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前的智驾保险,车企的“电车难题”

汽车   2024-11-25 07:00   浙江  


你好,感谢关注连确。这是我们的第390篇原创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公开资料,无任何正向或负向引导,不构成任何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的购买建议。本文亦无任何广告或带货指引,对《汽车业的保险经营创新》一书感兴趣的读者,可翻阅之前的文章获取首发纪念版,亦可前往京东当当购买。


智驾无忧说起


最近有个消息,是关于智能驾驶的保险。11月17日,某车企率先推出智驾无忧服务权益,享至高价值4000元智驾无忧服务权益,权益时长为自权益激活后12个月。


权益涵盖了智能泊车辅助、代客泊车辅助、遥控泊车辅助、车道巡航辅助和智驾领航辅助五大智驾场景。


“智能驾驶”,有了保驾护航,这当然是好事情。


随后,行业头部某保险公司在其官微上,也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解读。



科技与狠活的相会,车主体验高科技的智驾,出了问题,有保险公司的保障。大可以放心体验,顾虑无忧,注定会是一番大卖!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有很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智能驾驶的事故责任问题。


假如,有的车主在体验智驾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到底是谁的责任?在目前是个很难说的清的问题。


比如,来自《正在新闻》的下面一则报道:



智能的驾驶,现在都还叫辅助,即使现在市面上有大量号称“无限接近”L3的L2+、L2++、L2.5、L2.9……,但仍然属于L2级的辅助驾驶,还达不到L3级的自动驾驶水平,这是天壤之别。


L3是可以在限制条件下执行部分功能决策的自动驾驶模式。它是智能驾驶从辅助走向自动化的分水岭。通常认为,L3之前的智能驾驶,完整的说法都应该是在后面加上“辅助”二字。


说的再通俗点,在真正的L3落地之前,所有的驾驶责任,现有法律上都是驾驶司机的。


智驾保险

真的无忧吗


任何软件,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比如北京交通广播报道,最近的某品牌,就遇到了系统bug,导致自动泊车功能异常的问题。官方客服承认了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案。



智能驾驶(辅助)产品,如果有保障,最好是保险公司的背书,对于产品销售来说的确可以起到一定增强信任的作用。


前述提及的智驾保障权益对此,有着公开的细节: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仅作为驾驶辅助,无法取代驾驶员的目视检查,驾驶员依然是驾驶主体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负责。


系统不能完全应对所有交通、天气和路况,驾驶员需按照《车主指南》、《车辆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智驾功能且按车机提示及时接管车辆,在交通情况复杂、天气恶劣、特殊场景下不建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


服务权益包含有三个启动前提:非营运和非比赛竞赛用车、交强险和商业险(车损全额)须在有效期内、事故发生时智驾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交警判定本车在事故中有责。


理赔自费部分不到1万元时补偿500元,当理赔自费部分达到1万以上时补偿10%,补偿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服务权益不能替代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与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在L3之前,迈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步。


毕竟在车主使用先进的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厂商愿意对潜在的风险给与一定的解决方案,相较于出了问题,将所有责任甩给司机,要好得多。


当然,智能驾驶的保险,在L3正式落地之前,也面临着一种“电车难题”。


左右为难的“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不是电动车的难题。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该拉杆?


电车难题,经常被用来形容左右为难的抉择问题。


智能驾驶的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是带有智能驾驶功能产品责任、软件责任亦或是运营责任,但总要是有人愿意在出现问题后站出来说:对,是我的责任!


只有有人承担责任,保险公司才可能触发为其承保的责任险赔付。


那么问题来了!


在没有进入L3之前,无论是单车事故,还是交警判定的责任事故,在有关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事故纠纷中,有个核心的问题需要厘清:


事故发生时,到底是“智驾”还是“人驾”?


这跟电车轨道上的拉杆一样,容易让车企们左右为难!


不承认有问题吧,保险公司的责任险无法触发理赔。


承认智驾有问题吧,那已经卖出的车要不要召回,尚未交付的车还能否卖出去?


所以,现实中的很多案例中,车企在智驾责任问题上,作为运动员的同时选择了不信任其他裁判员。


很多案例中的当事人,对于车企做出的“处于人驾状态”的结论不予认可,寻求第三方机构评估鉴定时,又存在着数据在车企手中,查证难、举证更难的情况。最终只能进入缓慢的司法维权……


在企业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与智驾功能使用客户的权益维护中间,陷入了“电车难题”:


一方是遭遇意外的一个当事车主的质疑,另外一方则是还在购买使用产品更多车主的信任,怎么选?


技术的进步,当然会存在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也必然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正在“卷”智驾的车企们、新老势力们,总要回答一个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谁负责?


与专业从事风险转嫁的保险公司合作,是一个很合理的思路。如同防盗门上都贴有“XX保险公司承保产品责任保险”标签,背书增信一样,有专业选手加入,会抵消客户的尝鲜顾虑。


然而,不可能每次事故,都是智驾无问题、司机有责任。总不能非得等到像马斯克一样取消了方向盘和踏板之后,才不得不承认是智驾的问题吧?


任何新老势力们,卷智驾的同时,智驾的保险让保险公司如何敢下场,至关重要。


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业的保险经营创新,故事远不止是承保佣金、事故车送修那么简单了!(打住了,不然又忍不住要被联想到带货卖书了!)


无论怎么完善、缜密的讨论,在L3没有真正落地之前,都需要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使用。


技术的进步,只有让更多人收益,才能带来商业价值的螺旋上升。


回到“电车难题”的例子,假如你在电车轨道上,一面是一个人、另一面是五个人,你会怎么选?


不做广告,送彩蛋:抽奖啦!

欢迎你点击“点赞”“在看”,然后分享此文。发送截图给助理企微,我们将抽出2位幸运读者,送出签名版新书。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作 

连确
关注我,一起洞察存量时代增长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