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家庭守护指南
新
年
快
乐
春节,这个充满喜庆与团圆氛围的节日,对于青少年来说,既是一个放松身心、享受假期的宝贵时光,也可能是一段心理压力悄然滋生的时期。那节日期间,如何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
1
一、春节期间青少年可能面临的
心理挑战
-HAPPY NEW YEAR-
(一)学业压力的暂时释放
与后续焦虑
经过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青少年在春节期间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假期。然而,这种学业压力的暂时释放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完全放松。许多青少年会担心假期结束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学习任务,他们可能会陷入对开学后能否跟上学习进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可能会在假期中时不时地浮现,影响他们的心情和假期生活的质量。
(二)家庭关系的亲密
与冲突交织
春节期间,家庭成员欢聚一堂,青少年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时间大幅增加。一方面,这种亲密的相处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让青少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一些家庭矛盾和冲突。比如,父母可能会在假期中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青少年可能渴望更多的自由和放松,双方在观念和期望上的差异就容易引发冲突。此外,家庭聚会中亲戚们对青少年的过度关注和评价,如频繁询问学习成绩、未来规划等,也可能让部分青少年感到不适和压力,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社交圈变化引发的
孤独感与攀比心理
春节期间,青少年的社交圈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可能会暂时离开学校这个熟悉的社交环境,与同学的日常接触减少。对于一些在校园社交中较为活跃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社交圈的暂时缩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不适应。同时,在家庭聚会和走亲访友的过程中,青少年会接触到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同龄人。这种接触容易引发攀比心理,比如看到别人有更贵重的礼物、更豪华的出游计划等,可能会让青少年产生自卑情绪,进而影响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四)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春节假期轻松、愉快的团圆氛围以及充裕的时间给了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打游戏、刷视频,享受平时难得的自由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家长们在节日期间也会放松管理,觉得假期多一些自由使用的时间也无妨,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生活作息紊乱;减少了与家人和朋友的面对面交流,引发孤独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视力健康受损;接触不健康的内容;以及电子产品成瘾等风险,影响心理健康。
(五)睡眠节律打乱
春节走亲访友、聚会等活动增多,青少年容易打破日常作息规律,晚睡晚起,甚至熬夜。部分青少年因过度兴奋或沉迷电子产品,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而另一些可能因假期无事可做,睡得过多。假期作息不规律会使生物钟紊乱,开学后难以迅速适应正常作息。春节假期是青少年放松身心的重要时期,但不规律的作息和睡眠问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促进青少年春节期间心理健康的建议
-HAPPY NEW YEAR-
(一)合理规划假期生活,
平衡放松与学习
家长和青少年可以一起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在计划中,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他们能够尽情享受春节的欢乐氛围,如旅游、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参与家庭游戏活动等。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假期作业进行分解,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避免临近开学时手忙脚乱。此外,可以鼓励青少年利用假期时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运动等,这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业压力,提升心理素质。
(二)加强亲子沟通,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化解家庭矛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家长要主动倾听青少年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制定假期计划、讨论学习问题等方面给予青少年充分的话语权。当出现家庭矛盾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争吵,而是通过平和、理性的沟通来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在亲戚面前过度评价青少年,或当面比较同龄孩子,尤其是负面评价,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可以引导亲戚们关注青少年的优点和进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引导青少年建立
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交自信
家长和教育者要抓住春节期间这个契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励志故事、分享身边榜样人物的事迹等方式,让青少年明白幸福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的,而不是通过攀比和物质享受来衡量。同时,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家庭聚会中的社交活动,主动与亲戚朋友交流互动。在交流过程中,家长要给予青少年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帮助他们增强社交自信,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与人友好相处,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
(四)关注青少年
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
家长要密切关注青少年在春节期间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对于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耐心的倾听、安慰和引导来帮助青少年缓解情绪;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拨打心理热线(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心理/精神专科门诊。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将自身的焦虑和压力传递给青少年,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心理环境。
(五)电子产品适度使用
电子产品的诱惑不言而喻,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为电子产品使用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非常有必要。例如,每天使用手机或电脑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或者每使用30分钟就休息10分钟。鼓励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时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在线学习课程、科普视频等,而不是过度沉迷于游戏或社交媒体。家长可以启用青少年模式,为孩子设置独立账号,限制接触不良内容。家长可以多安排家庭互动活动,如一起包饺子、看电影、逛庙会等,增强亲子关系,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或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树立良好榜样。
(六)合理作息,优质睡眠
尽管假期没有固定的上学时间,但建议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例如,可以设定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早上7点到8点之间起床。开学前2周逐步调整,以适应学校的作息安排。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减少睡眠节律紊乱。鼓励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控制聚会和娱乐活动的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避免晚餐过饱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助眠食物,如牛奶、香蕉等;睡前1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睡眠,可以尝试阅读纸质书籍、听轻音乐或进行冥想来放松身心。家长多与青少年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避免因压力导致睡眠问题。
-HAPPY NEW YEAR-
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春节假期,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在新一年里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作者简介
周佳音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五病区护士长
主管护师、中级心理治疗师
2023 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
( JKKPYC-2023-A13)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抑郁:了解抑郁症及抑郁情绪
焦虑:了解焦虑症及焦虑情绪
分裂: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信息
心身:了解心身健康及心身疾病
康复:了解精神疾病康复信息
儿童: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自杀:了解自杀预防相关信息
戒毒:了解毒品及戒毒相关信息
投稿:了解投稿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绿丝带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使用。如需转载本内容,须注明“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