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暖阳高照,空气难得的清新。和骑友约好,骑行一下向往已久的陕西富平赵老峪。一来走一下从来没有走过的新区-梅家坪-曹村镇-薛镇-金华山-王石凹-王益到新区环线,二来挑战一下自骑行以来还没有日行百公里以上纪录。所以,就出发了。
从新区出发,沿沮水河,经岔口,第一站到达梅家坪。
梅家坪邮局(老文化活动中心)
美梅公路边小憩
招贤村, 毗邻尚书村,因五代楚国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彦温(今曹村镇尚书村人),在此招贤纳士, 故名招贤,因此得名。
自古钟灵毓秀地 而今人杰地灵村
招贤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千年皂角树
招贤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千年皂角树
同行的骑友,一时兴起,在千年皂角树下练起了刚学会的太极来,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招贤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千年皂角树
招贤村党群服务中心
这是尚书水库。该水库位于富平县曹村镇,也叫曹村水库,是桃曲坡水库东干渠最下游的水库,位于石川河流域顺阳河上游尚书沟道,流域面积37 k㎡,河长14.4km,蓄水300万立方米。水库水源的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坝址以上流域来水,二是非灌溉季节通过灌区东干渠引入的石川河来水,以后者为主。
水库北 边有尚书村,南边有招贤村。
骑行在尚书水库大坝上的柏油路上,左边是暖阳下碧蓝的湖水,右边是尚书水库大坝下一望无际的乡村原野。暖阳高照,微风徐徐,带着湖水气味,舒畅至极。
00:21
为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目的,富平县人民政府与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协商,于2000年9月在省水利厅主持下,将尚书水库的经营管理权由富平县移交给省桃曲坡水库灌溉管理局。
水库对面左手是尚书村。据《富平县志▪孙志》载:“后汉李彦温,今招贤里尚书村,其家址也。”官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墓碑在村之南。尚书村故因曾出过历时名人后汉刑部尚书李彦温因而得名。
蓝天暖阳下红彤彤的柿子。
赵老峪,因明朝有赵姓和尚在频山明月寺隐居修炼行医而得名,据说此人是皇室后裔。赵老悬壶济世,每次治病还带两只宠物老虎,圆寂后肉身尚在峪中,故名“赵老峪”。
进入赵老峪,对面村子是搬迁后的老村庄。已看不到居住生活的迹象。
赵老峪在富平县东北隅薛镇以北,山美峪秀,风景天然古朴,实乃富平东北隅一绝佳游览胜地。
伫立峪口举目眺望,群峰巍峨,沟豁纵横,山峦苍翠,频水迥流,峰因峪而奇,峪因水而秀,真乃关中渭北游览胜地也!
峪之西高峰为 频山,因其形似弯月又称明月山,山巅石屋为明月寺,早在秦汉时就久负盛名。峪之东高峰为玉镜山,因山巅之阳断崖刀削斧劈宛若玉镜而得名。
赵老峪之水因濒频山故名频水,其源头在金华山南麓,明万历间孙丕扬纂《富平县志》载:“峪头河有泉涌,即频水也。” 每逢沛雨季节,频水纳频山之洪,顺赵老峪沟壑洄流而下,出峪由北向南流经薛镇、宏化坊、盖村、南耕村、东川村,至新移村塬北拐向西,横贯流曲大川,顺着太阳奔西而去,故名“ 顺阳河”。
赵老峪右拥频山,左抱玉镜,南北纵深(峪口至老虎桥)约三十华里。
山峦起伏,峭崖壁立,沟豁迥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静谧隐匿,自古为躲避战乱者的绝佳藏身之处。
终于到了向往的赵老峪老虎桥
进入赵老峪约15公里,便是老虎桥。此桥共分两层,非常奇特,上面是建于七十年代的薛镇至铜川金华山红土一带的221县道;下面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青石拱桥,材料均用当地石头垒成,历经风雨侵蚀,仍傲然屹立。
老虎桥是富平县境东北隅通往铜川的交通咽喉,昔时流曲、美原、薛镇一带进山驮炭或运粮者,必途径此桥。
“黑脊背抱驴让路”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跨南北,虎踞龙盘,雄异伟岸。
此处峡谷呈“Y”字形,高峰千仞,沟豁深邃,奇险无比 ,山涧两崖兀自耸立相对。
相传这里有老虎出没而得名,山体多是青石,上面覆盖一层浅土,多生长乔木,灌木近300余种,郁郁葱葱连坡接长。
从老虎桥再骑行五公里,前面就到了金华山。
曾经的旷工小院。
金华山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郊23公里处,始建于1958年7月,1963年11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矿井建成投产5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2000多万吨,曾获多项国家级殊荣,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后2016年根据国务院去分产能政策矿井实施关闭。矿井关闭后,基层单位全部撤销,大部分人分流,根据矿实际情况,将全矿机构合并为“四部室"合署办公。
如今,金华山煤矿已经封井,昔日的矿区也逐渐失去繁华。可是,每一个铜川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就是这些井下最可爱的人。
路遇一位老人,闲聊中,得知他就是金华山矿的老职工。他指着右边的半山坡的一处院落,那就是自己建的房子,还有一眼泉水,屋后有菜园子,种的啥菜都有,都吃不完。还告诉我们,他在铜川新区锦绣园也有一套安置房,等供暖了就回去住。到了夏天再回来纳凉。
老人很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因为要赶路,未敢前往。
路过金华山矿办公大楼,对面邮局的一位女士出来和骑友打招呼,原来她也是骑行爱好者。
从金华山矿往西,沿着高低起伏的山梁,新修的通村公路整洁漂亮,蜿蜒曲折。翻过几道低缓的山梁,前面就是王石凹矿了。
夕阳下的王石凹街道。
王石凹矿位于铜川市东郊的鳌背山下,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建设,西安煤矿设计院补充完成建设,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11月20日建成生产,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曾被誉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长子和陕西煤炭经济建设的“台柱子”,鼎盛时期职工家属共约4万余人。
2015年,王石凹煤矿关闭后,积极利用其独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优质资源开发工业遗址公园项目。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项目主要依托铜川深厚的煤炭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具有王石凹煤矿地域特色的矿区人文景观、苏式风格建筑群和工业遗存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两个空间四大板块十二分区”,
地面空间打造陕西省首个开放式工业博物馆。
井下空间打造“世界第一深度穿越体验之旅”体验项目。
2018年王石凹矿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授牌,同年,注册成立了王石凹旅游开发公司,旅游建设项目有序实施,计划2019年完成一期工程50%,井下系统全面竣工,2020年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并开放对外运营。
王石凹文明一条街。
右下方就建成的工业遗址博物馆,时间关系,只能在上面远远望去,看个大概。待以后再来。
原来运送旷工上下班的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