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管理孩子心理行为的关键期

文摘   教育   2025-01-27 00:01   广西  

前言

由商务印书馆研究中心编写,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出版的《新华词典》将“行为”界定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有意识活动包括言和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给“幼儿行为”下这样的一个定义:幼儿行为是指幼儿的言和行。
幼儿行为管理就是指对幼儿的言和行进行指导和强制性约束,以达到让幼儿言和行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活动与过程。它有两个任务,一是指导,二是管束。许多教育者只看到对幼儿行为的管束,没有看到对幼儿行为的指导,他们将幼儿行为管理简单理解为就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管束。其实,幼儿行为管理包括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引导、矫正(管束)。
大家可以从下面这些名家的名言中体会到幼儿行为管理的重要性:
种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杰克·坎菲尔德(全球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
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习惯的培养。
——培根
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
——叶圣陶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
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好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坏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
——佚名
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的行为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害。孩子养成了受益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而孩子沾染上了坏行为习惯,父母则难辞其咎。
——佚名
普天下的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心,因此,必须努力使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戒除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让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
重视幼儿行为管理的合理性在于:
1.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机构,旨在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许多幼儿只有在有秩序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健康地生活与成长。每个幼儿遵守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常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学习,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幼儿期的孩子可塑性大,好的和坏的行为习惯都容易形成,也容易消失。因此,教育者要为幼儿行为发展把握好方向,让幼儿良好的行为,经过不断练习,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的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矫正。
实际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以至今后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
案例1 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最重要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一位记者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的东西您认为最重要?”老人平静地说:“是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老人回答说:“在幼儿园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竞争;永远不打人;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时要道歉;吃饭之前要洗手;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热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要让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不仅在每天都要有所学,有所思,还要在工作的同时作作画,唱唱歌,跳跳舞;每天下午要小睡一会儿;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互相团结,彼此扶助;要始终保持一颗惊喜、好奇的心。”
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讲到的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正是幼儿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幼儿行为管理旨在让幼儿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成就他们幸福的人生做贡献。
案例2 细节决定成败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道显然是专门用来考察求职者行为细节的试题,它使得一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纷纷铩羽而归。在这里,一个不经意的行为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案例3 中国外交官的奇遇
我国的一位外交官员在瑞士访问,一天他上厕所出来时,一位妈妈着急地说:我儿子进厕所十多分钟了还没有出来,麻烦他帮忙看一下。中国外交官进去之后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满头大汗修冲水马桶。
原来,冲水马桶坏了,这孩子觉得“上厕所不冲水”是违犯规则的。一个孩子能这么自觉地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反映了瑞士国民的文明素养。
小男孩负责任的精神和行为值得我们敬佩!
案例4 可怕的日本人
A
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全世界的人发现,几十万人日本人退场后,在体育场里,居然没有发现一张丢掉的废纸!
B
一位北京学者在日本遇到一次严重的堵车,成千上万辆车首尾相连排了上百公里。然而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所有的车辆都很有秩序地排在道路的一边,而另一边逆向车道空空荡荡,无人争抢。
C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一家信用社向很多灾民提供了一笔不菲的无息贷款,这些贷款无须担保,只要把姓名和联系方式留下即可。三年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贷款全部还清,没有一例拖欠。
D
2018年的世界中日本球迷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外媒报导:在日本对阵哥伦比亚的比赛后日本球迷就上演了感动无数人的一幕——比赛结束了,日本球迷并没有离场,而是准备了蓝色的大塑料袋,留在球场上收拾垃圾这暖心的一幕不仅得到了对手球迷的称赞,也得到傲世的称赞。
2018年世界杯上,每当比赛结束后,不管自己的球队是否赢得了比赛——日本球迷都一如继往地留下来来清理垃圾的行动。
大家看完上述材料,你是不是和我一样都觉得日本人实在是太可怕呢?
确实是这样,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反映出他的文明素养水平;一个国家国民的行为习惯,则反映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明素养水平。中国许多人有钱了,但这些有了一点点钱的人在周游世界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我们看到过许多这方面的负面报道,这尤能激发我们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关注。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使用了“教育者”一词,其内涵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包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因为对幼儿行为进行管理,单靠幼儿园的教师不行,单靠幼儿家长也不行,这方面需要双方齐心协力才能把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好。
本书是本人拙作《幼儿情绪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建议》的姐妹篇,曾几度想放弃本书的写作,其中主要原因是对于幼儿行为管理方面的内容在自己所著的《幼儿情绪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建议》《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等书中已经有较全面的涉及,自己十分担心相关内容无法超越上述著作,进而无法给予读者们更多的新知识——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因此,本书内容选择上是慎之又慎,选了又选——为了避免内容与以前著作的重复,写作过程中我不过度地追求本书内容和体系上的完整性,如果某些内容条目上有重复那一定是自己觉得有许多以前著作中没有说过的话要说。因此,敬请读者们能多多谅解本书内容和体系上的不完整性。如果大家真的想全面了解本人对幼儿行为管理的主张,那就敬请大家有空去读读我以前出版的上面提到的那3本著作。
本书写作异常艰辛,其艰难程度并不亚于自己去年写的《幼儿情绪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给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建议》,章节条目几易其稿,写作体例出几次变更——由于这些变化导致几次的资料的收集与废弃……虽然本书写得很辛苦,但如果本书在幼儿行为管理方面能给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那么,我一定会感到十分的欣慰。真心希望本书能给老师和家长们在幼儿行为管理方面有效的帮助。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借鉴和参阅了国内外同行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书中引用的少部分资料,未能标明相关作者及材料的出处,在此对相关的作者特表歉意!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一定存在着错误、缺漏和不当之处,敬请阅读和使用本书的老师和朋友批评指正。
莫源秋
201810
 
第一章 幼儿行为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对幼儿行为管理的一种理解
二、幼儿行为发展的特点
三、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路径
四、幼儿应形成的行为习惯
五、幼儿行为管理的原则
六、幼儿行为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善良意识与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二、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与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三、培养幼儿独处意识与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四、培养幼儿纪律意识与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第三章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与应对
一、幼儿哭闹任性行为与应对
二、幼儿破坏行为与应对
三、幼儿咬人行为与应对
四、幼儿腼腆害羞行为与应对
五、幼儿过度寻求关注的行为与应对
六、幼儿打小报告行为与应对
七、幼儿说谎行为与应对
八、幼儿黏人行为与应对
九、幼儿的偷拿行为与应对
十、幼儿的自慰行为与应对
十一、幼儿孤僻行为倾向与应对
十二、幼儿逆反心理行为与应对




秋风幼教
关注幼儿健康发展,传播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