的是其法定代表人,曾因制造性别对立,虚构事实渲染极端的负面情绪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精神传销”“尤为可鄙”的写手,网名“咪蒙”的马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当年“咪蒙”为了流量可是小作文一篇篇的炒作对立制造撕裂,引发民怨沸腾“人人喊打”,被封禁退网的“鸡汤女王”。这次,她隐于幕后,换汤不换药地换了个姿势,成功地取得了更大的流量,但一个把爱国当“生意”,还拿淫词作比的人,怕是压根也理解不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含义,遑论其作品能讲出好的长征故事。这次,靠着对红军先烈品头论足,生搬硬套时下流行桥段用消费主义和俯视视角来错位模糊长征的苦难曲折,还自我标榜“家国情”。广大网友就要好好问问你,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饺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馅?你这路上开的是什么车?吃了你的饺子,坐了你的车,你想开到哪里去?今天,我们说长征、写长征、拍长征,并非为了忘却过去的真实苦难,是为了纪念,是为了前行,更关乎历史的教育和传承,希望文化作品的创作者们能怀着敬畏、审慎的态度看待长征,深刻学习了解长征的历史,真正领悟理解伟大的长征精神,拿出过硬的、令人满意的作品。▍撰稿:马 俊
▍主编:马卿轩
▍责编:马 俊
▍内容综合网络
出品:沈阳城市学院·绿岛舆情研究所
—商 务 合 作—
咨询电话:024-8959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