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绘万物,理韵自然——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第四场数学主题科普课堂

文摘   2024-11-30 10:01   西藏  




数绘万物  理韵自然


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

第四场数学主题科普课堂




数学科普,让教育回归自然。数学以其抽象的逻辑之美,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语言和工具,而自然教育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去学习、探索、体验,启发孩子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孩子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更亲近。

11月29日,华南师范大学第十三批赴西藏林芝支教服务队林芝职校分队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说心语”主题科普团,开展“数绘万物,理韵自然”主题科普课堂。

活动现场

本场课堂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动植物中的现象规律,发现自然界的奥秘、数学的美——精确、严谨、简洁、概括、统一!



探索植物的数学奥秘

科普员黄旭从斐波那契数列、黄金角、黄金螺旋线、对称四个数学角度分享植物的共性。他通过大量的植物例子如向日葵、大丽花、玫瑰花,来讲解四个数学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大多数植物都与0.618这个数值有关,感受到植物的共性。

学生认真听讲

探索动物的数学奥秘

科普员李毅玲讲解窄额鲀与对称、圆、规划布局的关系。她以“海底麦田怪圈”引入,激起学生思考,尔后通过一段科普视频解密,让学生了解到原来“海底麦田怪圈”是窄额鲀的巢穴,并且从数学的角度学习到其奇特的巢穴结构的作用。

科普员孙一硕讲解蛇的爬行轨迹与正弦函数的关系。她说蛇的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以开始点为坐标原点,就会发现蛇是按着 30 度、60 度和 90 度的正弦函数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科普员翁舒莹讲解珊瑚虫与时间的关系。她说珊瑚虫是名副其实的“行走的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 365 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一些古生物学家发现,3 亿 5 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的却是 400条斑纹,原来当时地球一天仅 21.9 小时,一年不是 365 天,而是 400 天。可见珊瑚虫能根据天象的变化来计算并记载一年的时间,其结果还相当准确。

支教志愿者张靖仪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归纳,动手实践——落叶手工

科普员吴思慧为本节课作总结。她通过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

最后,科普员吴思慧带领学生制作落叶手工,以此留住秋天的记忆,并在实践中让学生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认真动手制作

支教志愿者张靖仪指导学生

“每个孩子都与生俱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落叶手工的环节中,学生们大胆创作、天马行空,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再次唤醒,与数学相结合,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有与对称相结合的手工作品,也有与旋转、黄金角有关的作品。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学生作品

数学与自然相融合,让学生们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而且还拉近了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一举两得。

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开心合照留念








数学科普,回归自然。本次数学科普课堂聚焦动植物中的数学奥秘,渗透自然科学,寓学于乐,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亲近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第十三批赴西藏林芝支教服务队林芝职校分队

撰稿:张靖仪

编辑:仲光恺

审核:许伟玲



广东教育援藏
广东省教育援藏公众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和援藏工作政策,发布广东教育援藏工作动态,展示广东教育援藏干部与教师风采,促进粤藏交往交流交融等。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