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次皇陵胜读万卷书,皇权有制约,规矩更可变

文摘   2024-04-05 11:05   上海  

清明想到了扫墓,平民百姓的墓地每年都有后人前往祭扫,我不知道埋在清东陵、清西陵的九位皇帝【清东陵五帝: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清西陵四帝: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每年是否会有他们的后裔前往祭扫?本人曾先后于2015年10月12日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看了清东陵;2016年11月30日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看了清西陵,对清朝皇陵也算略知一二,更有所感悟。昨天说了清东陵,今天来看看清西陵又能看到什么,以及收获哪些感悟。

清朝存续了267年,清东陵、清西陵两个皇陵却建造了247年,可谓建造时间持续最长的中国古代建筑之一。

中国历代封建帝王的陵墓,反映的是当时的文明和思想观念的综合产物,是历史的再现,是保存在砖、木、瓦、石上的时间记忆。除了是物质财富的显现,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更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转折的记载。看了清西陵葬有道光皇帝的慕陵,你会发现该座陵墓没有了大碑楼以及立有的神功圣德碑,却改为了神道碑亭(俗称小碑楼),以及楼内只矗立有石碑一统。



清东陵、西陵的诸皇帝陵寝中,从顺治帝开始,一直到嘉庆帝,都建大碑楼,并立有神功圣德碑。而自道光以后的诸位皇帝,就没有了这一建筑。据清宫史料的记载,这个“规矩”是道光帝自己定下的,他在遗诏中表示,自他以后不再建大碑楼、神功圣德碑及华表等建筑。虽然它有遗诏说明了原因,但是,谁都知道与在他任内的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有关,这场战争,他非但吃了败仗,而且,还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并割地(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他没有什么神功圣德可言,他丢掉了大清的江山,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对不起祖宗,只好裁撤了功德碑建筑。

神功圣德碑,是记载皇帝生前功劳的,是嗣皇帝为先皇的盖棺定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歌功颂德的美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定下规矩,先皇帝驾崩后,碑文必须由接任的皇帝亲自撰写,不许文官代劳,以免粉饰功劳。由此可见,皇帝在位时非但不能自己给自己歌功颂德,即使死后也不许由御用文人歌颂圣上。




清西陵葬有四位皇帝,唯一开放的地宫就是光绪皇帝的崇陵。光绪帝是1908年11月14日驾崩的。崇陵始建于1909年,完工于1915年,也是清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寝。清朝1912年灭亡,而陵寝却是在1915年完工。很明显,后三年时期已经是民国政府时期,崇陵后期就是民国政府出资修建完成的。这个是根据当年清帝退位的时候,民国政府和清皇室签署《清室优待条件》中的第五条:“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这里约定了两件事:一是修陵的问题,二是光绪皇帝棺椁葬入地宫的过程和仪式也要和之前保持一致。基于这个条款,崇陵最终是由民国政府出资并修建完工的。事实上,光绪皇帝及其皇后是在1913年的时候合葬进入崇陵地宫。当年看起来也算是一件顺风顺水的事儿。遗憾的是,二十几年以后,1938年秋天,崇陵地宫被军匪所盗掘。崇陵也就成为清西陵四座皇帝陵当中唯一地宫被盗的一个。

看了皇陵,进入皇帝墓室,令人油然而生是:皇帝并非万能,皇权也有边界,财富可以挥霍,丝毫无法带走,规矩更没有万古不变的,有立规矩者,就有更改或废止规矩者。对照先人,后人并不聪明;对比死人,活人并不智慧;死守某些执念,更易害人误己。

魔都散记
上海日新月异,前行步伐太快,快到了老人跟不上,新人却不知昨日之上海,魔都散记,与大家一同回忆魔都昨日,欣赏魔都今日。
 最新文章